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10-20 00:07:27作者:智慧百科
來源 | 深藍財經
撰文 | 鄭婷
曾躋身2019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的張秀根被抓了。
他是中國汽車工業(yè)史上一個不得不提的人物,其控制的華泰汽車堪稱中國汽車圈的“老兵”,早在21世紀初,公司就通過與韓國現代汽車達成合作,引入“特拉卡”和“圣達菲”兩款SUV在國內銷售,借此抓住了中國汽車市場第一波高速發(fā)展的紅利。
利用華泰這個金字招牌,張秀根先后在全國至少4個地方大肆圈地,成本低得無法想象。僅僅在鄂爾多斯一地,華泰汽車就拿到了政府給的6000多畝土地、10億貸款以及2處煤礦。
然而,事情的走向卻是,鄂爾多斯的愿望落空,華泰汽車轉手把政府送出的“大禮包”作為抵押物換成了現金。東窗事發(fā)之后,眾人才發(fā)現自己被騙了,但此時巨額錢款已不知去向,華泰汽車業(yè)績造假、停工停產、欠薪等丑聞紛至沓來。
張秀根,好好的一個企業(yè)家,怎么就淪為了騙子、干起了非法的勾當?
1
上市公司實控人失聯
層層追問下,真相浮出水面
華泰汽車老板張秀根,今年61歲,曾是行業(yè)里的一名風云人物,但因為平時為人低調,近來鮮見于報。
沉寂了這么久,再回到聚光燈下,竟是因為一則“失聯”公告。
9月13日,華泰汽車旗下上市公司ST曙光發(fā)布公告,稱從今年8月中旬開始,公司無法與實際控制人張秀根取得聯系。言外之意,張秀根出事了。
這起失聯風云很快攪得市場不得安寧。為此,ST曙光經歷了短暫的停牌核查。
9月19日,ST曙光回函表示,張秀根身體不是太好,公司正在嘗試與家屬聯系核實,依然沒有道出實情。
眼見這ST曙光支支吾吾,上交所介入并帶來了一個“爆炸性”消息:
張秀根,已于2022年8月10日因涉嫌詐騙罪被公安機關逮捕!
第二天,9月20日,華泰汽車回函ST曙光,承認張秀根被捕一事,并透露理由,張秀根因涉嫌“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罪”被天津市濱海新區(qū)公安局采取拘留的強制措施。至此,張秀根的行蹤才正式大白于天下,失聯戲碼告一段落。
但讓市場沒想到的是,張秀根的失蹤,竟然為ST曙光的投資者帶來了真正的曙光。9月21日至9月28日,ST曙光股價連續(xù)漲停,累計漲幅達到25.2%。
不僅如此,在張秀根失聯期間,ST曙光也實現了股價的暴漲。在8月12日至9月14日的這段時間,ST曙光累計漲幅接近125%,其中拉出了19個漲停,叫同行艷羨。
直到今天,ST曙光還保持在7.34元/股的較高位置,這比張秀根失聯消息出來之前,翻了足足一倍。
不難看出,在不少投資者眼里,上市公司實控人被捕并非一件壞事,而他們如此厭惡張秀根的原因,或許就在于,張秀根把好好的一家汽車明星企業(yè),實實在在地給搞臭了!
2
沒了韓國現代
華泰汽車跌落神壇
在那個黃金年代,房地產常出富豪。在下海做汽車之前,張秀根也是一個能說會道,有行動力的地產商業(yè)苗子。
早在1983年,張秀根就以包工頭的身份入行,雖然團隊初期只有6個人,但這并不妨礙張秀根接到正兒八經的鄉(xiāng)鎮(zhèn)項目,并從中撈金。1991年,張秀根的團隊擴大到230人,167萬元的固定資產和40萬的流動資金,不僅讓張秀根在建筑行業(yè)站穩(wěn)腳跟,也為其接下來的造車事業(yè)打下了基礎。
1996年,張秀根創(chuàng)辦包頭市恒通(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式進軍房地產業(yè);2000年,張秀根從一汽集團手里收購了山東榮成汽車廠,并將其更名為華泰汽車有限公司。這時,汽車還沒有走進千家萬戶,各品牌或合資品牌接連成立,現在國產汽車的“領頭羊”比亞迪,還在一門心思地造電池,為成為“第一個為摩托羅拉生產鋰離子電池的中國廠商”搖旗吶喊。
但就在國產汽車發(fā)展的早年,張秀根就抓住了機遇,遠見和才識展露無遺。而真正讓華泰汽車一炮而紅的,是它與“韓國現代”合作后,推出的國內首款SUV車型“特拉卡”。
那陣特拉卡有多火呢?答案是,上市首年即大賣1.5萬輛,成為市場增長最快的一款車型,同時特拉卡還被選為中國維和部隊只專用車,遠赴蘇丹、利比亞等地執(zhí)行任務。
唯一遺憾的是,特拉卡的前車后尾,掛的現代汽車的車標,但只要有利可圖,忍一忍又何嘗不可呢?
2006年,張秀根再趁熱打鐵,與現代又談成了一筆生意,雙方決定華泰汽車以技術合作的形式引入現代最成功的SUV車型——圣達菲。這也讓華泰圣達菲而后成為“CCTV年度SUV車型”,并且直接讓華泰封神,后者一度被業(yè)內稱為“中國SUV車型鼻祖”。
憑借特拉卡和圣達菲兩塊金字招牌,華泰汽車成為不少地方政府爭相邀請的“香餑餑”。以內蒙古鄂爾多斯為例,2005年,華泰汽車從鄂爾多斯政府手里拿到了康巴什新區(qū)6000畝土地,價格低到出奇,1畝只要1萬元。除此之外,鄂爾多斯還給了華泰汽車10億元政府貸款和兩處煤礦。
當然,要拿到如此豐厚的“大禮包”,華泰汽車也需要兌現它給政府畫出的“大餅”,那就是在鄂爾多斯投資150億元,并在2015年實現年產100萬臺發(fā)動機、100萬臺變速器、100萬輛整車,完成工業(yè)產值2250億元以及等額汽車零部件產值,為政府創(chuàng)造2萬人就業(yè)。
但顯然,此時的鄂爾多斯還不知道華泰汽車已危機四伏,把住華泰汽車命門的與韓國現代的合作,快要徹底結束了。
從時間點看,圣達菲之后,韓國現代逐漸把在中國的全部資源和精力,都傾斜給了合資品牌北京現代。留給華泰的,不過是韓國現代“吃剩下的”。
撤掉現代的車標之后,有華泰的城市經理回憶說,當時華泰圣達菲只是第一年賣得好,后來銷量越來越差。
弦外之音,大概是,華泰賣得好是因為打著現代的車標,現在最尊貴的車標沒了,華泰汽車打著現代擦邊球賣貨賺錢的日子,也隨之消失了。
3
忽悠政府,圈錢圈地
好一出“騰挪財技”
按理說,華泰汽車銷量走低過后,張秀根的個人財富會跟著縮水,但令人吃驚的是,張秀根不僅腰包越來越鼓,而且常年穩(wěn)坐財富金字塔的頂端。
2018年,張秀根以138億身價位列中國富豪榜第137位;2019年8月,張秀根上榜2019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1116名;2020年5月,張秀根再以近140億元的身價位列《2020新財富500富人榜》第213名。
很明顯,張秀根躋身富豪榜背后,賣車并非造富之根源。他真正的財富源泉,是用虛高的銷售數據忽悠各地政府,再以造車為誘餌,獲取地方政府的資源和幫扶,最后把廠房土地、設備等資產抵押出去拿到融資。
像華泰B11,華泰曾于2011年稱其今年前4個月的累計銷量為3000輛,然而事實上,華泰B11由于生產問題遲遲未解決,當年前4個月的上牌數量不足百輛。上報數據與實際情況相去甚遠,銷量虛報高達30倍。
不止B11一款車型,其實在2008年至2010年的3年間,華泰汽車也一直存在銷售數據注水的嫌疑,3年多的實際上牌數量為4.5萬輛,而華泰向中汽協(xié)上報的銷量為18.3萬輛,兩者相差3倍有余。
為此,華泰汽車還遭到了中汽協(xié)點名批評,中汽協(xié)一怒之下,將華泰汽車的月銷數據全部清空,改成了“0”。
盡管華泰汽車陷入了銷量造假的丑聞,但不少地方還是被張秀根擅長忽悠的本領給騙了。
前文提到的鄂爾多斯,就是受害者之一。根據中國房地產報、第一財經等媒體的報道,華泰汽車并沒有在2015年實現當年對鄂爾多斯政府的承諾,圈下的6000畝土地,也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將近三分之二被空置。然而,張秀根通過抵押閑置土地,卻獲得了不菲的銀行貸款,光是兩處煤礦的轉手交易,就至少為華泰汽車帶來了多達40億元的現金。
但是在這些資產上面,張秀根和當地政府鬧得是不歡而散,雙方不得不對簿公堂。
2017年初,鄂爾多斯市國土資源局康巴什新區(qū)分局將華泰汽車告上法庭,要求華泰汽車限期移交建筑、土地等不動產,辦理資產移交手續(xù)。結果沒想到,張秀根拒不配合,理由是,其工廠所在的6000畝土地,十幾年間升值了8倍,當年自己獲取土地的成本約6000萬元,所以現在政府必須給予其4.8億元的搬遷補償。
政府當然不干,最終法院駁回了雙方的訴求,從中也可以看出,一把年紀的張秀根并非“善茬”,即便面對的是政府,他也沒在怕的。
如今,經過幾年的拉鋸,歷經多重司法程序,鄂爾多斯華泰汽車廠區(qū)共計4116.9畝土地才終于被判為國有。今年9月25日,康巴什區(qū)通過鄂爾多斯市中級人民法院,向華泰汽車及附屬公司送達了執(zhí)行通知書和報告財產令,要求從9月25日起三日內將這些土地返還鄂爾多斯市自然資源局康巴什分局。但土地是否已收回,暫未見官方回應。
有了鄂爾多斯的第一次嘗試,張秀根越來越敢吹,這些年華泰的足跡遍及山東、云南、湖南以及天津等多個省份。再利用信息差,張秀根成功使多個地方政府連環(huán)被騙。
直到2019年左右,華泰汽車因欠薪、業(yè)績造假、股權質押、基地幾乎全部停工停產等丑聞曝光,張秀根這一手“騰挪財技”才被展示到了眾人面前。
然而此時,巨額錢款已經不知所蹤——2019年華泰負債294億元,賬面資金僅13萬元。
據了解,此次張秀根是被天津市濱海新區(qū)公安局批捕。華泰汽車在該區(qū)持有2塊住宅用地約18.88萬平方米,以及一塊占地約60萬平方米的生產基地。按照2013年的土地出讓約定,地塊需要在2016年6月底之前動工開發(fā),然而一直到2021年,上述兩塊住宅用地都沒有動工跡象,因此在去年10月被天津市有關部門認定為閑置土地,表示或將由有關部門無償收回。
截至目前,張秀根案細節(jié)仍未披露。
結語:
受張秀根拖累,如今的華泰汽車四面楚歌,工廠停工的停工,停產的停產,很難在城市里見到一家華泰汽車的4S店。
如果當初張秀根真正把心思放在造車上,華泰汽車或許還占有一席之地,這也給行業(yè)敲響警鐘,只是利用優(yōu)惠政策大搞“圈地運動”或“資源運動”的企業(yè),注定活不久。
參考資料:
《億萬富豪張秀根:以造車之名,倒在了“非法賣地”上》,肖逸思,第一財經
《欠下294億!公然造假的老牌車企,倒在了山寨路上》,江源,金錯刀
《涉嫌非法轉讓土地被批捕 百億汽車富豪的地產往事丨公司》,中國房地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