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12-06 09:50:38作者:智慧百科
資料圖
當地時間12月2日,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同歐盟對外行動署秘書長薩尼諾舉行第四輪美歐中國問題高層對話。這次對話是歐盟對外行動署秘書長薩尼諾行程中的一項重要議程,也是時隔不到半年后,雙方再次就中國問題舉行對話。
據官網顯示,雙方在會后發(fā)表聯合聲明。深圳衛(wèi)視直新聞記者注意到,這份近萬字的聲明具體地描述了雙方談到的每一個話題:全球性話題(環(huán)境、糧食等)、雙方如何定位與華關系以及中國內政。
資料圖
雖然名為“聯合聲明”,但從用詞的細節(jié)上來看,雙方在不同領域上的態(tài)度區(qū)分明顯。
比如,聲明在一些話題中多次提“respective exchanges(各自的做法)”“respective relations(各自與中國的關系)”;在另一些領域則強調“share efforts(共同的努力)”“ clear interests(明確的利益)”。
聲明首先提出,雙方討論了各自對華雙邊關系及其在戰(zhàn)略環(huán)境變化下的發(fā)展趨勢。雙方重申,美國和歐盟與中國的關系是多方面的,強調美國和歐盟就各自與中國的關系保持持續(xù)和密切接觸的重要性。秘書長和副秘書長都重申,他們對在環(huán)境、氣候、衛(wèi)生和糧食安全等共同關心的領域與中國進行實質性接觸持開放態(tài)度。
隨后,雙方強調共同維護《聯合國憲章》中心地位,指責中方“經濟脅迫”,并在一些中國內政問題上發(fā)表不實指責。在臺灣問題上,他們強調了維護臺灣海峽和平與穩(wěn)定的重要性,美國和歐盟在該地區(qū)有明確的利益。聲明寫道,雙方重申在臺灣問題上的長期基本立場沒有改變,包括各自的“一個中國政策”。
可以看出,凡是牽涉到自己利益的領域,美歐雙方都秉承“各自的做法”,尤其是在對華關系上,強調了雙方并不綁定;而在美西方常常操弄的中國“經濟脅迫”“人權問題”等子虛烏有的問題上,雙方的戰(zhàn)線則十分統(tǒng)一。
而大肆干涉中國內政,炒作涉華議題也并非首次。在上半年美歐第三次中國問題對話中,雙方曾就“經濟脅迫”“人權問題”,中方散布“虛假信息”等問題表達所謂“關切”。美國媒體隨后跟風炒作,大談中國威脅論,煽動歐洲國家同美國一致“抗中”。
還有一點值得關注,聲明中提到,雙方討論了中國在多邊領域的活動和倡議,指出美國和歐盟的目標將繼續(xù)聚焦于維護《聯合國憲章》的中心地位。他們決定繼續(xù)深化在涉及所有國家的多邊問題上的伙伴關系。
從行文邏輯來看,雙方將“維護《聯合國憲章》的中心地位”建立在“中國在多邊領域的發(fā)展”之上。分析指出,中國發(fā)展雙邊、多邊關系從不影響別國利益,但雙方在此時搬出《聯合國憲章》還是再向外界強調美歐之間的團結,希望利用各自在國際上的地位,遏制中國日漸強大的國際影響力。
除了“中國對話”,雙方在第二天(3日)舉行了美歐第三次“印太”高級別磋商,確認美歐共同致力于維護以規(guī)則為基礎的該地區(qū)國際秩序。
在外界看來,所謂的“印太戰(zhàn)略”本身就是基于拉攏其他國家圍堵中國的產物。在這次聲明更是著重強調雙要加強該地區(qū)互聯互通,還重申有意就各自與太平洋島國的交往深化交流,強調共同致力于向太平洋島國伙伴擁有和推動的優(yōu)先事項提供支持。
在“印太”高級別磋商的會后新聞稿中只字未提“中國”,但這份聲明緊接著“中國對話”的相關內容一同發(fā)表,其目的不言而喻。
而此次會晤的雙方,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同歐盟對外行動署秘書長薩尼諾是美歐就中國話題四次會晤的核心人物,前者也通常被認為是拜登政府對華外交的代表人物。
資料圖
自舍曼上任以來,她在中美關系上始終保持著“美國優(yōu)先”“中國是勁敵”的觀點。據報道,舍曼曾多次指責中國在經濟、知識產權以及基礎設施投資等領域采取對美國與歐洲各國不利的政策,并表示美國會極力維護“基于規(guī)則”的國際秩序,在關鍵領域與中國對抗。所謂的“規(guī)則”,實則是美國價值觀外交背后的霸權主義。
另一邊,歐盟對外署也是一位操弄中國議題的老手。
早在2021年,歐盟對外行動署發(fā)布《涉新冠肺炎疫情“虛假新聞”評估報告》,妄言以中國和俄羅斯國際傳播媒體為主的傳播主體在疫情話題上釋放“虛假信息”,“誤導”國際輿論。分析指出,這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歐盟對中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形象不斷提升、中國國際輿論影響力與議題設置力分析增強的警惕與擔憂,其本身也可以視作西方對華輿論信息戰(zhàn)的一部分。
在今年10月,歐盟對外行動署起草了一份文件,建議歐盟成員國實現供應鏈多元化,不再依賴中國。文件稱,對歐盟、美國和其他理念相同的伙伴來說,中國正在成為強大的“全球競爭對手”,因此有必要評估如何應對現有和未來可預見的挑戰(zhàn)。
不難發(fā)現,歐盟對外行動署與美方在價值觀外交上不謀而合。更要指出的是,近年來,美方一直希望拉攏歐洲共同對中國實施戰(zhàn)略協作,把歐洲綁上美國與中國開展戰(zhàn)略競爭的“戰(zhàn)車”。
資料圖
這是否代表歐洲會上這輛“戰(zhàn)車”呢?
外界也注意到,就在前不久,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與中國領導人進行雙邊會晤,象征著歐盟有加強中歐關系的強烈愿望。米歇爾訪華也為推進中歐關系良好發(fā)展注入全新動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對沖了一些“歐洲和美國綁定,不屑與中國發(fā)展關系”的論點。
相反,最近一段時間,歐洲因為美國向歐洲輸出天然氣價格問題、拜登政府通過的《削減通脹法案》在電車補貼上對歐洲車企的“歧視”,以及美國《芯片與科學法案》大力扶持“美國制造”對歐洲芯片產業(yè)的“虹吸效應”等問題,對拜登政府十分不滿。種種跡象表明,歐洲在經濟上想要實現戰(zhàn)略自主的決心正在增強。
資料圖
在今天(5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fā)言人毛寧回應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歐干涉中國內政、對中方進行污蔑抹黑。美歐強調維護《聯合國憲章》中心地位,但正是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無視《憲章》明確規(guī)定的和平解決國際爭端、不干涉內政等原則,以“人權”為借口干涉中國內政,甚至對伊拉克、敘利亞等主權國家大打出手。說到“經濟肋迫”,美國公然脅迫其他國家不得使用中國企業(yè)設備,不得同中方開展合作,才是經濟脅迫;美國推出《芯片與科學法》,聯合盟友對中國搞經濟霸凌,強制推動脫鉤斷鏈,才是經濟脅迫;美國以《通脹削減法》迫使歐洲企業(yè)將生產線轉移至美國,才是經濟脅迫。
毛寧指出,作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fā)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這點國際社會有目共睹。美歐合作不應針對第三方,更不應拿中國說事,挑動對抗。美歐都是國際重要力量,應當本著負責任態(tài)度多做有利于世界穩(wěn)定與繁榮的事情。
作者丨王貝妮,深圳衛(wèi)視直新聞駐京記者
編輯丨李怡,深圳衛(wèi)視直新聞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