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托!你瘋了嗎!我們怎么可能贏中國,我們可是西班牙?。 ?/p>
2023-02-05
更新時間:2023-02-03 07:45:49作者:智慧百科
灣區(qū)極點 創(chuàng)意無限
專家論道 見證大灣區(qū)創(chuàng)意“極點”崛起!
江浩:“帽子”與“政策”雙賦能,廣州設計之都是名副其實的“設計心臟”,未來成為粵港澳大灣區(qū)設計產業(yè)的國際品牌的聚集地!
敬請關注 視頻號:房地產導刊 ???????
導讀:TOP30強房企一高層表示,地方政府與開發(fā)企業(yè)一樣,希望(除個別熱點城市外)取消集中供地模式,預計相關城市會從二三月份逐步放開,三線城市可能會率先做出試探。
確定了!取消集中供地!
日前,一份自然資源部辦公廳發(fā)布的《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住宅用地供應信息公開工作的通 知》顯示,取消集中供地制度!
文件劃重點!
1、第三部分,“建立擬出讓地塊清單公布制度”中,第五點和第六點的規(guī)定意味著集中供地制度全面取消。
其中,第五點中的“每次公開詳細清單對應的擬出讓時間段原則上不少于3個月。給市場主體充足的時間預期預判。”
第六點中的“詳細清單內的地塊,在公開的擬出讓時間段內可以一次或多次發(fā)布出讓公告。有序組織出讓,并在公開的擬出讓時間段內全部推出?!?/strong>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總監(jiān)嚴躍進對于取消集中供地制度表示其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并認為,該政策不代表要取消集中供地,卻代表集中供地也要進一步優(yōu)化,充分體現了供地思路兼顧短期矛盾和中長期制度安排需要。
廣東省城規(guī)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則認為,集中供地制度作為樓市最重要的長效機制,抓資金、抓土地,這是調控樓市,實現新模式過度的關鍵。目前國家已經提了“平穩(wěn)過渡”,不可能取消,但可能會適應新形勢,進場出讓模式和各環(huán)節(jié)上的調整。
已有城市知會房企
2月2日,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就此文件情況致電自然資源部辦公廳新聞宣傳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沒有消息,后續(xù)可能會有消息,等消息吧?!?/p>
隨后,記者又向某集中供地城市及相關企業(yè)了解這一情況,某實施集中供地城市的一位政府部門人士稱,“近期如果土地要掛牌還是要提前公示清單,一年分幾次,清單要報部里,未有明確說取消集中供地制度?!?/p>
某TOP30強房企一高層則向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側面證實了這一消息。他表示,正式通知和文件還未收到,但已經有多個地方城市口頭知會相關土地出讓政策會有變化和調整,傾向于更靈活。
2月2日,成都中心城區(qū)首次發(fā)布了4月底前擬出讓的住宅用地情況。4月底前,成都市中心城區(qū)擬出讓35宗住宅用地,面積共1935.58畝,涉及天府新區(qū)、高新區(qū)、錦江區(qū)、青羊區(qū)、金牛區(qū)、武侯區(qū)、成華區(qū)、龍泉驛區(qū)、青白江區(qū)、新都區(qū)、溫江區(qū)、雙流區(qū)、郫都區(qū)和新津區(qū)。這一出讓情況與通知中“每次公開詳細清單對應的擬出讓時間段原則上不少于3個月”規(guī)定相吻合,市場認為這一舉動或與上述通知有關。
此外,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析師許之靜 也認為,集中供地制度在新的市場周期下已不合時宜。當前土地市場持續(xù)低迷,尤其是那些新房市場去化堪憂、庫存量高企的三四線城市,在集中供地制度下,房企資金籌措壓力倍增。盡管金融條線已在給房企最大限度的松綁,但市場喘息和復蘇依舊需要時間,在明確了房地產依舊是支柱產業(yè)后,2023年集中供地政策會有階段性調整,主要傾向于“一城一策”,給予地方更多的自由空間?!?/p>
各地要在3月底前向社會公開今年供地計劃,所以這份通知具有非常好的實操指導意義,客觀上也有助于促進供地工作更好開展?!?/strong>嚴躍進分析,各地供地信息會更加明確,客觀上會減少土地方面信息不對稱問題,對于激活2023年土地投資市場具有積極作用,值得期待。
上述TOP30強房企高層亦表示,地方政府與開發(fā)企業(yè)一樣,希望(除個別熱點城市外)取消集中供地模式,我們預計相關城市會從二三月份逐步放開,三線城市可能會率先做出試探。
百強房企1月拿地額同比下降29.4%
2023年1月土地供應、成交量均繼續(xù)走低,房企拿地節(jié)奏明顯變緩。從數據來看,百強房企1月拿地總額同比下降29.4%。究其原因,不乏受重點城市集中土拍減少及春節(jié)假期錯峰的影響。
回顧2022年22城集中供地來看,計劃完成率不足六成。對于2023年土地市場走勢,業(yè)內人士預計并不樂觀。其中,市場熱度仍將持續(xù)分化,安全應成為今年房企選擇城市的重要標準。
值得關注的是,各地與“集中供地”也漸行漸遠。比如,長沙取消集中推介土地,調整為常態(tài)化持續(xù)更新,南昌提出退出集中供地,而天津2023年首批供地僅推出1宗地塊。
房企拿地節(jié)奏放緩
中指研究院的數據顯示,1月,百強房企拿地總額591億元,同比下降29.4%,受重點城市僅一城土拍及春節(jié)假期錯峰的影響,供應量呈季節(jié)性回落,企業(yè)拿地節(jié)奏明顯變緩,拿地企業(yè)主要以地方城投及本土民企為主。
一位接近沈陽市自然資源局的人士表示,受疫情、經濟以及樓市低迷影響,沈陽集中供地效果表現一般,特別是自2022年第四季度開始沈陽集中供地摘地企業(yè)主要以地鐵、城投企業(yè)為主,市場并不活躍。目前,沈陽市2023年第一季度可掛牌土地已經明確,因在去年末相關部門與部分地產企業(yè)交流中了解到,一些企業(yè)在沈陽拿地積極性并不高,有企業(yè)亦表示暫緩拿地,在這一情況下如何推進還未有進一步消息。
從新增貨值來看,1月,綠城中國以累計新增貨值83億元占據榜單第一;廣州潤川房地產開發(fā)、中關村發(fā)展緊隨其后,累計新增貨值規(guī)模分別為75億元和66億元。TOP10企業(yè)1月新增貨值總額628億元,占TOP100企業(yè)的24.9%,新增貨值門檻為8億元。
從各城市群拿地金額來看,長三角地區(qū)領跑全國。1月,長三角TOP10企業(yè)拿地金額124億元,居四大城市群之首;粵港澳大灣區(qū)TOP10企業(yè)拿地金額82億元,位列第二;中西部TOP10企業(yè)拿地金額77億元,位列第三。
多地今年首批集中供地明顯“縮量”
從目前來看,天津、杭州、蘇州、鄭州已發(fā)布2023年第一批集中供應地塊的公告,與2022年第一批集中供地相比有著明顯“縮量”趨勢。其中,杭州供應13宗地塊,蘇州供應11宗地塊,相比2022年第一批集中供地明顯減少。不過,這些地塊位置較優(yōu),核心板塊占比高,推出樓面均價同比分別上浮約30%、35% 。
中指研究院土地市場研究負責人張凱在“中指市場形勢及企業(yè)研究成果分享會”上介紹, 僅合肥、無錫、上海、廈門4城完成全年供地計劃 。長三角地區(qū)平均完成率92%,長春、重慶完成率僅16% 。
原文件如下:
部分素材來源:中國房地產報、新京報、中指研究院
--THE END--
本刊法律顧問:廣東南國德賽律師事務所 謝炎燊、陳慧霞
本刊文章及圖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本刊發(fā)表文字、圖片作品并不代表本刊立場觀點/部分采用稿件因故無法聯系作者,如有侵權請移步后臺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