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6-12 09:40:32作者:佚名
資料圖
看了一下,很有意思的,澳大利亞最終認慫了,大出血賠了6億美元;更關鍵的,是澳大利亞的態(tài)度,幽怨的目光又對準了中國。
為什么要賠?
就是因為去年的潛艇危機——澳大利亞與美國、英國組成AUKUS,第一件事就是撕毀和法國的潛艇合同,不再讓法國建造常規(guī)潛艇,轉而美英為澳研制和制造八艘核潛艇。
常規(guī)潛艇不要,一定要核潛艇,針對的誰?
你懂的,咱們也不必多說。
但法國卻氣得要吐血。
要知道,法澳潛艇合同總價值約在400億美元(這還是2016年數(shù)據(jù),現(xiàn)在估計在600億),被認為是馬克龍的重大外交成就,哪知道突然被美國和英國截胡,世紀合同也成了世紀失敗。
法國跳腳痛罵:美英澳你們是背后一刀。
法國憤怒取消了和英國的國防談判,在法國的強力推動下,歐盟也推遲了和澳大利亞的自貿(mào)談判,用法國人的話說,“與一個我們不再信任的國家進行貿(mào)易談判,當作好像什么事都沒有發(fā)生過一樣,這是不可想象的?!?/strong>
漫畫
此外,法國還前所未有地召回了駐美國和澳大利亞大使……
法國被認為是美國最悠久的盟友,200多年來,這還是法國第一次召回駐美大使。
拜登上臺后,口號是“美國回來了”。法國人終于恍然大悟,什么美國回來了,原來是美國回來搶法國人大單了。
最后,拜登親自做工作,向法國表達歉意,并“告訴”法國人:我們也是被澳大利亞人騙了,他們告訴我們,跟你們的潛艇合同早就拉倒了,所以,我們才提供核潛艇的……
在法國和澳大利亞之間,美國選擇還是把澳大利亞先賣了。以至于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當時就在網(wǎng)上痛罵莫里森:
所以,我們有一位澳大利亞總理,認為可以誤導美國總統(tǒng)。莫里森不計后果,讓我們的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越來越危險,是時候讓他出局了。
莫里森百口莫辯,今年澳大利亞選舉,果然他也下臺了。但這個爛攤子,該怎么收拾?
只能是賠錢。
新總理阿爾巴尼斯賠錢。6月11日,阿爾巴尼斯在悉尼宣布,澳大利亞政府已與法國軍方造船企業(yè)達成協(xié)議,澳大利亞同意賠償法方5.55億歐元,約折合5.8358億美元。
唉,澳大利亞一艘潛艇還沒拿到,倒是先真金白銀賠了近6億美元。
漫畫
但阿爾巴尼斯感覺大舒了一口氣。他說,這個解決辦法是公平公正的,“賠償金額最初高達55億澳元(折合39億美元),經(jīng)過談判后達成最終數(shù)字。這筆賠償仍然代表著一個總是夸夸其談、但執(zhí)行不力的政府造成的巨大浪費,該政府將被銘記為澳大利亞聯(lián)邦成立以來最為浪費的政府。”
他還說:“我和馬克龍總統(tǒng)進行了多次討論。我感謝他參加了這些討論,感謝我們能夠通過友好的方式重建和改善澳法雙邊關系。”
賠了這么多,還要感謝法國,澳大利亞這個冤大頭當?shù)摹?/p>
但更有意思的,是阿爾巴尼斯下面這句話:“鑒于我們面臨的區(qū)域和全球挑戰(zhàn)的嚴重性,最為重要的是,澳大利亞和法國必須再次團結起來,捍衛(wèi)我們共同的原則和利益?!?/strong>
什么意思?
看到有西方媒體這樣解讀:這一糾紛得到解決,有助于恢復澳大利亞和法國兩國友好關系,共同應對中國威脅鋪平了道路。
真是讓人呵呵了。
但這個觀點也不新鮮。事實上,早在莫里森政府時期,對于法國的不依不饒,時任澳大利亞國防部長的達頓,就公開“勸告”法國:你們應該拋開潛艇合同的“傷痛情緒”,我們一起專注應對中國。
現(xiàn)在,錢也賠了,法國你氣也消了,我們可以手拉手對付中國了吧。
最后,怎么看?
還是粗淺三點吧。
第一,什么盟友,其實都是利益。
法澳的世紀合同,最后變成了世紀欺騙。法國人應該也算看透了盎格魯-薩克遜人的算計,英國鬧著要脫歐,現(xiàn)在美國又來撬法國大單。什么盟友,其實都是利益。什么契約精神,利益面前統(tǒng)統(tǒng)不作數(shù)。所以,法國才不依不饒,逼得澳大利亞最終只能認慫,賠錢6億美元。不讓澳大利亞出點血,法國這口惡氣從哪里出?
第二,最終結果,果然是澳哭死。
美英澳機制,縮寫是AUKUS,但結果正如我們所預料的,果然是“澳哭死”。一艘潛艇還沒拿到,就先賠了6億美元,還挨法國、歐盟各種撻伐。更關鍵的是,6億美元賠償可能只是初步的,按照阿爾巴尼斯的說法,可能最終損失在24億美元左右。唉,可憐的澳大利亞,你到底是想對付中國呢,還是在當冤大頭呢?
漫畫
第三,我們要沉著,更要冷靜。
澳大利亞臉也被打了,錢也賠了,美國還在旁邊撮合,法國和澳大利亞大概率又會相見歡。西方畢竟是西方,胳膊肘肯定不會往外拐,有些時候還很能搞同氣連枝,這一點,我們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但潛艇危機也再一次告訴我們:以意識形態(tài)劃線,打造所謂民主同盟、價值同盟,在國家利益面前,最終必定是不堪一擊。不然,法國也不會憤怒召回大使,美國和英國也不會各種賠笑,澳大利亞更不得不認慫賠錢……
這個世界,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有的只是永遠的利益。
陰謀與背叛,眼光很幽怨,我們習慣就好。沉著,冷靜,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對我們來說最重要。
至于澳大利亞,真搞不清楚,到底是為了什么?賠了夫人又折兵,這樣擅長的事情,你不妨再多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