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12-01 09:30:45作者:智慧百科
資料圖
澎湃新聞記者從八路軍研究會方面獲悉,朱德外孫、八路軍研究會第二任會長、山西省商務廳原巡視員劉進同志,因病醫(yī)治無效,于2022年11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4歲。
山西媒體《太原晚報》曾刊文《劉進:朱德家風伴我一生》寫道:生于1958年的劉進,身材高大,身著白色T恤,聲音柔和,臉上帶有和善的笑容,五官與偉人朱德相貌幾分相似。對于外公朱德,劉進記憶中的印象是,和藹可親,疼愛孫輩,喜歡勞動,一位寬厚慈愛的長者。劉進在孩提時代,每隔兩個星期,都要隨母親到外公、外婆居住的地方,度過一個快樂的周末。
“外公工作繁忙,并不像普通家庭一樣每日里含飴弄孫。為了不影響外公工作,我們在父母的帶領下,每隔兩周和外公外婆團聚一次。見面時,大家說說笑笑,拉拉家常,氛圍其樂融融。都說隔代親,外公對外孫也自然疼愛有加,會問‘在學校有沒有調皮啊’‘學習怎么樣’之類的話。”劉進回憶說,外公雖是一代偉人,但是他和外公在一起的日子與普通人的生活并無二致。外公喜歡養(yǎng)蘭花、下象棋、種菜,遇到外公在菜園忙活的時候,外公也會讓兒孫幫忙收拾菜地,培養(yǎng)孩子們熱愛勞動的習慣。劉進上小學時,外公已八九十歲,依然擔任黨和國家重要領導職務,堅持工作。外公眼睛不太好,有時會讓劉進讀讀《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參考消息》等報紙。當時,社會急需各類建設人才,外公經常要求劉進:學好物理、化學、數學等學科知識,掌握本領,為社會主義建設發(fā)揮作用。
“外公常說:‘我要的是接班人,不是接官人’。他的話經常言猶在耳,成為家里幾代人做人、做事的自覺要求。”劉進說,外公這樣要求子女:深入基層、走進群眾之中,做對社會有用的普通人。他的孩子參加工作后都在第一線工作。舅舅是駕駛蒸汽機車的火車司機,母親朱敏在蘇聯留學歸國后,終身做了一名人民教師。
長輩的志向和選擇對劉進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1976年初,未滿十八歲的劉進參軍進入海軍某部,在浙江沿海某島嶼服役。在嚴酷的環(huán)境參加艱苦、枯燥的新兵訓練,剛出中學校門的劉進面臨諸多困難,但他不甘人后,認真努力,刻苦訓練,每個動作,每個科目,都要付出比別的戰(zhàn)士更多的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劉進的幾項技能和成績逐步名列前茅。在物質相對匱乏的年代里,劉進在連隊里也是普通一兵,每天吃三頓糙米飯,用一成不變的冬瓜下飯,沒人知道他是誰,誰也沒有把他和著名的朱德總司令聯系起來。
2002年,中組部選派一批干部下基層掛職鍛煉。劉進當時面臨兩種選擇:去沿海發(fā)達地區(qū)或者去偏遠艱苦地區(qū)。從薪資待遇、工作生活條件等方面來看,無疑前者優(yōu)于后者。面臨這一選擇時,母親朱敏對劉進說:“舒適的地方磨煉不了人,只有條件艱苦的地區(qū)才能鍛煉人。要深入群眾、自覺到艱苦的地方去工作?!倍赣H當年也正是聽從了外公的教誨,深入武鄉(xiāng)參加了城鄉(xiāng)社會主義教育運動。聽了母親建議,劉進主動選擇了武鄉(xiāng)縣,懷著一顆對外公和前輩的崇敬之心,走進太行山區(qū)。
劉進在工作中也注意為當地百姓辦實事,他留意到,流經武鄉(xiāng)的漳河支流在河水上漲時,兩邊的農田常常被淹沒,于是為當地積極爭取了“以工代賑”項目,并反復完善施工方案,建起了半米高的河堤,為當地百姓切實解決了一個難題。在武鄉(xiāng)掛職三年后,劉進轉任長治市市長助理,2008年至今擔任山西省商務廳副廳長。
八路軍研究會是由126名八路軍將領后代簽名發(fā)起,于2014年9月5日在山西省民政廳注冊正式成立,主管單位是中共山西省委黨史辦公室。研究會首任會長是陳賡大將之子陳知建。2021年6月,劉進出任八路軍研究會第二任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