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3-22 12:56:45作者:未知
一、貴州省近期地震記錄
序號 | 震級 | 發(fā)震時刻 | 緯度(°) | 經(jīng)度(°) | 深度(km) | 參考位置 |
1 | 4.6 | 2021/11/24 17:16 | 26.87 | 106.68 | 10 | 貴州貴陽市修文縣 |
2 | 4.5 | 2021/8/21 10:20 | 27.12 | 105.31 | 10 | 貴州畢節(jié)市七星關(guān)區(qū) |
3 | 3.1 | 2021/6/11 14:08 | 25.24 | 105.85 | 8 | 貴州黔西南州貞豐縣 |
4 | 3 | 2021/6/4 9:02 | 27.39 | 107.46 | 10 | 貴州遵義市余慶縣 |
5 | 3 | 2021/3/18 13:40 | 25.12 | 105.21 | 5 | 貴州黔西南州安龍縣 |
6 | 3.2 | 2020/10/29 4:52 | 27.1 | 103.93 | 18 | 貴州畢節(jié)市威寧縣 |
7 | 4 | 2020/9/18 16:24 | 26.21 | 105.41 | 10 | 貴州六盤水市六枝特區(qū) |
8 | 3 | 2020/9/17 14:19 | 27.02 | 104.49 | 10 | 貴州畢節(jié)市赫章縣 |
9 | 2.9 | 2020/7/2 11:57 | 27.17 | 104.65 | 9 | 貴州畢節(jié)市赫章縣 |
10 | 4.5 | 2020/7/2 11:11 | 27.16 | 104.63 | 13 | 貴州畢節(jié)市赫章縣 |
11 | 3.4 | 2019/10/28 1:09 | 26.21 | 104.55 | 7 | 貴州六盤水市盤州市 |
12 | 4.9 | 2019/10/2 20:04 | 28.4 | 108.38 | 10 | 貴州銅仁市沿河縣 |
13 | 2.3 | 2019/6/14 20:42 | 26.48 | 106.74 | 8 | 貴州貴陽市南明區(qū)(有感) |
14 | 2.5 | 2019/5/30 11:51 | 25.55 | 105.71 | 6 | 貴州黔西南州貞豐縣(有感) |
15 | 2.8 | 2019/2/22 13:53 | 26.83 | 104.2 | 10 | 貴州畢節(jié)市威寧縣 |
二、地震震級科普 地震震級是表征地震強度大小的量度。當前,最常用的震級有近震震級ML、面波震級MS、體波震級mb及mB和振動持續(xù)時間震級MD,對巨大地震的量度還有矩震級MW和譜震級M(T)等。目前國際通用的地震震級標準還有里氏震級。我國規(guī)定對公眾發(fā)布一律使用面波震級。 震級的量度一般是通過測量地震波中的某個頻率地震波的幅度來衡量地震相對大小的一個量。ML是用0.1~3秒左右的S波(或Lg)的振幅來量度地震的大小,MS是用淺源地震的20秒左右的面波振幅量度地震的大小,mb是用1秒左右的地震體波振幅來量度地震的大小,mB是用0.5~15秒左右的地震體波振幅來量度地震的大小。 根據(jù)多年來大量實測資料得出的規(guī)律,當?shù)卣鹉芰窟_到一定程度后,會出現(xiàn)震級飽和現(xiàn)象,即隨著地震波能量的增加,相應的震級大小卻不會增加,不同震級標度,出現(xiàn)震級飽和的情況各不相同。如:短周期體波震級mb在6.5級后出現(xiàn)飽和現(xiàn)象,近震震級ML在7.0級后出現(xiàn)飽和現(xiàn)象,中長周期體波震級mB在8.0級后出現(xiàn)飽和現(xiàn)象,面波震級MS在8.5后出現(xiàn)飽和現(xiàn)象。 為克服震級飽和現(xiàn)象,對于巨大地震,國際上一般采用地震矩測定震級,用地震矩測定的震級成為矩震級。地震矩是在位錯理論模型下,由地震波譜分析得到的具有力偶量綱的物理量,與震源破裂大小有關(guān),是對斷層滑動引起的地震強度的直接測量,描述了地震破裂面上滑動量的大小,一般通過波形反演的方法計算。 經(jīng)研究表明,震源破裂長度在100km左右的大地震的MS與MW幾乎相近,當破裂長度更長時它們的差別就會明顯,一般認為MW標度是MS標度對破壞性地震震級的自然延續(xù)。 譜震級M(T)是利用不同周期的波測定震級,對采用寬頻帶地震儀記錄的地震信號進行帶通濾波,對不同的頻帶分別測定震級,一次地震測定的震級是隨周期飽和的一系列值。 國內(nèi)國際新聞報道一般采用的是國際通用地震震級,里氏震級。里氏震級是由兩位來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地震學家里克特(Charles Francis Richter)和古登堡(Beno Gutenberg)于1935年提出的一種震級標度,它是根據(jù)離震中一定距離所觀測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并且考慮從震源到觀測點的地震波衰減,經(jīng)過一定公式,計算出來的震源處地震的大小。由于“地震強度頻譜的比例定律”(The Scaling Law of Earthquake Spectra)的限制,里氏震級在8.3~8.5左右會產(chǎn)生飽和效應,到了21世紀初,地震學者普遍采用矩震級描述巨大地震的物理特性。 面波震級標度Ms比較適用于從遠處(震中距大于1000km)測定淺源大地震的震級,而且各國地震機構(gòu)的面波震級測定結(jié)果也比較一致,因此通常所說的里氏震級就是面波震級,矩震級可作為面波震級的有益補充,但不能完全取代面波震級。最常用的面波震級達8.6以后有飽和問題,特大地震一般用矩震級表示更為合理。 北京時間2011年3月11日13時46分在日本本州東海岸附近海域發(fā)生巨大地震。中國國家地震臺網(wǎng)、日本氣象廳及美國地質(zhì)勘探局USGS分別給出了不同的地震參數(shù): 中國國家地震臺網(wǎng)測定參數(shù):北京時間2011年3月11日13時46分在日本本州東海岸附近海域(北緯38.1°,東經(jīng)142.6°)發(fā)生M8.6級地震,震源深度20 km。震后,臺網(wǎng)中心利用國家地震臺網(wǎng)和全球地震臺網(wǎng)的資料對這次地震的參數(shù)進行了詳細測定,矩震級為Mw9.0。據(jù)此,中國地震臺網(wǎng)中心確定本次地震的震級應修訂為M9.0,作為本次公眾信息發(fā)布的正式結(jié)果。 日本氣象廳測定參數(shù):日本東北地區(qū)11日發(fā)生里氏7.9級地震(北緯38.03°,東經(jīng)143.15°),震源深度為10km,東京震感強烈,日本氣象廳已向本州島太平洋沿岸地區(qū)發(fā)出高級別海嘯警報;11日當天將地震震級修正為里氏8.8級;2011年3月13日,日本氣象廳將日本大地震震級向上修訂為里氏9.0級(北緯38.103°,東經(jīng)142.860°),震源深度約為10 km,為日本地震史上最高震級。 美國地質(zhì)勘探局測定參數(shù):3月11日14時46分,在日本東海岸發(fā)生7.9級地震;當天將地震震級修正為里氏8.8級、后又修正為8.9級;14日發(fā)表新聞公報宣布,將11日的日本地震震級由該機構(gòu)此前確定的里氏8.9級上調(diào)為9.0級(北緯38.322°,東經(jīng)142.369°),震源深度為32km,并表示此次地震是1900年以來的全球第四強震。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中國四川省汶川發(fā)生特大地震,中國國家地震臺網(wǎng)、美國地質(zhì)勘探局USGS等也分別給出了不同的地震參數(shù): 中國地震臺網(wǎng)中心測定參數(shù):北京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在四川汶川(北緯31.0°,東經(jīng)103.4°)發(fā)生M7.6級地震,震源深度33km。隨后,根據(jù)國際慣例,地震專家利用包括全球地震臺網(wǎng)在內(nèi)的更多臺站資料,于5月18日對這次地震的震級進行修訂,修訂后震級為里氏8.0級。 美國地質(zhì)勘探局測定參數(shù):對于汶川地震(北緯30.986°,東經(jīng) 103.364°),初訂面波震級為7.8,震源深度19 km,隨后修訂矩震級為7.9。 歐洲地中海地震臺網(wǎng)中心初訂矩震級是7.5,修訂矩震級為7.9。俄羅斯修訂面波震級是8.0。 不難看出,這些似乎不盡相同的地震參數(shù),具有差別但也具有其科學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