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12-16 12:12:00作者:智慧百科
再不注意就晚了。
文 | 華商韜略 王洪臣
人到中年,車到半坡,關于死亡的消息越來越多。
【離去的朋友】
“又一個朋友走了,才47,孩子剛上初一?!蓖踯娬f。
看到年輕人、中年人去世的消息刷屏,王軍從來都當成是個案。但今年,尤其最近幾個月,他從內(nèi)心深處被嚇到了。
就在上個星期,他一位開餐廳的朋友李志,因為肺癌,艱難治療1個多月后,留下才13歲的孩子,走了。在李志父母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現(xiàn)場,大家都不敢相信,一向看不出什么健康問題的人,怎么會這么突然就沒了。
但就是這么突然沒了。
李志已是王軍今年送走的第三位,40多歲的同齡人。
此前兩位,也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家中頂梁柱。
最先走的是周明,一個做工程的朋友,就在今年3月初,45歲,心梗。晚上一覺睡過去,就沒能再起來,孩子還不到9歲,父母都快80了。
周明平時有很多應酬,這兩年有疫情管著,酒局少了,但生活壓力增大,每次聚會,卻喝得更多。雖然身體已明顯滑坡,為了業(yè)務和人情,還是會硬著頭皮赴局。
“不掙這個錢,又能怎么著?”
葬禮上,周明的老母親自顧自地問,眼淚幾乎已經(jīng)哭干了。
王軍身邊有不少這樣的朋友,不管是出于應酬,還是自己貪杯,越到中年,越離不開酒,越想大醉一場。這件事后,朋友圈觸動很大,都說要少喝酒,少熬夜,不能再像年輕時那樣作了,要多注意自己的身體。
一個月后,又一個朋友趙劍也出事了,腦梗,同樣40多歲。
趙劍長期在外地打拼,總想著把業(yè)務做大做強,走向全國。
去世當天,他正在工廠里檢查訂單的進度,突然就不行了,員工們急忙把他送到附近的醫(yī)院。暫時保住了命,但一直昏迷不醒,在ICU躺了三個多月。
他的家境還算殷實,但幾個月下來,流水一樣的巨額花費,讓整個家庭幾乎傾家蕩產(chǎn)。后來,醫(yī)院勸家里人放棄,家人不甘心,低價賣了房子,希望能發(fā)生奇跡。
可趙劍終究沒能挺過來,8月份還是走了。
葬禮在當?shù)剞k的,王軍沒能去,聽回來的朋友說,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正準備賣掉工廠。大家都很無奈,也不知道該如何勸解。
這三個朋友之后,還會不會有朋友接著出事?王軍說他不敢再去想了。
知名韓劇《請回答1988》中,阿澤父親去為朋友奔喪。死者45歲,葬禮上,他妻子和10歲的女兒呆坐在地板上,妻子目光呆滯,女兒彷徨無助,形容枯槁。
她們的天塌了。
面對好友的家庭悲劇,一個朋友哭著問阿澤父親:
“我們已經(jīng)到了這樣的年紀嗎?45歲是該死的年紀嗎?弟妹可怎么辦?美云今年才10歲!”
“死亡哪有順序,人活著就是這樣,拼命活著有什么用?一夜之間人就走了?!卑筛赣H回答說。
真的是一夜之間人就走了。王軍切實感覺到,什么叫生命無常;英年早逝,也不再只是個案,不再只是偶發(fā)的新聞。
這樣的悲劇已經(jīng)發(fā)生了太多,甚至是更年輕的人。
【危險的年紀】
就在周明倒下前不久,今年2月底,在某互聯(lián)網(wǎng)大廠上班的吳威在公司健身房突發(fā)心梗,搶救41小時后終告不治,年僅28歲。
關于死因,很多人指向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被長期詬病的過勞死問題。
但是,為了自己長期的職業(yè)發(fā)展,也為了多賺些薪水,很多年輕人選擇忍忍就過去了。也就是在這種忍耐中,自己的健康被透支了,埋下了禍根。
出事時,吳威的妻子懷孕2個多月。
兩人異地戀8年,結婚3年,幸福的家庭正要展開,卻隨著男人的猝然倒下,戛然而止。
“我們特別特別恩愛,如果不是孩子,我就隨他去了?!?/strong>
“一月兩萬的房貸,我下個月,就還不上了?!边@位妻子說。
由于長時間沒有工作和收入,近30年的房貸以及還未出生的孩子,讓這個女人在最悲傷的時候,還不得不考慮錢的問題。
逝者已矣,但活著的妻子和還沒有出生的孩子,仍然要面對生活的重擔。
“看到他妻子在心碎時還要考慮錢、孩子等現(xiàn)實問題,我有種照鏡子的感覺。”有同事在朋友圈留言。
用生命展示的教訓,并不一定能夠阻止下一個悲劇。
“熬夜加班的這一刻,我想到了死亡。一個師兄,總是過度勞累,最終因為白血病去世;追悼會上反思自己要多照顧好自己,工作永遠只是工作,身體最重要。”
2012年3月初的某個深夜,參加完一位早逝的師兄追悼會后,某投行保薦代表人郭熙敏似有所悟。
但很快,他就又投入到了緊張的出差、加班和熬夜中。
身在投行,郭熙敏負責的項目,可以給公司帶來超過千萬的收入,他也有望獲得可觀的獎勵,利潤豐厚。但是,他所承受的壓力,也常常令人崩潰。
“我已連續(xù)出差了三個月!滿月,百天,我都錯過了。這是什么狗屁投行?。。 惫趺粼谧约旱奈⒉┥蠎嵟乇г?。
郭熙敏很愛自己的兒子。但兒子出生時,他不在,滿月、百天,他也都不在。他為自己錯過陪伴兒子的重要時刻懊惱,但又不得不拼命工作,繼續(xù)為了項目、家庭四處奔波。
現(xiàn)實的壓力,不允許他有太多的時間陪伴家人。
就在兒子出生前,郭熙敏在北京三環(huán)內(nèi)買了房子。當時,他是同學中唯一一個有這種經(jīng)濟實力的人。
從少年時代開始,來自湖北農(nóng)村的他一路求學,終于在北京扎下了根。為了給一家人更好的生活,他即使身心疲憊,超負荷運轉(zhuǎn),也必須拼下去。
無論工作,還是家庭,他都沒有退縮的余地。
“身不由己的打工者,忘卻了生活和身體。一種無能為力的宿命感?!彼l(fā)出這樣的感慨,語氣中充滿了悲涼。
也許冥冥中,真的有宿命。
就在這句感慨后不久,2012年8月7日,經(jīng)過連續(xù)兩天的加班,這位時年33歲,擁有百萬年薪和幸福家庭,兒子才一歲多的投行精英,在凌晨突發(fā)心梗去世。
他心心念念的兒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永遠失去了父親。
“郭熙敏不會是最后一個。”在他的葬禮上,有同行說。
確實是這樣。
最近10多年來,關于中年人猝然倒下的消息仍接踵而至,僅僅是網(wǎng)上公開報道的消息就可以列出一串長長的名單。這些人,無不倒在了事業(yè)與人生的黃金年齡。
2022年10月7日,國慶長假的最后一天,華為監(jiān)事會副主席丁耘在長跑后去世,年僅53歲。2022年6月14日,曠視科技首席科學家孫劍突發(fā)疾病去世,年僅45歲。2022年7月1日,男演員劉伯勛因心梗去世,年僅41歲。2022年6月29日,知名媒體人楊海鵬因心梗去世,年僅55歲。2022年2月16日,96年出生的建筑設計師趙磊猝死,生前自稱天天熬夜周周通宵。2022年2月4日,B站員工“暮色木心”猝死在春節(jié)期間,年僅25歲。
再往前回溯,這份死亡名單會很長很長。
2021年5月20日,鏈家及貝殼董事長左暉因癌癥去世,年僅50歲。
2020年11月30日,投資圈大佬鄭雨林突發(fā)心臟病去世,年僅55歲。
2020年11月30日,財通基金量化投資部負責人徐益鋆猝死,年僅37歲。
2019年11月26日,知名演員高以翔在錄制節(jié)目時突發(fā)心梗猝死,年僅35歲。
2018年1月25日,著名的80后創(chuàng)業(yè)者、萬家電競CEO茅侃侃自殺,年僅35歲。
2018年1月16日,掌馳科技創(chuàng)始人冒朝華突發(fā)腦溢血逝世,年僅38歲。
2016年10月5日,春雨創(chuàng)始人CEO張銳凌晨突發(fā)心梗去世,年僅44歲。
2016年6月29日,天涯社區(qū)副主編金波猝死于北京地鐵6號線呼家樓站,年僅34歲。
【奮斗的“陷阱”】
與驟然而逝的生命相比,拼搏過的一切,到底還有什么意義?
類似這樣的問題,王軍曾和周明聊過。
在很多朋友看來,經(jīng)商多年的周明有房有車,家庭幸福,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公司也做得風生水起,算得上是成功人士。為什么還要一直這么拼?
這只是外人看到的表象。
其實,這些年生意并不好做。本來周明想著40歲就退休,但自從在P2P踩過雷之后,他公司的資金鏈一直繃得很緊。家里的錢,大部分也被他拿去貼補了公司,銀行還有貸款。
每天一睜眼,他先想到的就是幾萬元的銀行利息等著還,根本不敢停下來。
有時候,為了搞定一個地方的工程項目,求爺爺告奶奶,上下打點,陪酒陪笑,連軸轉(zhuǎn)的酒場經(jīng)常有。拿項目難,項目完了回款更難,總有一堆各種各樣的事情,等著他去處理,讓他非常疲憊。
他感覺這就是拿命在拼,所以非常理解那些創(chuàng)業(yè)者的痛苦。
今年1月,38歲的知名創(chuàng)業(yè)者冒朝華腦溢血去世,周明還專門在朋友圈紀念。
當時誰也沒想到,兩個月之后,他會遭遇同樣的命運。
周明有時也想到過死,但又覺得自己應該不會那么倒霉,任何事情都有風險,而他每次都能挺過去。
王軍很后悔,雖然當時發(fā)現(xiàn)他臉色很差,卻沒有好好勸勸。哪怕去醫(yī)院做個全面的檢查,也許就不會發(fā)生后來的悲劇。
但現(xiàn)在再說什么,也都遲了。
茨威格曾說:“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strong>
事業(yè)心越強,越是拼命向上奮斗的人,越容易陷入奮斗的“陷阱”,早早和健康,甚至生命兌換籌碼。
據(jù)清華大學建筑系81級畢業(yè)生戴曉華撰文披露,清華大學1981級2016年畢業(yè)30周年時,全年級學生2000人中,當時共有30多人英年早逝(52歲左右,或更早),“戰(zhàn)損率”達1.5%,高于社會平均值的0.5%-1%。
戴曉華本人也于2021年因病去世,時年57歲。
同樣出身清華,更為年輕的張斌走得更早。
2015年3月24日凌晨1點多,張斌在發(fā)出最后一封工作郵件后,猝死在了酒店的馬桶上,年僅36歲。
上一年的10月,張斌的女兒剛剛出生,他將70多歲的父母接到深圳,躊躇滿志,準備給家人更好的生活。
從18歲離開父母外出求學、工作,他只在去世前半年陪伴在父母身邊,但他在家的時間其實也不多。
去世前一天,張斌回家拿換洗的衣服,跟母親說:“我太累了!”
說這話的時候,不到40的張斌是滿頭白發(fā),長發(fā)齊耳,非常的憔悴,家里人看著心疼的不行。
為了趕項目,他經(jīng)常加班到凌晨,有時甚至到早上五六點鐘,第二天上午又接著照常上班,理發(fā)的時間都沒有。
“他為了這個項目,把自己活活累死了?!?/strong>張斌的妻子說。
更多普通的中年人,也倒在了為生活奔波的半路上。
2021年4月3日上午11點,上海徐匯區(qū)漕溪三村小區(qū)一個通道門口,一名57歲的出租車司機被人發(fā)現(xiàn)眼睛緊閉,雙手垂落雙腿,人已經(jīng)去世多時。
事發(fā)之前幾個小時,攝像頭曾拍到他不停拍打自己的胸口,吃下藥,并將車開到方便停車的馬路對面,就再也沒有起來。
2019年12月3日,49歲的外賣員吳德宏猝死在自己的出租屋,死前還穿著某平臺的工作服。在他倒地的不遠處,電動車正在充電,電飯煲正熱著飯,里面有一碗家人帶給他的腌肉……
【猝死的教訓】
從周明、趙劍,再到李志,不到一年,王軍身邊就倒下了三個40多歲的中年人。
這讓他重新審視生命和工作的關系。
張奇和王軍不同,他是自己被命運暴擊過一次,才想通了。
張奇曾經(jīng)也很拼。當年在IT行業(yè)高工資的吸引下,他先學修電腦,又自學編程,成為中關村眾多碼農(nóng)中的一員。
“再多掙幾年錢,趕緊把北京的房貸還清,以后跟媳婦做點小生意,就不用這么累了。”談到未來的計劃,他曾這么說。
能在北京買房,在老家人的眼中,已是非常成功的標志。但他的付出也顯而易見。
三十歲出頭,張奇就已經(jīng)大把白發(fā),加上身體矮小瘦弱,第一眼望去,常有人誤以為他已年過半百。
程序員是出名的累,當時他已經(jīng)開始擔心身體,就買了一輛自行車。每天,他沿著北五環(huán),從家里騎到公司,下班再騎回去。張奇以為,這樣既可以省下車費,又可以鍛煉身體,一舉兩得。
但命運不會按像他設想的路徑發(fā)展。
在一個項目連續(xù)三個多月的封閉式開發(fā)中,一天晚上,他突然感覺自己眼前發(fā)黑,怎么也看不清面前的東西。一天多不見好轉(zhuǎn)后,他不得已去醫(yī)院檢查,發(fā)現(xiàn)是急性視網(wǎng)膜脫落。
手術后,他的左眼仍幾近失明,萬幸右眼保住了。從此他基本告別了程序員生涯,在家郁悶了很久。
再后來,他想開了,賣了北京的房子回了老家。
“我是用一只眼睛,換了一條命?!?/strong>
他得知,當初跟著他做項目,已升為部門經(jīng)理的下屬,不久前猝死在車里,孩子才5歲。
“錢永遠賺不完,身體才是自己的,心態(tài)一定要擺正!”他說。
現(xiàn)在,無論在新聞中,還是在很多人的身邊,關于中年人的悲劇已屢見不鮮。
2020年4月,《中國急救醫(yī)學》期刊曾刊登了一篇研究報告:《我國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報告指出,猝死發(fā)生的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占比達到57.67%,其次分別為肺源性猝死,占比21.6%為;腦源性猝死,占比9.21%。
30歲至63歲,則是心源性猝死的高發(fā)年齡段。
報告還顯示,與猝死有關的最主要因素分別為情緒激動(26%)、勞累(25%),其次是飲酒、過飽等。相關病癥則主要包括,心源性猝死、癌癥、腦梗。
經(jīng)常喝酒又身心俱疲的周明,就倒在心源性猝死上,擊倒李志和趙劍的則是癌癥、腦梗。
人到中年,身不由己,不得不承受各種壓力,挑起家庭的重擔,追求事業(yè)的成功。
這是最累的時候,也是最不能倒下的時候。
生命只有一次,健康更沒有后悔藥。在努力奮斗的同時,如何讓奮斗和健康可持續(xù)?
當加班熬夜、四處應酬、精神緊張、心力交瘁的疲憊時,這個問題值得每個人認真思考。
張奇用一只眼睛換來醒悟,周明、趙劍、李志以及更多的人,卻再也沒有這個機會了。
*文中部分人物信息有模糊
【參考資料】
[1]《高管高?!沸律虅罩芸?/p>
[2]《A股上市公司高管健康報告:近3年約110人因病去世,這個年齡段要最小心》每日經(jīng)濟新聞
[3]《曲終人散:一則對賭協(xié)議引發(fā)的故事》犀牛財經(jīng)
[4]《36歲IT男猝死馬桶上 死前一天跟媽媽說太累了》南方都市報
[5]《明明看起來很健康,為什么會發(fā)生猝死?》39健康網(wǎng)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zhuǎn)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