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網(wǎng)絡(luò)上一條名為“100秒帶你了解監(jiān)獄罪犯的一天”的視頻火了。

視頻截圖視頻里,犯人們從早上起床,整理內(nèi)務(wù),集體洗漱,就餐,到談話教育,隊列訓(xùn)練……
什么時間做什么事,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資料圖一模一樣的囚服,一樣的光頭,整齊劃一的動作。被子要疊成豆腐塊,做每件事都得排排站。囚犯們的日常,不僅要“踩縫紉機”,還要學(xué)習法律知識……


資料圖
「死刑犯」這個稱呼,放在哪都是讓人吐口水的存在。從犯案的那一刻起,他們就成為了被全社會痛恨的惡魔。但在臨刑前,他們大多會回歸到最原始的身份——
人。一個擁有喜怒哀樂,身后藏著故事的人。你可能不知道——
死刑犯在臨死前,是不能為自己寫遺書的。因為如果他們拿到了筆,很可能會做出「自殘」等讓你意想不到的行為。
所以,他們的遺書需要找專人代筆。歡鏡聽,就是這樣一個代筆人。


歡鏡聽


酸菜魚里有「活著」的味道“窗戶外天亮了,就意味著他們就要被送上刑場了?!?/p>“這么高大、壯實的一個人,再過幾個小時,生命就沒了,只給世界留下最后一道背影?!?/p>歡鏡聽說。


歡鏡聽歡鏡聽是重慶人,1996年,31歲的他因侵占公司財務(wù)獲刑兩年。因為歡鏡聽的文化素質(zhì)較高,他在獄中被安排了一個特殊任務(wù)——
幫死囚寫遺書。或許是因為名字里有一個“聽”字,他前前后后共傾聽了138個死囚的故事。直到今天,他仍清晰地記得第一次面對死刑犯時的場景。


資料圖死寂的牢房里,昏暗、陰冷。即便對方戴著腳鐐和手銬,歡鏡聽依舊渾身戰(zhàn)栗。歡鏡聽將紙放在鋪蓋上,雙手卻忍不住顫抖,筆尖劃破了好幾張稿紙。
時鐘滴答的聲音,就像催命符。這時死刑犯卻開口說話了:“大哥,你害怕什么?明天要死的人又不是你,是我啊?!?/p>這名犯人叫艾強(化名),是一個21歲的小伙子。見到他之前,歡鏡聽始終認為,“死刑犯”是一群兇神惡煞之人。但面前這個男孩,身高一米八幾,白凈、帥氣、老實。平時會主動幫家里人干活,五塊錢都得找母親要。
可就是這么一個老實的孩子,在19歲那年卻毫無預(yù)兆地殺了人。那天傍晚,艾強出門給媽媽買蘋果,半路上被巷子里一個做皮肉生意的女子攔下。


資料圖對方發(fā)現(xiàn)是個窮小子后,對其進行言語上的羞辱:“我以為你是一個大老板,沒想到是一條干滾龍(無賴)!”女子不但用極難聽的語言諷刺艾強,還辱罵了艾強的母親。女子離開后,艾強的內(nèi)心充滿了憤恨,無處宣泄。這時路邊出現(xiàn)了一個夾著公文包的中年男人,正在打電話。
當“干滾龍”遇到了“大老板”,身體里蓄勢待發(fā)的憤怒瞬間找到一個發(fā)泄口。滿腔憤怒的艾強,掏出口袋里的剔骨刀,朝車上的男人連捅四刀,男人當場死亡。
殺了人,就必須用性命來贖罪。少年終究還是等來了沖動帶來的惡果。艾強的遺書是留給母親的:“親愛的媽媽,您這個老實、本分的兒子,做出了傷天害理的事情。不僅害死了一個無辜的人,還將一個無辜的家庭推向了無比悲痛的深淵。再有十多個小時,我的生命就要終結(jié)了。希望來世,能夠重新做您的兒子。永別了。”


歡鏡聽寫完遺書,艾強提出一個要求:
想吃酸菜魚。按照慣例,除了喝酒這種違規(guī)行為,死刑犯生前最后的心愿都會被滿足。
歡鏡聽注意到,艾強在吃酸菜魚的時候,偷偷流淚了。留遺言的時候他沒流淚,提起母親時也沒有流淚……唯獨吃到最后一頓酸菜魚時,他的淚水悄無聲息地滴落在碗里。
那是一種活著的味道,他再也嘗不到了。

歡鏡聽上節(jié)目講述經(jīng)歷在歡鏡聽的記憶里,艾強在最后一晚不停地尋找話題,很怕談話在某一時刻停下來。歡鏡聽回憶道:“他跟我說,自己還沒有娶媳婦,連一場正正經(jīng)經(jīng)的戀愛都沒有談過,他說像他這樣的人到了陰間是要被打的……”他還有很多遺憾,他還不想死。

她想漂漂亮亮地走在死牢里,死刑犯們千姿百態(tài)。有的人通宵不睡,有的人變成了話嘮。到了后半夜,他們都會有意無意地看一下窗戶。因為當窗戶外的天空亮起來,就意味著他們要被送上刑場了。


資料圖
清晨的薄霧漸漸散去,死刑犯內(nèi)心的絕望卻愈發(fā)濃烈。早上六點半,早餐后換上戒具后,他們有的害怕到大小便失禁,有的癱軟在地,也有假裝不怕死的……還有的會互相鼓勵,表現(xiàn)得豪氣沖天、視死如歸。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講:“真到了上路那一天,不要給兄弟們留下一個草包的印象?!?/p>唯獨一個女死刑犯,和其他人不同。她叫易小梅(化名),從頭到尾都在唱著一首歌。“少女的心,秋天的云,多少個憂愁苦悶的夜晚,多少個歡樂愉快的黎明……”這是當年流行于云南下鄉(xiāng)的重慶知青中的歌曲。“我給她寫遺書的時候,她就是這樣唱給我聽的,她的遺書就是歌詞。”歡鏡聽看來,她可能是在懷念內(nèi)心最難忘的感情吧。


資料圖歡鏡聽把寫好的遺書給她看,問她還需要補充什么嗎?易小梅沒有回答,她只是重復(fù)地唱這首情歌。唱著唱著,她的眼淚就流下來了,一滴一滴落在紙面上,暈花了字跡。歡鏡聽正打算為她重新寫一份,易小梅卻一把把遺書撕成了兩半。
那種決絕,仿佛她已經(jīng)對這個世界已沒有了任何留戀。天亮了,吃過早餐后,易小梅突然要求化妝。
她說她想漂漂亮亮地走。

圖源:《魯豫有約》描了眉,涂了口紅,她依舊在輕輕哼唱。直到她被武警押上了刑車,歌聲隨著車子漸漸飄遠。她再也回不了頭了。

來世愿做螞蟻歡鏡聽來給張凱(化名)寫遺書時,他正專注地盯著鞋里的幾只螞蟻。見來人了,張凱有些興奮地指著鞋子:“你看它們多有意思!我等了它們一個上午了,它們就是爬不出來?!?/p>歡鏡聽不解:“你沒見過螞蟻嗎?”張凱低著頭看它們:“我從來沒發(fā)現(xiàn)這小東西這么可愛!它們還不知道,我的腳一伸進去,它們就沒命了……我要等它們都爬出來再穿鞋。”
歡鏡聽不敢相信,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惡人,在生命即將終結(jié)時,竟開始珍惜螞蟻這樣的小生命。

資料圖歡鏡聽就這樣靜靜等了他一個多小時。直到螞蟻都爬出來了,張凱才滿意地穿上鞋子:“它們都回家了?!?/p>張凱很感激歡鏡聽,愿意等他,愿意尊重他。
他說,至少自己在最后的幾個小時里,做了一回好人。張凱給父母只留下一句遺言:“兒子不孝,來世我做一只不會傷害他人的螞蟻。兒張凱絕筆。”歡鏡聽的內(nèi)心五味雜陳。這些原本和他素不相識的死刑犯,在人生的最后一夜,講出來的人生片段與臨別遺言,就是他們愿意留在這個世界上的全部。
“我相信他們在這個時候,跟我說的都是真話?!?/strong>這是歡鏡聽第一次這么近距離接觸生死,與一個個垂死的生命促膝長談。每次寫遺書回來,歡鏡聽都連著好幾天無法忘記死囚的容貌和話語。不可否認,這些死刑犯的確罪大惡極。但,他們的聲音,依然有被傾聽的價值。再十惡不赦的人,臨死前心底或許還存著人性最初的善念。我不同情罪犯,然而他們最后一刻表露出來的最真實的樣子,便是對世人最好的警示。
再沒闖過紅燈服刑期間,歡鏡聽總共為138個死刑犯寫下遺書。出獄后,歡鏡聽將自己在獄中的經(jīng)歷寫成了一本書——《死囚檔案》。

書籍封面他將死囚在生命的最后一夜,他們最脆弱的一面,最真實的獨白都記錄了下來。他發(fā)現(xiàn),真正預(yù)謀殺人的罪犯其實很少,多數(shù)都歸咎于一時沖動。他們犯下罪行之前,或許和你我一樣,都是普通人,但一瞬間的失控,就釀下了追悔莫及的大錯。

資料圖“他們被五花大綁的背影,永遠定格在我的記憶里。讓我明白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無非就是兩個字——‘生’和‘死’?!?/p>這兩個字時刻提醒著你,要懂得「畏懼」。出獄后的歡鏡聽,從不闖紅綠燈。獄中的經(jīng)歷深深改變了他。

歡鏡聽上節(jié)目講述經(jīng)歷人總是在最接近死亡的時候,才明白生的意義。別等到生命進入倒計時,才對陌生人吐露出真心話。生命只有一次。望你我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