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3-01-16 00:05:37作者:智慧百科
開年多只基金密集下調費率,預計未來行業(yè)還會降費。
1月以來,多只基金產品開啟了“降費”模式,紛紛宣告下調管理費、托管費、銷售服務費等費率。據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1月11日,已有8只基金調整相關費率,其中以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為主。
市場認為,降低費率能夠讓利投資者,吸引投資者回流,甚至吸引更多資金買入。有業(yè)內人士表示,因為基金產品降費讓利于民是行業(yè)邁向高質量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預計未來行業(yè)還會進一步降費。
新年以來,市場上多只基金接連發(fā)布公告降低管理費、托管費、銷售服務費等費率,甚至,有產品費率優(yōu)惠低至二折。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產品還實現了管理費、托管費或銷售服務費雙降。
1月9日,華潤元大基金發(fā)布公告稱,為更好地滿足廣大投資者的投資理財需求,降低投資者的持有成本,公司決定自2023年1月9日起,降低華潤元大潤泰雙鑫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的管理費率及銷售服務費率并相應修訂《基金合同》和《基金托管協(xié)議》的相關條款。具體來看,其基金管理費年費率由0.70%調低至0.30%,銷售服務費年費率由0.40%調低至0.10%,合計來看已經低至四折。
同日,南方基金也發(fā)布公告,為更好地滿足廣大投資者的投資理財需求,經與基金托管人協(xié)商一致,并報證監(jiān)會備案,決定自2023年1月9日起,調低旗下南方亞洲美元收益?zhèn)妥C券投資基金管理費率和托管費率。具體來看,管理費年費率由0.8%調低至0.5%,托管費年費率由0.22%調低至0.15%,合計來看約為六折。
1月10日,工銀瑞信基金公告稱,為滿足投資者的理財需求,降低投資者的理財成本,經與本基金的基金托管人協(xié)商一致,并報中國證監(jiān)會備案,決定自2023年1月11日起調低工銀瑞信安盈貨幣市場基金銷售服務費率,年費率由0.25%調低至0.05%,這一費率優(yōu)惠低至二折。
無獨有偶,平安基金、國壽安保基金等也發(fā)布了旗下基金降低管理費的公告。據數據統(tǒng)計,1月以來,截至1月11日,已有8只基金宣布調整費率。
從“降費潮”的產品分類來看,此次降低費率的基金主要是債券基金及貨幣基金,其中6只為債券基金。
數據顯示,目前公募債券型基金的管理費率平均為0.35%,中位數0.30%;托管費率平均為0.10%,中位數0.10%。貨幣型基金的管理費率平均為0.29%,中位數0.25%;托管費率平均為0.06%,中位數0.50%。
對于債券基金密集下調費率的原因,恒生前海短債債券基金經理張昆分析稱,去年年底債券市場的調整使投資者信心受挫。在此背景下,債券基金降低費率也是希望通過讓利投資者,提升產品競爭力。
也有觀點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前段時間債市調整,不少債券基金發(fā)生了較多贖回,降低費率可以吸引投資者回流,甚至吸引更多資金買入;與此同時,不少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以機構投資者持有為主,機構資金有較大的議價權,有可能會在市場震蕩期間主動和公司提出降費訴求,以增厚收益。
近年來,基金公司實施“降費讓利”舉措屢見不鮮。Choice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公募基金管理費率一直處于下行趨勢。
Wind數據顯示,截止2023年1月11日,近一年以來總共有108只基金(各類型份額合并計算)下調了管理費率,主要是貨幣市場基金、中長期純債基金、短債基金,也有靈活配置基金、混合二級債基等。其中最猛降超50個BP。
根據公告,對于調整產品費率的原因,基金公司的闡述基本相似:“為了更好地滿足投資者投資理財需求,降低投資者的理財成本”、或“為應對復雜多變的證券市場環(huán)境,更好地維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近來很多基金主動下調費用,主要是為了讓利基金持有人。加上2022年市場比較低迷,基金銷售也比較困難,所以通過降低一定的費用,也能夠刺激基金銷量,為市場增加增量資金。
格上富信產品經理張懷若表示,基金降低管理費、客戶維護費和交易費率,投資者的基金投資成本就會下降,增強投資者獲得感。降低管理費也有利于提升投資者的關注度和基金產品的綜合競爭力,特別是在公募基金同質化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降低管理費也是未來的發(fā)展趨勢。
張昆亦表示,“我們預計未來行業(yè)還會進一步降費,因為基金產品降費讓利于民是行業(yè)邁向高質量發(fā)展的必然趨勢?!?/p>
平安證券分析師王維逸表示,長期來看,基金管理費率下行、行業(yè)集中度提升是必然趨勢,借鑒貝萊德的發(fā)展經驗,基金公司應當提升成本管控能力,從而支撐低費率策略,基金公司可以提升內部管理能力,利用科技賦能等手段降低成本。
不過,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業(yè)務負責人劉亦千提醒,降費的根本原因是降低基金運作成本,提高投資者收益,最終是為了優(yōu)化投資者體驗。但如不能達到這一目的,盲目開展“價格戰(zhàn)”無意義,“增加費用透明度也較為重要,要將投資者利益與行業(yè)發(fā)展擺在更為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