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网性色,思思久久精品6一本打道,综合视频中文字幕

    <sub id="dxmnt"><ol id="dxmnt"></ol></sub>

      1. 為蘋果多造一塊零件,A股電子巨頭的心機與辛酸

        更新時間:2022-10-09 22:06:28作者:智慧百科

        為蘋果多造一塊零件,A股電子巨頭的心機與辛酸

        來源:遠川研究所


        5月17日,即蘋果iPhone 14發(fā)布的四個月前,庫克做了兩件事:第一,在公司總部接待了前來拜訪的越南總理;第二,再次確認了蘋果在越南將擴展供應鏈。

        新品發(fā)布會后不到20天,蘋果再次與印度眉來眼去,稱“很高興能在印度生產(chǎn)iPhone 14”。

        但同一時期,中國大陸企業(yè)在蘋果產(chǎn)業(yè)鏈上的滲透也一直“捷報頻傳”: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在一臺iPhone中的價值占比,從10年前的3.6%上升到了如今的25%[7]。

        蘋果公布的2021年的前200大供應鏈名單中,來自大陸的企業(yè)更是7進6出,總量超過了50家,成為蘋果最大的供應地區(qū)。

        《紐約時報》撰文稱,iPhone已從一款在加州設(shè)計、中國制造的產(chǎn)品,變?yōu)榱藘蓢餐膭?chuàng)造。


        但蘋果供應鏈的盤子就這么大,一家供應商飛黃騰達的背后,很可能就是另一家的黯然退場。

        那么誰輝煌,誰退場?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明白一件事情,蘋果需要什么?

        01

        立訊精密:靠比富士康更富士康得寵

        蘋果扶持供應商的第一條鐵律是,只要卷不死,就往死里卷。

        今年6月,一貫低調(diào)的富士康董事長劉揚偉公開抱怨,競爭對手在越南“挖墻腳”:“這些工廠看到富士康在哪建廠,就特地跑去廠區(qū)旁邊買一塊地,想用這樣的方式搭載順風車,并且靠高薪挖角富士康的人才迅速進入市場?!?/p>

        富士康沒有點名,但報了身份證——來自中國大陸的企業(yè)立訊精密。

        立訊的越南廠與富士康只相隔一條馬路。這家靠連接器、聲學器件等零配件起家公司,一點一點從Airpods到iPhone,蠶食富士康的蘋果代工訂單,老板王來春創(chuàng)業(yè)前,就在富士康打過十年螺絲。


        2013年以前,富士康幾乎承包了iPhone的全部代工。如今,其代工的份額下降到了七成以下[1]。除了老對手和碩、緯創(chuàng),富士康的最大對手就是蘋果一手扶持起的立訊。

        2020年,臺媒曾刊發(fā)過一篇名叫《立訊市值超越鴻海!王來春變“女版郭董”,背后是蘋果耍心機》的深度調(diào)查,雖然標題非常香港記者,但內(nèi)容卻非常扎實,明確指出立訊上位,背后是蘋果多次牽線搭橋。

        早在2015年,王來春就聽從蘋果建議,收購了臺灣地區(qū)聲學企業(yè)美律的大陸工廠。2016年底,第一代AirPods上市,立訊借著這個工廠一舉拿下AirPods代工訂單,股價三年翻了六倍[4]。到了2020年,蘋果又建議立訊投資可成科技,后者是蘋果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金屬外殼的供應商[5]。

        為什么扶持立訊牽制富士康?可能是蘋果眼中的富士康,賺的還是太多了。

        和碩上位之后,富士康的毛利率在2015-17年已經(jīng)僅剩10%左右,但蘋果認為還有下降的空間。于是,在立訊精密上位之后,富士康的毛利率在2021年跌到了8.31%。

        當然,除了夠卷,蘋果還要求代工廠必須聽話。

        12英寸MacBook發(fā)布之前,蘋果指責富士康讓Google參觀了一家生產(chǎn)電腦金屬框架的工廠。而當蘋果要求富士康提供訪客日志和安全信息時,富士康拒絕了[2]。在蘋果看來,這種行為肯定要敲打敲打。

        之后,蘋果在Macbook上強推Type-C接口,立訊是大陸唯一參與Type-C標準制定的廠商。AirPods剛推出時,因為模組集成難度過大,一度讓組裝大廠英業(yè)達直接放棄,而立訊團隊用了僅僅五個月,就將良率就做到了100%。

        為了肯定立訊的卷王精神,庫克在2017年12月親自造訪立訊昆山代工廠,留下了一句“超一流代工廠”的彩虹屁和一張與車間小妹的親切合影。庫克前腳剛走,50%的AirPods訂單后腳送到。


        到了2020年,立訊成為了大陸第一家iPhone代工廠。但至此,故事就happy ending了嗎?

        今年上半年,越南總理訪問加州蘋果總部,庫克與之大方合照,最新款的Airpods生產(chǎn)訂單則成為合照的禮物。


        沒有最卷,只有更卷的輪回,似乎永遠無法停止。

        02

        京東方:蘋果舞劍,意在三星

        絕不讓自己被卡脖子,這是蘋果扶持供應商的第二條鐵律

        關(guān)于蘋果屏幕的斗爭,就是一個典型案例。戰(zhàn)爭的兩位主角是三星與京東方。

        三星是全球第一大手機品牌,也是iPhone的頭號競爭對手。但三星的另一個身份是iPhone屏幕、NAND閃存、DRAM存儲芯片的主要供應商。

        尤其在屏幕端,iPhone X成為蘋果第一部采用OLED屏幕的手機后,三星一度是唯一一家能滿足蘋果對品控和產(chǎn)能要求的公司。要知道,屏幕是手機中價格僅次芯片、鏡頭的第三大零部件。

        因此,蘋果每生產(chǎn)一臺iPhone X,就要向三星支付120-130美元的生產(chǎn)費用,價格幾乎是iPhone 7的LCD面板的三倍。

        也正是因為OLED屏幕的普及,蘋果對三星依賴的程度,一度到了一邊法院打手機外形的抄襲官司,一邊又為了造iPhone向三星不停下單的地步。

        于是,蘋果在“去三星化”上,選擇雙管齊下。

        通俗意義上,面板是一個資本密集型產(chǎn)業(yè),后來者有機會通過更大的資本開支,建設(shè)更高世代的產(chǎn)線,實現(xiàn)對先發(fā)者的趕超。日本的面板產(chǎn)業(yè)就是這么沒的:

        1994年,日本液晶面板產(chǎn)量占到全球的95%,但這些產(chǎn)能大部分都是1、2代線。但由于企業(yè)沒有投資意愿,加上亞洲金融危機影響,日本并未升級產(chǎn)線,結(jié)果兩年后就被猛砸3代線的韓國超越。

        因此蘋果扶持供應商的第一步,就是給錢。

        2017年,蘋果向LG投資了27億美元,用來建設(shè)新的6代OLED產(chǎn)線。只可惜,LG一向擅長的是面向電視、電腦領(lǐng)域的大尺寸OLED,而在手機這類小尺寸面板中,相較三星,還是棋差一招。

        這就是面板產(chǎn)業(yè)的另一個特點:產(chǎn)線建好之后,如何調(diào)試設(shè)備,如何保證更高良率,都是無數(shù)時間換來的know how。

        因此,在扶持新的供應商——京東方的時候,蘋果換了個策略。

        一名面板工廠的高管接受《天下》雜志采訪時表示,蘋果直接要求三星向京東方傳授一些幾年前的舊技術(shù),幫助京東方攻克技術(shù)難關(guān)。

        有了三星扶上馬送一程,在iPhone X發(fā)布的2017年,京東方第六代柔性屏生產(chǎn)線提前量產(chǎn),成為當時世界上除了三星外唯一的第六代柔性屏生產(chǎn)線。也是在這一年,京東方首次出現(xiàn)在了蘋果供應商名單上,只不過是負責iPad、MacBook、Apple Watch等產(chǎn)品。

        這之后,就是公司自己不斷建廠擴產(chǎn)能了。

        雖然在產(chǎn)能和良品率上和三星還有距離,但和自己比已經(jīng)有長足的進步:2021年,京東方成熟OLED產(chǎn)品良率超過80%,比前一年提升了20%(三星在95%左右)[13]。


        2021年,京東方為iPhone 13標準版提供AMOLED屏幕,這標志著蘋果首次在當年的旗艦機采用國產(chǎn)OLED屏幕。到了今年,京東方為iPhone 14提供的屏幕出貨量預計在3000萬左右,與三星預計提供的7000萬幾乎處在同一量級[10]。

        根據(jù)OLED研究機構(gòu)UBI Research的預計,到2023年,京東方將取代LG,成為iPhone面板的第二供應商。

        當然,庫克也不是什么大善人:僅僅在中國,TCL華星光電和維信諾都向蘋果提供了產(chǎn)品以供檢驗。天馬微電子則已經(jīng)成為了Apple Watch的AMOLED屏幕供應商[15]。

        無論是輿論層面對中國的示好,還是對供應商的扶持,本質(zhì)上都是蘋果的商業(yè)考量。蘋果的目的一直以來都很明確:不僅不能被卡脖子,而且上游打得越激烈越好。

        03

        長江存儲:蘋果盡顯端水姿態(tài)

        一石二鳥,通過扶持供應商,達成政治正確,這是第三條鐵律。

        比如長江存儲這樣的國產(chǎn)存儲芯片,幾乎完美符合蘋果的這條邏輯。

        先做個簡單科普,閃存芯片是一種常見的存儲芯片,可以確保即使手機斷電數(shù)據(jù)也不會丟失。成本上,閃存的價格還不到OLED的三分之一;但地位上,自2018年以來,芯片的產(chǎn)業(yè)鏈地位迅速與技術(shù)自主掛鉤,重要性空前提高。

        今年8月,美國通過《芯片法案》,將給予芯片行業(yè)527億美元的補貼,但有一個條件:接受資金支持的公司被禁止在中國建設(shè)14nm以下的工廠。

        顯然,不管蘋果是不是看得上補貼,它的舉動都和美國的政治正確相背離。如果要簡單梳理蘋果的舉動,那就是——技術(shù)認可的同時,蘋果希望通過對供應商的扶持穩(wěn)定中國市場。

        先看市場格局:憑借著先發(fā)優(yōu)勢,三星、鎧俠、SK海力士、西部數(shù)據(jù)、美光以及英特爾這些美日韓廠商長期主導了閃存市場,市占率合計超過95%[8]。

        iPhone12的閃存來自三星,iPhone13 Pro Max的閃存則來自被東芝賣掉的日本鎧俠。

        而對國內(nèi)企業(yè)來說,2020年是長江存儲的一個里程碑年份,因為它的市場份額取得了“從0到1”的突破——確實是字面上意義的突破,從0%提升到了1%。

        雖然不足以撼動六大的地位,但也在“others”里獨挑大梁了。


        這個突破背后,固然有實打?qū)嵉呐?,但從效果來看,與領(lǐng)先廠商還有距離。

        從閃存的兩個重要指標,層數(shù)和儲存密度來看,長江存儲目前能夠量產(chǎn)128層,僅用了三年時間,就完成了32-64-128的跨越,這是國際廠商用六年才走完的[14]。并且,在自己獨特架構(gòu)的支撐下,長江存儲128層閃存芯片的儲存密度要高過三星、美光等對手。

        但目前,鎧俠和西部數(shù)據(jù)已經(jīng)能量產(chǎn)162層,三星和SK海力士則是176層。外媒在描述時,把它們對長江存儲領(lǐng)先的身位稱為是“代際的領(lǐng)先”。

        所以實事求是地說,長江存儲在技術(shù)指標上離一線廠商還有距離,能夠躋身蘋果產(chǎn)業(yè)鏈,自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庫克的格局。

        目前,中國仍然是蘋果最重要的市場——2022年第二季度,在智能手機中國出貨量下降的情況下,蘋果出貨量增加,對應的16.3%的份額是10年來第二季度的歷史新高[14]。

        今年的9月7日,庫克更是連發(fā)兩條微博,除了為即將到來的發(fā)布會大戲宣傳預熱,還有一條說的是蘋果心系所有受地震影響的四川民眾和地區(qū)。


        這一番表態(tài),盡顯端水大師的姿態(tài)。只不過面對美國國內(nèi)的政治壓力,蘋果也玩了一個騷操作:不會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地區(qū)銷售帶有長江存儲芯片的手機。

        蘋果倒是兩邊都顧及到了,只是這樣一來,中國消費者到手的iPhone 14,某種意義上也成為了“特供版”。

        04

        尾聲

        代工行業(yè)從中國臺灣到大陸再到印度、越南;芯片從歐美到東亞;面板在中日韓三國之間打來打去。關(guān)于產(chǎn)業(yè)的變遷,日本學者赤松要曾將其總結(jié)為“雁陣轉(zhuǎn)移”:

        日本、亞洲四小龍、中國沿海、中國內(nèi)陸、東南亞,各個地區(qū)之間會依照組裝為代表的勞動力密集、面板為代表的資本密集型、以及芯片為代表的技術(shù)密集型產(chǎn)業(yè),依次進行產(chǎn)業(yè)升級、騰籠換鳥。


        本質(zhì)上,蘋果的制衡、轉(zhuǎn)移,對供應商的把控,都是這種雁陣轉(zhuǎn)移的微縮版。

        那么,在蘋果的雁陣之中,我們排到雁頭了嗎?

        一個有些遺憾的事實是,在代工領(lǐng)域,iPhone 14 Pro 和 iPhone 14 Pro Max依舊是由富士康獨代。在面板領(lǐng)域,京東方也只能供給iPhone 14標準款,無緣Pro系列。在閃存芯片,我們也依舊是占比1%的others。

        蘋果的規(guī)則一直很明確,比如完全透明的利潤率,多個供應商的競爭,殘酷無情的淘汰機制。這么做的底氣就在于每年超過2億的高端手機出貨量,增長超過PC市場兩倍的MacBook出貨量,和以AirPods為代表的一系列定價超過小米手機出貨均價的配件產(chǎn)品。

        更高的定價和更高的出貨量,也就意味著上游更多的利潤空間。所以對供應鏈來說,蘋果的規(guī)則雖然殘酷,但已經(jīng)是最好的規(guī)則。

        所以在未來很長時間里,大陸電子產(chǎn)業(yè)鏈的進步可能依然要置身于蘋果的殘酷規(guī)則之中。但另一方面,雁陣轉(zhuǎn)移至此,本身就標志著從無到有的進步。

        不論什么原因,搭上蘋果產(chǎn)業(yè)鏈的車,已經(jīng)是一種被認可,也是產(chǎn)業(yè)升級的門票。我們現(xiàn)階段要做的,可以用12個字概括:接受規(guī)則,坐上牌桌,再談未來。


        參考資料

        [1] 富士康“學徒”立訊精密準備切蘋果代工蛋糕,貝殼財經(jīng)

        [2] Inside Apple’s Eroding Partnership With Foxconn,The Informaiton

        [3] 蘋果與代工廠的權(quán)利游戲,SMT China

        [4] 王來春變“女版郭董”,背后是蘋果耍心機,天下雜志

        [5] 蘋果暗中扶持立訊精密,富士康不再是“唯一”?果粉之家

        [6] 5年才能趕上?OLED技術(shù)中韓差距到底多大,天極網(wǎng)

        [7] 中國如何塑造了今天的iPhone,紐約時報

        [8] 長江存儲持續(xù)進階,國產(chǎn)3D NAND加速崛起,民生證券

        [9] 閃存芯片制造商材料受污染,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再遇風險,華爾街日報

        [10] 蘋果iPhone 14面板供應:三星7000萬片,京東方3000萬片,CINNO

        [11] 借助蘋果的多硬件體系,重點發(fā)力綜合型組裝平臺,浦銀國際

        [12] 面板行業(yè)周期弱化,京東方未來可期,興業(yè)證券

        [13] 開戰(zhàn)OLED,京東方抱得緊蘋果大腿?Ofweek

        [14] 韓媒曝長江存儲、京東方打入iPhone14供應鏈,觀察者網(wǎng)

        [15] 果鏈狂歡2021:風光者凈利年增4倍,出局者遇冷跌跌不休,智東西

        編輯:劉芮

        視覺設(shè)計:疏睿

        責任編輯:李墨天


        本文標簽: 蘋果  三星  iPhone  富士康  macbook  o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