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6-01 10:03:38作者:未知
100年前,魯迅通過《狂人日記》,在最后發(fā)出了“救救孩子!”的絕望之音。
100年后,國家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實現(xiàn)了人人有書讀,人人讀得起。
“國立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實在教科書?!?/strong>學校教育以教材為本,因此教材也被稱為教科書,它不僅是孩子們神圣的參照,更是家長們首認的權(quán)威。但最近,人教版的教材插圖卻因為“嘴歪眼斜、吐舌頭”等關(guān)鍵詞沖上了熱搜,遭到網(wǎng)友一片譴責。
“不是我很優(yōu)秀,全靠同行的襯托?!?/strong>在人教版的襯托下,蘇教版、湘教版的教材插畫一度大火,得到紛紛好評。真是應了那句話—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人教版插畫到底怎么了?同行之間的差距又有多大?
人教版教材
教科書插畫的變遷
從人教版數(shù)學教材引發(fā)熱議以來,大家對“教育”和“美”有了新的認識,人教數(shù)學教材配圖審美堪憂,“丑”出天際。圖片中學生無一例外的小眼睛、寬眼距、五官比例失調(diào),目光呆滯,嘴歪眼斜,看上去像極了“三體綜合征患兒”。除此之外,插畫中還存在不雅的性暗示、戀童癖等嫌疑。
反觀早年間經(jīng)典的課本插畫:瓜田刺猹的少年閏土、驚險激昂的飛奪瀘定橋,以及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畫像等。緊貼課本內(nèi)容還符合大眾審美,讓人印象深刻,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國家棟梁。
這不禁讓人感嘆:作為教育根本的教科書,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
閏土瓜田刺猹
100年前,中華民國建立后,頒布了壬子癸丑學制。伴隨著新學制、新教育綱領的推行,大量配套的現(xiàn)代教材也應運而生。商務印書館召集精英人馬,編撰了中國帝制時代結(jié)束后的第一部教科書—《共和國教科書》。
在蔡元培的領導下,當年參與老課本編修工作的都是沈頤、莊俞、張元濟等一類學貫東西的大學者。“大學者編小學課本”,加上當時國家心氣高,教科書不僅水準高,還有一種正大光明的氣象。其中教育宗旨中,就有“美感”一項。
第一部教科書
初中小學的課本內(nèi)容相對較為淺顯,各課都沒有標題,只有寥寥幾字,但插圖非常精美!一掃曾經(jīng)封建時代的腐朽之氣,風格多樣但清新正氣。
1912年4月,泰坦尼克號船難發(fā)生,船體斷裂成兩截后沉入大西洋海底。這樣的災難事件被記錄到了《共和國教科書》,語言精煉簡潔,手繪插圖更是生動形象。
泰坦尼克號船難插畫
后來,開明書店推出了《國語課本》,主編是大教育家葉圣陶,而配圖的是大名鼎鼎的豐子愷。大文學家和大畫家強強聯(lián)手,做出了一套“神仙”般的教材。內(nèi)容圍繞著兒童生活展開,逐漸擴展到社會。
豐子愷的漫畫風格散淡平易,童稚可愛中蘊含著深意,童趣童真盎然于紙面。在蔡元培“美校美育”思想的引領下,民國小學語文教材充滿童趣、蘊含濃厚的兒童美育思想。這樣的畫,大家看得懂,孩子們也看得懂。
這套“最美教科書”,直到現(xiàn)在還一度再版,依然備受讀者喜愛。
國語課本
新中國成立后,葉圣陶時任人教社首任社長,并在1951年9月,推出了第一套全國統(tǒng)編的中小學教材。那個時候即使是一個普通的教材插畫,都是出自名師之手。插畫中的人物相較于以往,更富有新中國成立后的新時代蓬勃向上的朝氣。
第一套全國統(tǒng)編的中小學教材
時間來到六七十年代,在“革命”和“戰(zhàn)斗”的主旋律下,教科書中的插畫,難免帶有紅色的“蘇式宣傳畫風格”。有相當一部分都和勞動相關(guān),和人民群眾緊密聯(lián)系,看上去真實且蘊含力量。無論男女,都身姿矯健挺拔,說話盎然有力。
六七十年代的教材插圖積極向上,質(zhì)樸剛健。正所謂青年有力量,國家才有力量。
教材插圖
改革開放以來,無數(shù)知識分子和文藝工作者的回歸,助力著教科書美術(shù)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1978年開始,全國通用的十年之中小學教科書開始使用,也出現(xiàn)了網(wǎng)友心目中的“最美語文教材”。80年代多版語文教材的封面和插畫,都出自于藝術(shù)家武奎英之手。褪去硝煙,日常自然的美得以回歸,特別是1-4冊的封面,構(gòu)造的氛圍清新脫俗,如今看來還是引人著迷。
語文教材封面
90年后,九年義務教材中的插圖成為了80、90后一代人心中的“白月光”,人物飽滿,風景寫實,充滿了色彩和光明的未來。中央美院教授詹建軍的《狼牙山五壯士》,著名連環(huán)畫大師劉繼卣的《武松打虎圖》。
狼牙山五壯士
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還屬人民體育出版社美術(shù)副編審—王惟震的《少年閏土》、《讓我們蕩起雙槳》、《將相和》等。除了語文課本,英語教材中“李雷”和“韓梅梅”,更是演化成了獨特的集體懷舊現(xiàn)象,是80、90年代抹不去的時代記憶。
教育部風風雨雨百來年,無數(shù)教育工作者和美術(shù)家們?yōu)閮|萬孩子們創(chuàng)作了經(jīng)典,培養(yǎng)了美學認知的能力,是學生們神圣的參照,家長們認為的權(quán)威。直到這套從2013年起,全國范圍內(nèi)小學生開始使用的人教版教材,引發(fā)了人們的熱議和抵制,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李雷”和“韓梅梅”
不同教材之間插畫的差異
對于小學生來說,教材中的內(nèi)容比起圖片來,顯然沒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所以,圖片內(nèi)容的設計尤為重要,它涉及到一個剛踏入學習孩子的美學和三觀的形成。
人教版數(shù)學教材中的圖片,人物形象兩眼間距寬,雙眼無神,完全沒有兒童眼神中該有的靈氣和單純。除此之外,圖片中還有暴露個人隱私的現(xiàn)象,這些不良的價值觀會對孩子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
問題教材插圖
所以,有不少網(wǎng)友都認為,人教版的這些插畫相比于其他版本教材,存在很明顯的審美差距。其中,蘇教版和湘教版的插畫就很出圈。
蘇教版教材插畫—文化傳承,封神之作
蘇教版的插畫,就和它的地理位置一樣浪漫,沒有枯藤老樹昏鴉,只有小橋流水人家,滿滿的江南氣息和國風元素,詩情畫意引人入勝,只能用一個字“美”來形容。
就拿小學語文課本來說,一共12本,每個年級的上下冊都分別對應春夏和秋冬,對應不同年紀學生的活動和心理。
蘇教版教材
一年級下冊的課本是露出一顆牙齒的小朋友,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春天放風箏,眼睛都笑彎了,符合季節(jié)活動和心理特征。
二年級上冊,秋高氣爽、葡萄成熟,收獲的季節(jié)也是開學季。慈祥又勤勞的母親,給孩子系上紅領巾,背上書包上學堂。
三年級的學生坐在草坪上,結(jié)伴同看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四年級學生長大懂得了感恩,給白衣天使送上鮮花。五年級學生和老師走進大自然,結(jié)合書本知識展開實踐。六年級課本中集合了少數(shù)民族學生,弘揚了56個民族是一家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材封面
插畫內(nèi)容除了別出心裁之外,人物特征既真實又積極。小朋友長相可愛,大大的眼睛,調(diào)皮又可愛。衣著合體懂禮儀,還知道坐姿注意儀態(tài)。女性人物優(yōu)雅大方,一舉一動都體現(xiàn)出了極好的素質(zhì)。
除了“寫實類”,蘇教版插畫還有“古風類”。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性格,但整體都是積極向上的,看上去給人一種春風拂面的愉悅。如果非要形容,應該就是生活中“歲月靜好”的那種感覺。
蘇版教材插畫
要說蘇教版插畫如此深受廣大家長和學生喜愛,那一定離不開語文教材“形象設計師”張廣才的功勞。1958年出生的張廣才有很多專業(yè)協(xié)會的頭銜,但有一個“職務”它是最珍視的,那就是國家課程標準(蘇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副主編。從1995年,被教育廳聘請至今,他已經(jīng)為該套教材的一至六年級幾個版本,繪制了從封面到內(nèi)頁各類插圖一千多幅了。
或許是因為張廣才長期從事小學語文教材的插圖工作,經(jīng)常會用兒童的視角觀察世界,年近70了,眼神還是那么清澈純粹,無時無刻散發(fā)出的都是沉浸但昂揚的光芒,沒有名氣與利益,只有好奇和熱情。
張廣才
總而言之,蘇教版的教材插圖,貼合小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再結(jié)合結(jié)合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和愛國教育。符合大眾的審美觀,還具有正能量,這樣的良心教材課本真的很難讓人不愛。
湘教版教材插畫—推陳出新,別具心意
要說因為較差插畫火出圈的除了今年的人教版,還有前兩年的湘教版,不過湘教版的插畫火是正能量的火。
2019年新湘教版高中地理教科書中,出現(xiàn)了一個叫“丹霞”的角色。這種小人圖在小初高的教材中十分常見,主要就是為了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專家在編寫教材時通常會用同齡人的形象,以此來吸引學生們的興趣,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而丹霞就把這種作用詮釋得淋漓盡致。
丹霞
要說小人圖誰還沒有呢,人教版不也有很多小人圖嗎?沒錯,但你見過小學生穿絲襪扮“兔女郎”的嗎,顯然也很不符合人物特征。而丹霞出現(xiàn)在高中課本中,一身水手服短裙,背上挎肩背包,青春氣息撲面而來。
問題教材
首先丹霞的設計本身足夠可愛,外貌精致、身姿修長嬌小,衣品好穿著亮眼。給人一種活潑好動、充滿青春的氣息。而且插畫作者還十分具有“心機”,會給丹霞在不同的學習教材時間進行“換裝”,春夏秋冬,擁有4套服裝,而且時間符合教材的時間進度,可謂是用心至極了。
丹霞服裝
除此之外,教材中,地理角色除了女生丹霞之外,還有男生經(jīng)緯、老師蘇揚。其中兩位同學的定位不同,丹霞喜歡觀察地理現(xiàn)象,側(cè)重興趣和感性認識;經(jīng)緯喜歡琢磨地理問題,側(cè)重探究和理性思考。看上去,丹霞是普通同學的形象,而經(jīng)緯是學霸的形象,老師蘇揚就是智者的形象了。
丹霞在書本中,扮演的是呆萌但又充滿求知欲的角色,總是拿著書本問問題,學習態(tài)度積極端正。讓人情不自禁的就被帶入情景當中,產(chǎn)生同樣的疑問,然后詢問老師,最后答疑解惑。滿滿的參與感就讓學生學習地理不再枯燥無趣。
教材插畫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丹霞、經(jīng)緯他們的名字不是沒有意義的。
丹霞地貌是我國廣泛分布的一種地貌特征,以陸相為主(可能包含非陸相夾層)的紅層(不限制紅層年代)發(fā)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經(jīng)緯也就是經(jīng)緯度,是一種利用三度空間的球面來定義地球上空間的坐標系統(tǒng)。
插畫中人物名字都與地理知識息息相關(guān),不得不感嘆,插畫師真是用心良苦了。
除了丹霞,新湘教版在配圖方面也很精美,一張關(guān)于“生物在土壤形成過程中的作用”圖片,生動中不失可愛,注釋里不乏趣味,頗有一種兒童繪本的風格。
精美插畫
北師大教材插畫—生動形象,寓教于樂
北師大的教材封面,第一眼看上去就會覺得很適合小孩子。人物形象和衣服造型都能用“Q版”來形容,就像動畫片中的畫面質(zhì)感,把孩子的喜好拿捏的死死地。
除此之外,北師大教材的插畫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教材中的人物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主人公是會“長大”的。也就是說,學生一年級時,主人公一年級,學生六年級時,主人公也長成了六年級時的模樣。陪著孩子一起長大,聽上去就很有趣。
北師大教材
結(jié)語:
雖然人教版數(shù)學教材的封面插圖備受批評,但我們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人教版語文教材就有著截然不同的畫風和評價。由景紹宗老師繪制的插圖和封面,每一幅都細節(jié)滿滿,是8090乃至00后“刻在DNA里的記憶”。所以客觀的看待,對事不要對人。
比起文字,插圖更形象醒目,對于缺乏社會經(jīng)驗的孩子來說,眼里看到的世界,就是全世界。不要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審美觀,他們的未來才是祖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