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6-12 09:00:59作者:佚名
中國基金報記者 姚波
系好安全帶,全球經濟再次陷于危險之中。美國通脹再爆表扭轉市場預期,為全球市場敲響警鐘,投資者需要應對新一輪下跌風暴。機構斷言,海外資本市場調整遠未結束。
近日,世界銀行和聯(lián)合國不約而同下調全球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速。世行預計,目前的經濟衰退將可能是全球80多年來最大的,全球經濟從疫情造成的衰退中初步復蘇后,正開始出現(xiàn)一輪最快速的放緩。
經濟放緩疊加通貨膨脹,大滯脹正成為潛在的全球經濟頭號風險。
美通脹再超預期
最新數據顯示,美國5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再刷40余年高位,打破了市場一廂情愿的樂觀。美股一度在5月底結束了連續(xù)七周的跌勢,出現(xiàn)一波大漲,部分原因是市場預測,消費者物價指數可能已在4月見頂,令市場愈發(fā)認為美聯(lián)儲將有一些空間暫停加息。
通脹比想象的更頑固。美國5月消費者價格指數增長8.6%,高于4月份 的8.3%,續(xù)創(chuàng)1981年來新高。這一增幅不僅高于預期的8.3%,且環(huán)比增幅1%,同樣高于預期的0.7%和4月的0.3%。同時,更能預測加息路徑的美國核心CPI數據沒有好轉,5月幾乎所有細分項都上漲,如住房、機票、二手車、卡車以及新車指數。
從暫時論到見頂論,市場的樂觀預期再度被證偽。美國前財長薩默斯認為,美聯(lián)儲今年3月份預測通脹到年底會降到2%區(qū)間,現(xiàn)在看上去越發(fā)荒謬。貝萊德債券負責人里德指出,美聯(lián)儲的首要目標是對抗通脹,這幾個月現(xiàn)實卻反映出通脹更具粘性,且受食品和能源驅動,美聯(lián)儲很難將其壓低。
目前,美國普通汽油的平均零售價達到每加侖5美元,創(chuàng)20多年來的新高。美汽車協(xié)會預計,需求持續(xù)超過石油供應,將推動油價進一步上漲,情況可能會變得更糟。
飆升的通貨膨脹已經開始影響消費者的情緒。根據密歇根大學最新發(fā)布的消費者信心指數,美國消費者信心在6月份跌至最低點50.2,為20世紀70年代開始這項調查以來的最低水平。甚至有機構投資者擔心全家度假機票價格太高,中高收入都開始感受到通脹的破壞性影響。
美國總統(tǒng)拜登表示,應該要有心理持續(xù)一段時間應對高通脹。面對中期選舉的龐大壓力,他再次開啟“甩鍋”模式,一邊稱通脹主要由美聯(lián)儲管理,另一邊再次將通脹歸咎于俄烏沖突。
激進加息預期再起
緊接物價數據出爐,本周將再迎美聯(lián)儲議息會議。外界曾預計,美聯(lián)儲會在這次議息會議上把利率提高0.5個百分點。但現(xiàn)在,市場預期再度扭轉,激進加息的預期迅速調高。
美聯(lián)儲5月會議上,鮑威爾稱已為6月和7月加息0.5個百分點做好了準備,市場只是對9月會議上如何加息存在爭議。5月下旬美股反彈時,一些分析師甚至樂觀地認為今年僅需6月、7月加息兩次。
現(xiàn)在一切都發(fā)生改變: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聯(lián)儲觀察工具顯示,美聯(lián)儲在6月加息50個基點的概率為76.8%,加息75個基點的概率從CPI數據出爐前的3.6%大增至23.2%。美聯(lián)儲掉期顯示,市場預計美聯(lián)儲在6月、7月和9月的會議上均加息50個基點,但7月加息75個基點的概率已達到50%。
機構也開始重新上調美聯(lián)儲加息節(jié)奏,不少機構也預期超常規(guī)加息幅度。
巴克萊成為首家預計加息75個基點的華爾街大行,激進預期下周就會加息75個基點。該行指出,鑒于近期通脹數據的意外上行,美聯(lián)儲可能會采取比預期更加鷹派的立場。
國盛證券預計,6月15日美聯(lián)儲議息會議大概率還是加50基點,重點關注更新后的加息路徑,尤其是7月或9月加75個基點的可能性。瑞銀集團預計,高于預期的通脹將令美聯(lián)儲面臨壓力,今年存在加息75個基點的可能。
投資者的擔憂之一是,無論美聯(lián)儲采取多么激進的行動,食品和燃料成本可能會繼續(xù)飆升。貝萊德全球固定收益首席投資官里克指出,美聯(lián)儲控制食品價格的能力很小,供需不匹配、能源和工資成本上升,以及俄烏危機增加了央行過度“剎車”的可能,貨幣政策發(fā)生錯誤的概率很高。
外圍市場正試圖在美聯(lián)儲進一步收緊政策之前搶跑。近一周,從澳大利亞到印度,利率都在飆升,而歐洲央行也在疫情后首次發(fā)出了大幅加息的信號。
長期以來,歐洲央行一直是世界上最寬松的央行之一,但也開始暗示可能會在9月將其主要存款利率提高到零以上,這將是其八年來首次脫離負利率。 歐洲央行還表示,它將終止對成員國債務的凈購買,這引發(fā)了人們對歐元區(qū)較弱經濟體面臨金融壓力的擔憂。
經濟衰退風險加大
作為全球經濟龍頭的美國,也面臨著經濟放緩的風險。消費是美國經濟的支柱,占到GDP70%以上,因而從未出現(xiàn)過消費下降而GDP上漲。
消費者信心指數正是美國經濟的晴雨表。目前密歇根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僅有50,已低于1991年和2001年經濟衰退時的讀數,僅次于70年代的大滯脹和2008年的金融危機。一般消費者信心指數跌破80,就意味著未來半年至1年出現(xiàn)衰退的風險極高。
亞特蘭大聯(lián)儲對美國二季度GDP增長的預測僅為0.9%,該機構分析認為,美國經濟距離衰退已經不遠,房屋、零售庫存和消費信貸等數據看起來更為黯淡。
隨著華爾街股市大跌,隨利率預期波動的兩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升至3% 以上,上一次超過這一水平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美國五年期國債收益率超過30年期國債收益率,收益率曲線嚴重倒掛,表明市場認為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正在變高。
歐洲的情況只會更糟。歐洲中央銀行執(zhí)行委員會成員法比奧稱,歐元區(qū)的經濟擴張幾近停滯,政策制定者在應對高通脹時可能面臨更高的經濟代價。目前,歐洲經濟已經“實際停滯”, 歐洲主要經濟體正飽受折磨,西班牙的GDP增長放緩,法國停滯,意大利收縮,德國的經濟增長動力已經很小,從2月末就開始減弱。
全球通脹形勢不容樂觀,疊加經濟下滑風險,大型經濟體都面臨著滯脹或類滯脹風險,美國現(xiàn)在更接近“脹而不滯”,歐洲已然“滯脹”,而諸多發(fā)展中經濟體風險更高,不僅需要努力應對疫情和通脹壓力,還需要面臨貨幣貶值和資本外流的外部沖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指出,全球已經有兩個國家陷入了嚴重的經濟衰退: 今年烏克蘭經濟至少收縮了35% 甚至40% ,而俄羅斯也收縮了11.5% 。不少新興經濟體正遭受著經濟衰退的嚴重沖擊,比如斯里蘭卡、黎巴嫩或埃及,當地人已經感受到了經濟衰退所帶來的痛苦。
全球風暴再臨?
股票價格的漲跌主要取決于兩件事:一家公司的利潤及現(xiàn)金流的增長,以及投資者愿意為此支付多少估值。激進加息嚴重影響了估值定價過程,而通脹則長期影響公司盈利能力和消費者信心。
自疫情暴發(fā)以來,美聯(lián)儲創(chuàng)紀錄的低利率推動股市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 現(xiàn)在,流動性的大門正在快速關上,過于激進的加息不僅影響股市,更高的利率還會拖累家庭和公司的支出,甚至可能會迫使經濟更快陷入衰退。
華爾街驚恐地意識到通脹仍在惡化,現(xiàn)實情況遠不如預期,市場再度跳水。最新一個交易日,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2.9%,道瓊斯工業(yè)平均指數下跌2.7%,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3.5%。同時,5月下旬開始的所謂的美股“熊市反彈”可能已經告吹。美銀首席投資策略師哈奈特指出通脹沖擊尚未結束,利率沖擊剛剛開始,經濟衰退沖擊即將到來。
恐慌的投資者正在接受殘酷的現(xiàn)實。債券價格暴跌使美國國債收益率達到多年來的最高水平;因為尋求避險資產,大量美國投資者再度轉向美元和現(xiàn)金。近一周有542億美元流入現(xiàn)金類資產,創(chuàng)6周來峰值 ,同期只有120億美元流入股票。衡量美元兌一攬子六種貨幣的美元指數升至5月中旬以來的最高水平。
美股正面臨進一步下跌壓力。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聯(lián)席首席投資官凱倫指出,美國股市尚未消化美國經濟放緩的影響。盡管目前企業(yè)利潤非常高,但未來不太可能保持該高水平,且投資者只考慮了加息影響,而忽略了持續(xù)通脹帶來非常顯著的經濟降速。目前的美股市場并沒有真正反映經濟放緩所帶來的沖擊。
中金公司指出,通脹給美聯(lián)儲帶來重大挑戰(zhàn),如果想要控制通脹,可能需要更激進的貨幣緊縮,而更緊的貨幣將加大經濟下行壓力,增加經濟衰退概率。一種可能是美聯(lián)儲不得不以經濟衰退(“硬著陸”)為代價換取物價穩(wěn)定,從而再現(xiàn)當年的“沃爾克時刻”。這也意味著海外資本市場調整未結束,股債雙殺仍是主旋律。
家族辦公室Duquesne首席投資官的斯坦利·德魯肯米勒也指出:美國經濟衰退即將到來,已經非常強烈地預感在2023年會出現(xiàn)衰退,如果市場出現(xiàn)合適的機會,將會再次做空股票。
國盛證券預計,短期內美債和美股的調整壓力變大。
80年來最低?
機構調低全球經濟增速
與通脹相應的,是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現(xiàn)實。
世界銀行再次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世界銀行在6月初發(fā)布報告指出,今年全球經濟將放緩至2.9%,比1月的預測大幅下修1.2個百分點。目前的經濟衰退將可能是全球80多年來最大的,也是經濟從疫情造成的衰退中初步復蘇后,出現(xiàn)的最快速的放緩。全球經濟出現(xiàn)滯脹風險相當高,可能在中、低收入經濟體造成動蕩,許多經濟體將難以避免衰退。
報告預測,除了疫情影響外,俄烏沖突也加劇了經濟的放緩,戰(zhàn)爭短期內嚴重擾亂了經濟活動、投資和貿易,經濟的放緩可能會持續(xù)到2023和2024年。鑒于廣泛的不確定性,全球經濟可能因一連串相互關聯(lián)風險因素進一步惡化,包括地緣政治緊張進一步升高、大幅加息和薪資增長以及疫情再起。
世界銀行指出,從歷史來看,加息疊加經濟放緩對新興市場造成影響更大,導致資源緊繃和資金外流。多種風險如果同時出現(xiàn),可能導致幅度更大、時間更長的全球經濟放緩。
報告甚至預測了一種最壞的情景,如果美國激進加息給新興市場過大的金融壓力、歐盟全面禁止進口俄羅斯能源,以及中國再度大范圍實施疫情封鎖,全球經濟在2022年可能加速下滑,經濟增速降至2.1%;2023年增長幅度減少將近一半,僅1.5%,且全球人均收入增速降至零,可稱為全球經濟衰退。
聯(lián)合國也在近日公布了2022年中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指出尚處于疫情恢復期的全球經濟可能到了一場新危機的邊緣。
報告指出,俄烏沖突攪亂了疫情脆弱的經濟復蘇,推高食品和大宗商品價格,并在全球范圍內加劇通脹壓力。地緣政治和經濟上的不確定抑制了商業(yè)信心和投資,進一步削弱了短期經濟前景。
在此背景下,聯(lián)合國預計2022年全球經濟增速僅為3.1%,比2022年1月發(fā)布的4.0%增速,下調了0.9個百分點。2022年全球通脹率預計將升至6.7%,是2010至2020這10年間平均通脹率的兩倍多,糧食和能源價格將大幅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