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11-11 17:00:39作者:智慧百科
在赫爾松,俄烏兩軍展開對壘,此一戰(zhàn)甚至被外界稱為“決定性戰(zhàn)役”,俄羅斯繼哈爾科夫后突然又一次大規(guī)模撤退。
本該欣喜若狂的烏克蘭表示了質疑:是不是陷阱?
俄對烏特別行動總指揮蘇洛維金
俄方對大撤退給出的解釋,一是為了保護俄軍士兵的生命和部隊的戰(zhàn)斗力,二是補給線需要。
曾經在烏克蘭以及西方世界看來,奪回赫爾松將是烏克蘭收復失地的第一步,但真到了這個時候,烏克蘭卻遲疑了。烏克蘭方面之所以會有此質疑,一是沒有看到任何跡象表明俄軍完全離開,不能否決一場伏擊的可能性,二是俄軍大撤退的關鍵點是在美國中期大選剛剛結束后,早不撤晚不撤,偏偏卡著這個點,絕對不是巧合。
拜登政府失去了眾議院,或許還會失去參議院的控制權,其根源就是棄民生對烏軍援造成了選民的反感。而隨著俄烏沖突的持續(xù),歐洲的能源緊缺也會相應持續(xù),物價、民怨都會進一步發(fā)酵,許多歐洲國家開始疲倦于支援烏克蘭。
這是一步在政治戰(zhàn)與外交戰(zhàn)上的棋。
資料圖
反過來看,俄軍將新防線部署到了第聶伯河左岸,留在赫爾松州的11.5萬平民離開了軍事行動區(qū),也避開了一旦烏方擊毀大壩導致的西岸俄軍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不過撤退就是撤退,從軍事上來看雖是正確選擇,但再次撤退對于俄羅斯來說,對俄士氣是一種打擊。俄羅斯方面做好了通過持久戰(zhàn)消耗的準備,消耗美西方的援助信心,消耗烏克蘭的軍事資源來重建軍事優(yōu)勢。
而烏克蘭則期待西方增加對其的軍事支持,以獲得更多的優(yōu)勢來掌握戰(zhàn)場主導權。
資料圖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作為德國“美國人”,自然是思美國之所想,急美國之所急,在赫爾松出現重大局勢變化時,歐盟委員會向歐盟27國提議,2023年向烏克蘭提供180億歐元貸款援助,利息由成員國承擔。
雖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烏克蘭2022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進行了35%衰退的預測,馮德萊恩卻樂觀向烏克蘭提供了預計最長為35年的貸款,從市場上進行借貸為烏提供15億歐元/月的定期援助。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
在歐洲陷入通脹危機的狀況下,還要掏空市場,而烏克蘭只需要從2033年起償還本金,10年后的烏克蘭會如何,是個怎樣的狀況,誰也說不準,誰也無法擔保,馮德萊恩這是“誠心”地要讓歐盟跟俄羅斯同歸于盡。
為了使得計劃在不多的任期內盡快達成,馮德萊恩還建議盡快通過該提議,以便從2023年1月起支付第一筆資金,能讓烏克蘭繼續(xù)運作,基建重建。
有馮德萊恩的支持,在拜登政府、歐洲國家可能會暫時減緩支援的情況下,烏克蘭還能繼續(xù)堅持。
據目前俄烏沖突的狀況來看,有關專家表示,沖突還將持續(xù),除非精疲力竭、耗盡資源,雙方才會不得不達成某種形式的降級,才可能討論有效的解決方案。
延伸閱讀
媒體:美國再向烏提供4億美元軍援 澤連斯基松了口氣
近日,烏克蘭總統(tǒng)辦公室主任顧問波多利亞克表示,烏總統(tǒng)辦公室已開始討論與俄方開啟談判的前提條件。他表示,烏方將認定俄方接受前提條件者為談判對象。
值得一提的是,波多利亞克稱美國沒有在與和談相關的問題上向基輔施壓。
其實,到底誰想談誰不想談公眾自有評說。俄方一直對外界表示的是,俄羅斯的談判大門一直敞開著。而烏克蘭方面,澤連斯基一度表示拒絕。
澤連斯基 資料圖
就在前幾日,在西方媒體報道基輔正被推動與俄對話后,澤連斯基提出了烏克蘭啟動對話的條件:恢復領土完整、尊重《聯合國憲章》、賠償所有損失、懲罰每名戰(zhàn)犯、保證不再開戰(zhàn)。
單從這些條件來看,俄烏就算能夠談判,也談不出啥結果。
眼下,美國國防部宣布再向烏克蘭提供價值達4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包括“霍克”防空導彈、“復仇者”防空導彈系統(tǒng)以及“毒刺”防空導彈等武器。以滿足烏克蘭關鍵的安全和國防需求。
聲明稱,自美國總統(tǒng)拜登就任以來,美國已經承諾向烏克蘭提供超過193億美元的軍事援助。
面對美國的再度軍援,澤連斯基算是暫時松了口氣,但美國中期選舉的結果依然牽動烏克蘭眾多官員的心。澤連斯基甚至親自敦促美國國會議員,無論是哪個政黨在中期選舉中獲勝,都要繼續(xù)支持烏克蘭。
可現實是,美國國會中期選舉的結果勢必會影響美國向烏克蘭提供的軍事援助。
眾議院少數黨領袖凱文·麥卡錫曾表示,如果共和黨贏得眾議院的多數席位,他預計美國對烏克蘭的額外援助將很難在眾議院獲得通過。外界普遍預計,如果共和黨贏得多數席位,麥卡錫將成為眾議院議長。
武器裝備
一項民調結果顯示,已有48%的共和黨人認為,美國向基輔提供了過多的援助。這一數字遠遠高于3月份的6%。如果中期選舉結果是共和黨勝出,那么可以預測的是共和黨更傾向于捂好“錢袋子”。
與此同時,有美媒曝出,印度越來越有意成為俄烏沖突的調停人。
原來,事情起因是由于前幾日印度外長蘇杰生對俄羅斯進行了訪問。這是自俄羅斯對烏克蘭實施特別軍事行動以來,印度高官首次訪俄。而蘇杰生的此次訪俄,西方媒體予以高度關注。
在此次訪問中,俄印雙方討論了在政治、經濟、貿易、能源和軍事等各個領域的合作。對于俄烏問題,印度則主張恢復對話和外交解決。
此外,印度防長辛格早前也向莫斯科發(fā)出信號,表示必須加快解決在烏克蘭的沖突。
當然,表態(tài)歸表態(tài),但影響這場沖突的因素太多了。
資料圖
目前,“俄軍撤離赫爾松”成為各大媒體關注的焦點。一些西方媒體甚至把“恥辱的失敗”寫在相關文章的標題上。不過,俄羅斯媒體和軍事評論員則大多認為,這是正確的戰(zhàn)略轉移,“離開是為了永遠回來”。
目前來看,雙方合談的概率有,但不高,而俄軍此舉似乎在調整戰(zhàn)略,這一動向不會加速俄烏沖突的結束,也很難帶來外交談判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