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网性色,思思久久精品6一本打道,综合视频中文字幕

    <sub id="dxmnt"><ol id="dxmnt"></ol></sub>

      1. 高溫限電下的川渝電動車主:充電樁成新型社交貨幣

        更新時間:2022-08-27 14:05:19作者:佚名

        高溫限電下的川渝電動車主:充電樁成新型社交貨幣



        高溫下少電的電動車主,將「缺電」的整個過程,控制的緩慢而慎重:關掉空調、關掉音響、關掉通風,關掉一切耗電且無助于前進的功能。以極低的車速,緩緩的駛向最近的充電樁「續(xù)命」。

        作者|略大

        編輯|程怡

        這應該是川渝人民經歷過的最熱夏天。

        近一個月的高溫、無雨、限電,將1.15億川渝人民,送進Hard模式。一冰難求、風扇自由,成為川渝地區(qū)人畜皆宜的現(xiàn)實和渴望。

        對于上述地區(qū)的電動車主而言,時不時需要充電的電動汽車,又為炎炎夏日增加了一絲絲疲累。

        相比于東北電動車主,在低溫寒冷天氣下,立即掉電的一站式「趴窩」模式,高溫下少電的電動車主,將「缺電」的整個過程,控制的緩慢而慎重:關掉空調、關掉音響、關掉通風,關掉一切耗電且無助于前進的功能。以極低的車速,緩緩的駛向最近的充電樁「續(xù)命」。

        然后,發(fā)現(xiàn)要排隊,還是好幾個小時的排隊。因為限電,許多充電站暫時關閉。那些繼續(xù)經營的,就成了點綴在沙漠里的綠洲。

        自家有充電樁的車主,理解不了「綠洲」的寶貴,而對于沒裝充電樁的電動車主而言,尋找充電樁,成為他們在這炎熱夏天中留下的故事切片。

        另外,為了充電5分鐘,還得social幾小時。

        01 電量3%,深夜沖進鄰居家車庫

        至少在川渝地區(qū),「我有家充」變成了社交產品,一周前,阿北進入了這個社交圈。

        8月19日晚上,阿北在小區(qū)的業(yè)主群里發(fā)了一條詢問:大家知道周圍哪里有充電樁嗎?

        很快,有人回復:我剛去隔壁小區(qū)用完家充,我?guī)湍懵?lián)系下對方。

        半個小時后,阿北一邊和對方打著微信電話,一邊在指引下將車駛進了對方的車位上,當時電量余額3%,尋找充電樁用時1小時。

        阿北今年29歲,5月,他喜提人生中第一輛車:比亞迪元p,成為成都今年上半年,新增的7.17萬輛電動車的一份子。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住在老小區(qū),暫時沒辦法安裝家用充電樁。不過這沒有沖淡阿貝提車的喜悅,畢竟2022年的成都,大部分商圈已經配套了充電樁。

        在阿北的規(guī)劃中,和別人聊業(yè)務的空隙里,車已經在樓下充好電了。作為建設單位的員工,阿北大半的工作都在拜訪合作方,而充電也確實如阿北所想,在商圈里充滿電,再開車回家。

        但自從成都進入限電,工程停了,但阿北更忙了——為了能在恢復供電后趕工期,阿北需要在這段時間和不同的供應商提前做好原料確認和項目規(guī)劃。8月19日當天,阿北拜訪了三個合作方,從居住的成華區(qū)出發(fā)、前往天府新區(qū)、再到錦江區(qū),最后回到成華區(qū)。

        回家路上,電表開始告急,阿北開著車尋找了近一個小時,沒有找到可以正常使用的充電樁。后來他知道到那是成華區(qū)全天24小時,關閉三分之二充電樁的第一天。而在未來,類似的情況還會持續(xù)幾天。

        電量僅剩不到10%,充電樁在不可預知的地方,家則在半小時的車程外。當晚成都的溫度30度,開著車的阿北有點分不清自己是因為高溫流汗還是因為著急留下了冷汗。



        他關閉了空調和音響,向家的方向駛去,試探性地在群里發(fā)了求助信息后,阿北做好了打車跑業(yè)務的準備——在高溫下等車,那是當晚另一件讓他頭疼的事情。

        幸運的是,他在隔壁小區(qū)找到了擁有家充的熱心人。當晚,他將車停在了對方車庫里,第二天早晨7點再步行去取車,并付給對方100元的報酬,盡管對方表示用不了這么多錢,但阿北還是堅持轉賬。

        除了真心感謝,阿北也想著,在之后的幾天,自己很有可能會再次上門打擾。至于新能源車,阿北覺得買車的前提是,先住進能安家充的小區(qū)里。

        02 40度不敢開空調

        周一是網(wǎng)約車的傳統(tǒng)高峰期,在成都的滴滴司機老仁早上七點就準時出車,準備好好跑一天,多賺點錢。

        老仁的運氣不錯,上午連續(xù)接了幾個遠單,剛到兩點,老仁的賬戶就進賬了220塊錢,遠超平時100多元的收入。

        心情不錯的他準備吃個午飯,休息一會。對司機來說,時間就是金錢,大多司機都會壓縮午飯時間,沒準就能多接兩個單,多掙幾十塊錢。

        不過自從開上了新能源車后,老仁的午飯時間便省不下來了:“我十分鐘就能吃完,但車得‘吃’半個小時?!?/strong>

        在郊區(qū)的一家飯館酒足飯飽后,老仁開始給自己的車找“飯館”,也開啟了自己一天的不幸。

        盡管已經提前知道了限電情況,但老仁還是沒想到充電竟然如此艱難:“我在附近連續(xù)找了五家充電站,但只有一家能充,排隊的長龍一眼望不到頭。”老仁找了僅1個小時,車的電量也從60公里下降到了40公里,越找電越少,越找心越慌。



        為了賺錢,司機可以一天不吃飯,或者進入“百公里一個饅頭”的低能耗模式,但車不行。預感不對的老仁當機立斷,踩上油門直奔充電資源更豐富的市區(qū)尋找充電樁。那幾天成都的最高溫度超過了40度,但電量讓老仁不敢開空調,一路上汗流浹背的繼續(xù)尋找充電樁。

        堅持了兩個半小時,電量已經見底,衣服也被汗水浸透,老仁才終于找到了一家合適的充電站。這里的隊伍排到了兩條街之外。不過比起剛才望不到頭的長隊,這里的排隊人數(shù)已經算寬松,前面不斷開走的車也讓老仁看到了希望。在經過70分鐘的等待后,老仁的車終于充上了電,不過電充完,晚高峰也快結束了。

        充電槍插上的一瞬間,老仁立馬開啟了空調,不同于往常有優(yōu)惠電價的深夜和中午,在經過漫長的找電過程后,時間已經來到了晚高峰。400公里的續(xù)航花了老仁60塊錢電費,是平時的一倍,算上少跑的時間,老仁至少白干了半天。

        他吐槽道:“這一天過的,少跑了一個下午,還充了高價電?!?/p>

        不過僅僅是耽誤掙錢已經算是幸運了,老仁的另一位同鄉(xiāng)老五的車干脆成了廢鐵。

        老五是一名普通的新能源車主,他所在的社區(qū)的排隊景象更為壯觀,密密麻麻的車隊,仿佛一個巨型的露天停車場。

        老五從下午六點開始排隊,直到凌晨兩點也沒充,眼看著排隊遙遙無期,車即將拋錨,被逼無奈,老五只能請拖車,把車拖回了距離成都40公里以外的老家,用家里的慢充給車回血。老五感慨,偌大的成都,卻沒有一個給他充電的地方。



        老五的保險里享有拖車服務,但開車小心的他從來未用過這項服務,他從未想到第一次拖車竟然是因為充不上電。電量原因的拖車不算事故,并不會影響老五的保費,但他為了拖車專門請了事假,充完電還要把車從40公里以外的老家開回來,也是費時費力費錢。

        在生活里,老五是個鍵盤俠,作為一名狂熱的電車信徒,他曾多次和油車愛好者展開網(wǎng)絡對線,不過拖車的經歷讓他有了一絲反思。

        老五又想起了蔚來CEO李斌說過的一段話:“說實話我就完全想不明白,為什么現(xiàn)在大家還買油車。除了能聞點汽油味,別的還有什么好?!?/p>

        老五還想起了一件事,支援四川的充電車,都是燒油的。

        03 手機曬到自我保護

        開出租車的老俞喜歡在重慶江北嘴一代晃悠,國金中心、江北金融城,都是上客的好地點,娛樂購物和深夜加班的人群,構成了他前半夜的主要客源。

        這些深夜坐車的乘客,往往不愛講話,老俞也可以安靜的開車。金融城工作的人,通常住在附近。國金中心的乘客,家遠的基本上坐輕軌,能打車的乘客,有時候轉場去建設路,觀音橋,一般也不超過10公里。

        送完乘客,然后沿建新東路北上到茶園充電,老俞最常去的充電站,晚23點到早7點,電價5毛4一度電,充一次電也就15塊錢,而且2小時以內不收停車費。有時候平臺派單遠,只要能堅持老俞還是愿意開到茶園充電、便宜,他最低的一次紀錄,加上平臺補貼,充24度電,只花了8快左右。

        但最近這種想何時充電就何時充電的自在,變少了。

        重慶超一個月沒下雨, 頂著40多度的高溫天氣,出門走兩步,就是一身汗。老俞近期生意挺好的,烈日高溫,人們依靠步行走不了太遠,或者說根本不想嘗試步行。

        本周疫情之后,重慶的輕軌,部分站點停止運營。打車出行的需求順帶多了一些。一天下來,扣掉各項費用,高峰期能賺到500塊錢。不過跟洪崖洞外的黑車司機相比,老俞覺得自己「日薪」不高。

        高溫天掙的錢,帶著酸酸咸咸的體味。老俞在車里,即便開著空調,后腰的位置也總是有汗,潮乎乎的。架在支架上的手機,會收到「設備溫度高,開啟高溫保護」的通知,手機反應變慢,導航功能、接單功能反應都不夠迅速,手機也充不上電(至少老俞這么認為)。后來,老俞把手機支架,夾在空調通風口處,情況好了一些。但是下午強光時刻,他還是有些擔心。



        高溫也改變了他的作息習慣,或者說是重慶人民的作息。以往老俞晚上收車之后,會去充電,再回家。但最近他回家的時間可由不得自己。收車后,排隊充電的時間變長了,排隊兩小時,充電兩小時,都算好的。他常去的茶園充電站,晚上排隊充電的電動車主很多。最夸張一次,他看到北城天街的二車道被排隊等候充電的電動車主占滿了,一直排到轉彎處。

        去何處充電成為營運車主,每日出車的變數(shù)。老俞收車之后的充電地點,越來越偏向城北,過了渝北區(qū),但也不敢開太遠,有疫情。他不想因為充電,變成橙碼。

        夜晚開車,街道兩側只剩路燈投射下的光亮。老俞近期看到最亮眼的招牌是「松山醫(yī)院」,不過,醫(yī)院一樓的門診部是沒有光亮的,只有四層的幾間屋子有亮光。整個醫(yī)院最醒目的就是那塊兒招牌,紅色、刺目,在暗色的夜景中,詭異的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