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6-26 13:08:19作者:佚名
【文/觀察者網(wǎng) 楊蓉 編輯/張雅琦】6月25日,廣東清遠英德,天氣多云。
水文監(jiān)測信息顯示,6月25日5時,北江英德(五)站水位自6月18日7時水位突破警戒水位(26米)以來,首次回落至警戒水位之下。
英德防汛搶險救災工作重心已經(jīng)轉向救災復產(chǎn)。據(jù)英德市農業(yè)農村局初步統(tǒng)計,該市農牧漁直接經(jīng)濟損失達到3.82億元,所幸無人員傷亡。
廣州求學的陳洛終于給斷聯(lián)3天的爺爺打上了電話;北京女生小杜建的5個百人救助微信群里的話題從救人變成了籌款,她自己也忙著把粉絲站捐助的物資送進英德;退伍海軍歐韻東和幾個兄弟自購的沖鋒艇可以收起來了,他們還想為家鄉(xiāng)的災后重建出點力。
從21日中午,北江英德站水位超過歷史最高水位,22日下午#英德洪水#沖上熱搜,23日下午洪峰過境,水位回落。英德,這個常住人口不足100萬的廣東縣級市,因為一場“打破歷史記錄的洪水”,讓更多人為它的災情揪心。
對英德而言,“龍舟水”幾乎每年都有,按陳洛的話來說,“家里的老人抗洪都抗出經(jīng)驗來了”。但今年為何表現(xiàn)得如此嚴重?
而在來勢洶洶的洪水中,除了官方救援力量,英德的社會組織、學生……也向觀察者網(wǎng)講述了他們的自救見聞。
21日網(wǎng)傳江南村對比圖
“英德,是我的家。怎么做才能救救我的家?”
截至6月24日凌晨,陳洛已經(jīng)三天沒能聯(lián)系上在老家英德的爺爺了。
“我想回家?!痹趶V州求學的陳洛(化名)正面臨期末周,但她看不進書,也不敢合眼。
21日中午,北江英德站水位達到34.57米,超警戒水位8.57米,超過歷史最高水位??吹叫侣劊惵宀胖览霞矣譂沉?。她連忙給在英德市西牛鎮(zhèn)鮮水村獨居的爺爺撥去電話,但當?shù)財嚯姅嗨?,爺爺?shù)碾娫捯呀?jīng)打不通了,最后還是通過聯(lián)系鄰居,才輾轉得到爺爺?shù)南ⅰ?/p>
但等隔天陳洛想要再次聯(lián)系爺爺時,鄰居家的號碼也打不通了。22日,英德站水位一度升至將近36米,超過1931年調查最高水位,逼近珠江流域“傳說級”最大洪水的1915年7月水位,堪稱百年一遇的超級洪水。
遠在130公里以外的她,只能通過微博@媒體密集發(fā)聲。在她閱讀量最高的一條微博里,陳洛急切地寫道:“英德,是我的家。我要怎么做才能救救我的家?”
更多的人則涌入了各類明星超話求助。從內娛流量到韓流藝人,再到體育明星,到處都有著英德人,或是牽掛著英德的人的身影。
22日下午,“英德洪水”話題沖上微博熱搜榜首位,陳洛的微博也登上熱門。她的微博粉絲只有600多人,但這條微博迄今閱讀量已過百萬,有超過2.5萬次轉發(fā),@韶關發(fā)布 也在她的微博下面留言。
幾張表格,串起近千份求助
“能不能建一個檔案,把所有人的求助信息列在表上,一起擴散?”
小杜記不清是什么時候看見陳洛的私信建議的了。小杜是北京聯(lián)合大學師范學院的學生,但她的另一個身份,是Yamy微博粉絲站的運營。
作為英德本地人,Yamy也是最早在微博上為英德號召關注的藝人之一??吹結amy轉發(fā)英德的消息之后,小杜就和伙伴們商量著能不能為當?shù)貫那樽鲂┦裁础?/p>
受訪者供圖
小杜最早想的是接受網(wǎng)絡投稿,將求助信息以及安置點、捐贈途徑等信息在經(jīng)過核實后匯總起來,利用站子的影響力輻射出去。但隨著投稿越來越多,她決定開一個微信互助群,以免信息重復。
“當時沒有想到后來會有這么多人進群?!苯刂聊壳埃《乓呀?jīng)建了五個互助大群,自己也進了好幾個抗洪小組,每個里面都有至少兩三百人。
受訪者供圖
這些群里的人形形色色,有自發(fā)投入救援的當?shù)厣鐣M織,也有參與救災多年、負責核實信息并聯(lián)系人手的退伍老兵,還有專業(yè)處理災害信息、協(xié)助救災資源對接的民間志愿組織。
23日下午,“廣東抗洪核實信息先鋒組’里跳出一條信息:“浛洸鎮(zhèn)XX花園XX棟樓,老婆帶兩個小孩,昨天開始飲水、食物不足,小孩餓得哭個不停,急!”看到群里的求助需求后,英德青年商會馬上派商會成員歐韻東就近趕過去。
“其實我們不是專業(yè)的救援組織,我們商會里都是當?shù)睾芏嗲嗄昶髽I(yè)家和企業(yè)管理者?!睔W韻東告訴觀察者網(wǎng),很多地勢較低的鄉(xiāng)鎮(zhèn)都被淹后,商會里的幾名成員一合計,22日中午一人從廣州各買了一條沖鋒艇,方便到水災比較嚴重的地方運輸物資,當天下午船剛送到。
英德青年商會用自購的船只運送物資。受訪者供圖
“我們都在英德做企業(yè),再加上我也是海軍退伍士兵,接受過水上救援相關訓練,我想自己有義務回饋社會,為家鄉(xiāng)出一份力?!睔W韻東和商會朋友們自費購買了幾萬元的礦泉水、八寶粥、泡面、蠟燭等物資,還動員了企業(yè)內的員工,一起分地區(qū)派送,每天一干就是七八個小時。
為方便傳送,歐韻東每次“出任務”前都要把物資分裝成大約三四十袋,基本把船放滿才出發(fā)。此時英德大多災區(qū)的積水還有約一人高,情況好一些的退到了一米五六處,情況差的則還有一米八九高。沿路上幾乎三四百米就有人呼救,只要看到,他們都會把船靠過去。對方通常會蕩下一根繩子,上面有時綁著籃子、袋子,有時就掛著一個鉤子,就這么把物資一點點提上來。
受困群眾用繩子把物資吊上去。受訪者供圖
不過,更多時候群里的信息是沒頭沒尾的一句話,或一張截圖。這時會有人甩出表格提醒對方:請按格式填寫,提高救援效率。
這些表格背后指向不同的資源對接中間人,但都將求助信息具體到了求助者、受困人、受困位置、信息核實情況等。
其中,卓明災害信息服務中心的在線文檔,是流傳最廣的表格之一,也是對于受困信息的描述要求最高、最嚴謹?shù)囊粋€,將登記內容細化到了受困位置地點特點、水深水流情況、以及具體需求和周圍受困人員情況。目前,該組織已經(jīng)接收并核對了超過1000條求助消息。
這個誕生于汶川地震的民間組織已經(jīng)建立了14年,有著自己的志愿者儲備庫,在長年“并肩作戰(zhàn)”中也和各大民間救援隊、社會組織建立了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卓明災害信息服務中心創(chuàng)始人郝南介紹,在這次救災活動中,大家互相響應,建立了微信群交流情況。卓明災害信息服務中心此次召集了100余名志愿者,分為水文雨情信息組、求助平臺負責組、一線救援對接組、人力組等,為救援隊和求助者之間搭建橋梁,提供行動參考建議,以提高工作效率。
郝南透露,災害發(fā)生后,英德市幾乎每個重災鎮(zhèn)都有1-3支民間救援隊部署。但他也指出,盡管在網(wǎng)上求助能夠增加被救的可能性,但救援隊在一線的實際工作中不太可能“指哪打哪”,只能在有余力的情況下對其進行救助。
“前方的限制條件是很多的?!焙履线€指出,救援隊往往是去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進行救援,本就已經(jīng)為定位尋找增加了難度;而災害現(xiàn)場道路情況非常復雜,大水還可能淹沒掉門牌號等關鍵位置信息,尋找定位更是難上加難。
他強調,能夠進行網(wǎng)上求助的永遠只是實際有需求的人的一小部分?!熬仍犚恢痹谇熬€巡邏,所以他們在現(xiàn)場會看到更多救助的需要,不可能放著面前一棟樓的人不救,去找網(wǎng)上求助的人?!?/p>
而那些沒有加入救援群的英德人也想要出一份力。
洪水來襲后,英德市所有學校都已停課,高二男生譚同學呆在家里卻總想出去幫忙——他發(fā)現(xiàn),有一批從清遠上來的民兵隊伍自21日晚上到達之后,就一直在北江邊的江灣大橋防洪堤旁搶險,直到22日下午都沒顧得上吃東西。
清遠搶險隊伍在江灣大橋防洪堤旁躺著休息。受訪者供圖
此前水利部門預判,北江大堤面臨漫堤的風險。22日凌晨開始,英德市組織協(xié)調英德監(jiān)獄干警、清遠軍分區(qū)民兵、部分志愿者緊急奔赴北江大堤,星夜堆砌沙包防御洪水。在英德江灣大橋附近的北江防洪堤上,清遠軍分區(qū)下屬的官兵和民兵隊伍持續(xù)對堤壩進行加高加固。
6月22日早7點,英德市市區(qū)北江防洪堤上,近百名部隊官兵徹夜裝堆沙袋。此時北江洪水已逼平堤面不足十公分。
“他們大老遠地過來,我看他們挺辛苦的,累的時候都只能躺在地上休息,就發(fā)自內心地想要去幫忙?!弊T同學找上幾個同學,一起買了二十多箱礦泉水和八寶粥、小面包——都是一些即拆即食的方便食品——開著家里的小貨車給裝到江邊。
說到這里,譚同學有些不好意思:“其實我們也送了一點方便面,但感覺沒什么用,他們沒地方泡,就沒有繼續(xù)送。”
英德市區(qū)中心地勢較高,排水系統(tǒng)也更為完善,相對鄉(xiāng)鎮(zhèn)出行沒有這么困難,但譚同學還是會碰上除水的路段,只能繞道走。原本短短幾公里的送貨之路,他跑了三趟,花了四個多小時。
經(jīng)過民兵隊伍不舍晝夜的辛勞建設,江灣大橋旁的北江防洪堤上筑起了一條約1米高的藍色“生命堤壩”。就在22日晚上,他們已經(jīng)離開,繼續(xù)投入其他地區(qū)的救災工作。
6月22日,北江部分區(qū)域河水漫過堤壩,抗洪搶險人員在江灣大橋附近區(qū)域,使用沙袋對河堤進行增高加固。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截至6月24日,廣東省消防救援總隊已累計調集17個支隊、1625名消防救援人員、278艘舟艇奔赴英德開展救援救助,爭分奪秒轉移被困群眾。僅22日至23日20時,消防救援隊伍營救、疏散被困群眾1694人,為群眾送水52噸、解決3870余人飲水問題,發(fā)放急需物資5萬余件套。
“破歷史記錄的洪水什么樣?該怎么防?”
受季風降水和鋒面降水等影響,每年的5月下旬至6月中旬都是華南地區(qū)的降水集中期,由于落在端午節(jié)前后,也被稱為“龍舟水”。
作為被河流包圍的農業(yè)大縣,英德市內有北江、滃江、連江三條河流過境,有16條支流的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
對英德而言,“龍舟水”幾乎每年都有,按陳洛的話來說,“家里的老人抗洪都抗出經(jīng)驗來了”。但今年為何表現(xiàn)得如此嚴重?
曾深度參與2021年河南和山西水災救援的郝南認為,其原因主要在于近一個月來當?shù)匾呀?jīng)因連續(xù)降雨不斷承壓,土壤含水量飽和、中小水庫基本蓄滿,而降雨期快結束時又有極端暴雨突然來襲,產(chǎn)生疊加效應,擊破了部分地區(qū)堤壩的防線。
公開信息顯示,6月12日至22日,廣東韶關(英德上游)、清遠等地大范圍出現(xiàn)了400毫米以上的雨量,小部分地區(qū)雨量甚至超過600毫米。在6月的前20天,英德總降水量已超過1200毫米;而韶關的全市平均30天雨量達到了近700毫米,是常年同期的近2.5倍,均大幅刷新歷史紀錄。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臺
此外,今年“龍舟水”期間,廣東全省平均雨量達514.5毫米,較歷史同期偏多54%,有18個縣市“龍舟水”破歷史紀錄。
21日中午,北江英德站水位超過歷史極值?!耙粋€地方修建堤壩,通常都是以歷史上最高水位為參考的。但打破歷史記錄的洪水是什么樣的,該怎么防?大家都沒經(jīng)驗。”郝南說。
郝南表示,相對北江沿線而言,在飛來峽之前與北江匯合的支流連江受災更為嚴重,其水位超出歷史記錄的幅度也更大一些,“水直接漫過了堤壩”。
很多人對于這次英德洪災的印象是,人員受困時間普遍較長,求助消息頻出。郝南對此則指出,從專業(yè)角度來看,洪水時間拉得長,反而是相對安全的做法,面對已經(jīng)“失守”的堤壩,有時只能酌情選擇損失最小的方案。
“飛來峽水利樞紐是本次汛情里最關鍵的一個點。它像一個喇叭口,如果泄得慢,英德乃至北江上游都退不了水,泄得快了,下流又承受不了。”
據(jù)水利部水旱災害防御司副司長王章立介紹,在抵御北江洪水上,需要從上游到下游,水庫、蓄滯洪區(qū)等防洪工程科學配合。主要是上游水庫攔蓄北江來水,支流水庫與干流錯峰,全力削減飛來峽入庫流量。飛來峽水庫則盡力為下游攔洪削峰。此外,再利用蓄滯洪區(qū),一起將洪峰流量控制在北江大堤安全泄量19000立方米每秒以內,確保重要防洪工程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
郝南說:“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是,如果洪峰特別急的話,其水深一定很高,容易危及生命。所以我們水文調度成功的一個標志就是它的洪峰又寬又長,也就是它的高水位持續(xù)的時間比較久,但是洪峰相對平穩(wěn)一些?!?/p>
但相對而言,當?shù)孛癖姳焕г诩抑械臅r間也被拖長。一方面,生存物資都見了底;另一方面,由于鄉(xiāng)鎮(zhèn)空心化現(xiàn)象較為嚴重,災民多為留守老人和兒童,家屬聯(lián)系不上就更為焦慮。
來自英德市石牯塘鎮(zhèn)的梁先生告訴觀察者網(wǎng),聽說水漫進城區(qū)的當下,他第一時間給老家親戚打了電話,好在幾位老人的心態(tài)都比較樂觀?!爱?shù)卦谕馐泄ぷ鞯哪贻p人幾乎都集中在下游珠三角地區(qū),所以大家都有共識,就算是淹了家里,也不能淹了珠三角?!?/p>
退水以后,重建之路怎么走
英德市三防指揮部于23日17時調整回防汛II級應急響應。22日晚起,英德市已開始根據(jù)用水戶地點的地勢從低至高、用水地點到水廠距離從近至遠,逐步恢復供水。
24日上午,陳洛的爸爸終于打通了爺爺電話。所幸爺爺身體沒有大礙,之前已經(jīng)有親戚坐船給他帶了東西。
隨著交通逐漸通暢,小杜也開始尋找愛心車輛,幫忙把站子捐贈的物資送到有需要的區(qū)域。
據(jù)英德市農業(yè)農村局初步統(tǒng)計,6月12日-23日16時,該市農牧漁直接經(jīng)濟損失達到3.82億元。但令人慶幸的是,本次洪災無人員傷亡。
6月24日,清遠市財政緊急下達2022年市級抗洪救災補助資金5000萬元。同日上午,清遠市相關部門已向英德市受災農戶農企預付保險賠款共2500萬元。
郝南指出,英德已經(jīng)基本進入了災后的恢復和重建的階段,但在部分低洼鄉(xiāng)村地區(qū),尤其是連江下游地區(qū)以及北江到飛來峽這帶,仍存在救援需求。
清遠市三防辦方面也提醒,雖然本輪強降水過程已經(jīng)結束,但由于前期連續(xù)強降水,江河水位處于高位,土壤含水量飽和,后期太陽照射升溫極易導致土質松動,地質災害風險極高且具有滯后性,坍塌、滑坡等風險極高。危險區(qū)域受災轉移群眾在確認安全前不得擅自返回,近期溫度高、濕度大,各種細菌病毒容易孳生,水源易遭污染,極易造成多種疾病的傳播和流行,還需注意防暑防曬、做好前期受浸區(qū)域衛(wèi)生消殺工作。
6月23日,廣東省英德市,望埠鎮(zhèn)水位緩慢回落,居民清理家中積水淤泥。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郝南認為,此次參與救援的民間救援組織都已經(jīng)成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與政府部門、外來社會力量溝通配合的機制。但他指出,社會組織還可以進一步靠近專業(yè)化細分的道路,讓各方面力量各司其職,提高救援效率,合理化成本分配。
6月23日,廣東省英德市,望埠鎮(zhèn)水位緩慢回落,居民涉水走出村莊。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據(jù)《財經(jīng)》報道,華南理工大學水利工程系教授、中國水利學會減災專業(yè)委員會特聘專家黃國如則指出,由于防洪標準較低,鄉(xiāng)村地區(qū)一直是防洪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尤其是沿河居住的村民,面臨的風險更大。他建議,未來的水利項目應該更多向中小河流、小河道治理方面傾斜,提高全流域的防洪能力和調度、預警能力。
“一旦發(fā)生特大暴雨,還是得靠骨干性的實力工程(來防御),比如水庫、堤防等,這些年國家也做了很大投入,但是跟現(xiàn)實需求相比,仍有欠缺之處,還要進一步加大投入?!?/p>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