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8-29 08:08:26作者:未知
【文/湯姆·福迪 譯/觀察者網 劉嘯云】
大約兩年前,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領導下的英國政府對中國電信公司華為的態(tài)度忽然急轉直下——英政府屈服于美國施加的壓力,一改此前批準華為加入英國5G網絡的態(tài)度,轉而對華為下達禁令。盡管此前安全部門批準稱其風險是可控的,然而,美國發(fā)起了有關新冠病毒的相互指責游戲,導致西方與中國關系急劇下滑,在這樣的國際環(huán)境下,輿論依然發(fā)生了轉向。主流媒體不出所料地不斷重復著美國所謂的“安全關切”,但是,有識之士都可以看出,這一決定在本質上完全是政治性的。
如今,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了上述觀點的合理性。華為并非威脅;是美國不由分說地發(fā)起了針對華為的攻勢并強制全球參與。最近,《泰晤士報》披露,英國情報部門“英國政府通信總部(GCHQ)”曾表示,華為不構成絲毫間諜威脅,然而,據報道,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馬修·波丁格(Matthew Pottinger)為此咆哮著對英國內閣發(fā)表了“長達五小時”的長篇大論(值得注意的是,《泰晤士報》并非中國的朋友)。
事實上,波丁格是特朗普多領域反華外交政策的關鍵設計師之一??梢哉f,在美國政府中,他是最狂熱的反對北京的聲音之一。他不僅如本文所述在推動反對華為和中國技術的“十字軍運動”(包括使用實體名單和其他制裁)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也是美國新疆政策的幕后操縱者。此外,他還利用作為前《華爾街日報》記者的社會關系,讓數(shù)十名代理記者利用“實驗室泄漏”的陰謀論和對新冠疫情的歸責之爭等工具,在多個領域操縱針對中國的負面媒體報道。
馬修·波丁格(圖源:華盛頓郵報)
不過,此事的重點并不在于波丁格本人,而在于英國政府持續(xù)性地屈從于美國的外交政策,且往往毫無理由。在這次臭名昭著的轉折之前,就有關中國的問題,英國曾一度較為獨立地考量其自身的國家利益。鮑里斯·約翰遜明白,華為的加入對英國是有利的。然而,美國對此完全無法容忍,并向英國施壓以提醒英國“其真正利益”究竟何在。由此,英國納稅人和電信公司為這一政策轉向承擔了巨大的代價——他們不得不花費數(shù)十億美元來改變路線,5G的推出時間和質量也因此受到影響。
然而,兩年后,令人悲哀但不可避免的結果是,英國并未從其錯誤中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反而加強了反華政策、倍加致力于為華盛頓遏制北京的戰(zhàn)略愿景效力。在華為被禁一年后,英國欣然加入了“美英澳三邊安全伙伴關系(AUKUS)”,該項協(xié)議旨在構建更大的軍事聯(lián)盟以遏制中國。英國政客也輕易接受了美國為進一步阻礙西方與中國交流而炮制的所謂新疆種族滅絕的說法。更令人遺憾的是,現(xiàn)在,兩位保守黨領導人候選人正爭相展現(xiàn)對華最強硬的形象。
僅僅在兩年半以前,我們還很難想象如利茲·特拉斯(Liz Truss)這樣的狂熱分子能夠占據上風,但這已成為新的現(xiàn)實。然而,無可改變的事實是,英國走上這條道路(以及脫歐)后并沒有蒸蒸日上,而毋寧說是相反。應美國要求而制裁華為的行為生動詮釋了何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損人反害己)”。而且,有明確證據表明,除了安撫美國之外,這一做法沒有任何合法理由。這一令人痛心的事實提醒人們,所謂“特殊關系”和英國例外論的迷夢,持續(xù)以非理性的方式扭曲著英國外交政策,常常導致災難性的后果。
密切關注局勢者一向明白,這顯然無非是美國在恃強凌弱。然而,在普通的英國人眼中,甚囂塵上的“中國威脅論”和中國恐懼癥使他們很難正視這樣一個事實:英國既不像它所宣稱的那樣獨立,也不像它所宣稱的那樣“全球化”。英國謀求與中國建立有效而有益的關系,但當另一個國家找到時機橫插一腳時,英國乖乖地坐下接受了。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