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6-23 19:39:17作者:佚名
(觀察者網訊)6月22日是俄羅斯衛(wèi)國戰(zhàn)爭紀念日,就在該國上下深切緬懷烈士的重要日子,立陶宛克萊佩達市做出了拆除蘇聯戰(zhàn)士紀念雕塑群的決定。
據立陶宛新聞網站“15min”等立媒當地時間22日報道稱,當天克萊佩達市議會投票通過這項決定,認為這組雕塑群是“蘇聯的意識形態(tài)宣傳”、“歪曲了歷史真相”,應盡快完全拆除。
報道還稱,鑒于要遵守《日內瓦公約》的相關規(guī)定,雕塑群下方的蘇聯陣亡士兵墓地將被保留。有關部門還建議在拆除結束后舉辦一場建筑設計比賽,重新開發(fā)此地。
外媒報道
根據二戰(zhàn)后波茨坦會議的決定,投降的德國將梅梅爾地區(qū)轉交給了蘇聯,后來莫斯科中央又將梅梅爾從俄羅斯劃給了立陶宛,并更名為克萊佩達,這兒由此成為了立陶宛目前唯一的出海港口。
這組蘇聯戰(zhàn)士紀念雕塑群就在克萊佩達市的一所雕塑公園里。據介紹,1945年1月,這些在克萊佩達與納粹德國軍隊的戰(zhàn)斗中犧牲的蘇聯士兵一開始被安葬在S.Daukanto街。1975年,士兵遺體才被轉移至公園內的墓地里。
在墓地之上建立了一個紀念雕塑群,其中包括一座由兩塊混凝土板拼成的紀念碑,其中間有一把巨大的寶劍。
圖自立陶宛媒體
另外還有一座由三名蘇聯士兵形象組成的青銅雕塑,配著47塊花崗巖紀念牌匾,上面刻有694名陣亡士兵的名字。
圖自立陶宛媒體
立媒報道稱,就在法西斯德國進攻蘇聯81周年紀念日的這天(22日),克萊佩達市議會投票決定將這些蘇聯雕塑全部拆除,議員們認為雕塑群是“蘇聯的意識形態(tài)宣傳”、“歪曲了歷史真相”,還有代表聲稱這些蘇聯“遺物”是立陶宛“占領”克萊佩達的象征。
Saul Budin呼吁同僚們投票同意該決定,稱現在正是“擺脫雕像的最好時機”,這些雕像不斷喚起當地民眾被“占領”的負面情緒,應盡快完全拆除。副市長Arūnas Barb?ys也贊同道,“這把‘劍’(雕塑)舉在克萊佩達居民的頭頂上,人們腦子里只會不斷浮現這個詞——占領,占領,占領。”
報道還提到,市政府在決定投票前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民調,詢問當地居民“是否支持拆除蘇聯戰(zhàn)士紀念雕塑群,消除蘇聯意識形態(tài)標志”。在4492名受訪者中,約三分之二 (2833) 表態(tài)支持。
經過長時間的討論,克萊佩達市議會于本周三投票通過了拆除雕像的決定,克萊佩達市市長vytautas Grubliauskas總結稱,這一提案獲得了成熟且充分的討論。
除了上述的兩座主要雕塑以外,拆除計劃中還包括一塊在花崗巖上刻著的紅色五角星和火炬、一塊用立陶宛語和俄語寫著關于克萊佩達“解放”的青銅板塊、以及記錄著在集中營中遇難死者信息的石板。
負責這一工作的遺產保護部門負責人Vitalijus Ju?ka表示人們一致同意拆除這些雕塑,但同時強調,按照《日內瓦公約》的要求,會保證對埋葬在此處的士兵的尊重,這片墓地將被保留。而被拆除的石板上的陣亡士兵名錄,會在統計后重新制作一份。
整個拆除工作將使用城市基礎設施維護和現代化計劃的市政預算,預計政府將為此撥款10萬歐元。在拆除完成后,克萊佩達市有關部門還建議舉辦一場建筑設計比賽,重新開發(fā)此地。
立媒“15min”也提到,克萊佩達市這一決定與當前俄烏局勢“直接相關”。4月時,立陶宛凱代尼艾和阿尼克什奇艾地區(qū)就已經發(fā)生多起蘇聯士兵紀念碑被污損褻瀆的事件。
圖自立陶宛媒體
而隨著近來(18日)立陶宛無視俄方多次強烈警告,禁止受歐盟制裁的貨物通過立陶宛領土過境到俄羅斯飛地加里寧格勒后,兩國關系也愈加緊張。
據俄羅斯衛(wèi)星通訊社報道,俄外交部發(fā)言人扎哈羅娃當地時間22日稱,俄羅斯將對立陶宛禁止貨物過境運往加里寧格勒州作出實際回應,“不僅是在外交層面,還會落到實處”。俄外交部強調,如果立陶宛不取消這些限制,俄羅斯將保留捍衛(wèi)其國家利益的權利。
對此,立陶宛總統吉塔納斯·瑙塞達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采訪時宣稱,立陶宛已準備好接受俄羅斯的某種形式的報復,但他不相信俄羅斯會在軍事上“挑戰(zhàn)”立陶宛,因為立陶宛是北約成員國。
不過北約的表現是否會如立陶宛所愿還需要打個問號。據立媒“TV3”新聞網早前報道,德國總理朔爾茨訪問立陶宛期間,雙方曾協議德國將在立陶宛部署一個3500人的北約作戰(zhàn)旅,以加強北約東翼的防御。但英媒《金融時報》最新消息稱,德國計劃在本土部署這個旅,派往立陶宛的僅為50—60人的小分隊。這一消息一度令立陶宛國內輿論炸鍋。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