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11-08 00:43:51作者:智慧百科
地緣政治大格局的重構,不僅會重塑能源格局,也會重塑整個世界
文 | 陳衛(wèi)東
美國即將進行議會中期選舉,而選情對在參眾兩院僅有微弱多數的民主黨不利,物價高企讓選民對民主黨政府頗為不滿,而通貨膨脹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價格高漲。
在這緊要關頭,2022年7月借參加阿拉伯峰會之機,拜登總統(tǒng)放下身段專程飛往沙特阿拉伯會見沙特王儲薩勒曼,請求沙特主導下的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共13國)增加石油產量。沙特和OPEC做出了每天增加10萬桶的安排,加上美國大幅度釋放石油儲備,油價有了明顯的下降。
時隔不到3個月,10月初在例行的理事會上,OPEC+(外加俄羅斯和墨西哥)做出了自11月起每日減產200萬桶的安排,于是石油價格再度應聲而起,很不給拜登面子,直接擾動了美國參眾兩院中期選舉的大盤。諸多媒體評論都直指要害:美國和沙特的關系變了,美國和中東的關系變了。
油氣價格拉升通貨膨脹率
這一輪石油天然氣價格高漲的重要原因是俄烏戰(zhàn)爭的影響。俄羅斯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天然氣生產國,而歐洲是俄羅斯油氣最大的出口市場。俄羅斯石油出口的約60%,天然氣出口的約80%賣到了歐洲。
俄烏戰(zhàn)爭爆發(fā)后,歐盟嚴厲制裁俄羅斯,俄羅斯則以能源為武器,對歐盟實施了一系列的反制裁措施。就石油而言,至今年年底,歐盟從俄羅斯進口將減少90%,天然氣從對俄羅斯進口的依存度從戰(zhàn)前的50%左右下降到了現在的7.5%。
歐盟減少的石油天然氣有很大一部分需要從其他能源供應國,如中東、非洲和美國購買,石油的體量大概是每天200萬至300萬桶,天然氣則是500億至800億立方米/年。這就打破了國際油氣市場此前大致平衡的供求關系,油氣價格在高位反復震蕩是市場的必然反應。
美國現在是第一大石油天然氣生產國,也是石油天然氣第一消費國。上個世紀末美國發(fā)生非常規(guī)油氣革命,不僅讓美國實現了50年來夢寐以求的“能源獨立”,而且成了油氣凈出口國。2022年美國更超越了原來位居出口前兩位的澳大利亞和卡塔爾,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LNG出口國。
但美國并不能成為能源的價格孤島,油氣價格高企推動了美國的通貨膨脹。幾個月前,美國汽油平均價格一度超過4美元/加侖,加州油價更甚一度超過了8美元/加侖,這是美國二戰(zhàn)之后從未有過的高位。美國是汽車輪子上的國家,汽油價格高漲,立即影響了每家每戶的生活成本支出,于是影響到對政府的信心,進而影響到執(zhí)政黨的選情。
石油美元,美沙關系的基礎
拜登作為美國總統(tǒng),一直被視為世界上最有權勢的總統(tǒng)。美國是世界第一代石油生產國,美元是美國的本幣,芝加哥紐約是世界最大最活躍的石油期貨市場,美國有最活躍和最有能量的金融市場,??松梨诤脱┓瘕埵鞘澜缱畲蟮目鐕凸?,美國有成千上萬大大小小的石油公司和生產商貿易商。
但是,美國總統(tǒng)對石油價格有話語權嗎?美國國會、美國石油公司、美國消費者、美國資本市場等等,對石油價格有話語權嗎?其實他們都沒有,但他們中的一些人又很想擁有。這讓我想起了50年前基辛格的一句名言:“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世界?!笔聦嵣?,作為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的大宗商品,半個世紀以來國際油氣市場雖然風云變幻,但其實從未有人真正控制過石油。
布雷頓森林體系破產之后,石油美元是維系美元繼續(xù)作為世界貨幣的主要原因。而美軍、美元和美國科技是維系美國世界霸權的三種力量。
尼克松宣布終結布雷頓森林體系之后,1974年派國務卿基辛格到沙特阿拉伯游說沙特國王,只要沙特答應兩個條件:(1)所有出口石油均以美元定價;(2)出售石油剩余的收益都投資美國資本市場和購買美國油田服務。美國就可以承諾:(2)保護沙特阿拉伯及其所有油田的安全;(3)出售先進的軍事裝備;(3)阻止以色列和伊朗的侵擾;(4)確保沙特皇室的永續(xù)統(tǒng)治權。沙特王室欣然接受。隨后兩年內,OPEC其他成員國也紛紛與美國簽署了類似協(xié)議,石油美元體系得以建立。
由于石油在國際市場上是以美元計價和結算的,也有人把產油國的全部石油收入統(tǒng)稱為石油美元。石油美元出現之后,對世界經濟和國際金融產生了巨大影響:
第一,為產油國提供了豐富的資金,促進了這些國家經濟的發(fā)展,改變了它們長期存在的單一經濟結構,逐步建立起獨立自主的、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
第二,使不同類型國家的國際收支發(fā)生了新的不平衡,國際儲備力量的對比發(fā)生了結構性變化。
第三,加劇了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石油美元投放到國際市場之后,一方面充實了國際信貸力量,滿足了許多國家對長、短信貸資金的需要;另一方面又造成大量游資在各國之間流動,時而投資于股票,時而投資于黃金和各國貨幣,導致股票、黃金和外匯市場更加動蕩不定。
有人這樣評價石油美元體系:人人需要石油,但石油只能以美元購買,各國只得儲備美元,美聯儲得以無需成本即可開印美元,正是石油美元體系讓美國維系了其全球經濟霸主的地位,在布雷頓森林體系破產后數十年仍然主宰全球金融。
70多年來,盡管在人權和阿以沖突問題上存在分歧,但依靠著“石油美元體系”和“石油換安全”的基本架構,美國和沙特阿拉伯“密切”的聯盟關系仍得以維系。
誰來當機動生產者
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油氣生產國后,不僅減少了對中東進口的依賴,更在油氣出口市場上成了OPEC的競爭者,這一結構性變化改寫了美沙關系的基本面。
2015年之后,沙特阿拉伯不愿再犧牲國家利益充當“機動生產者”(即在油價高企時增產以壓低油價,在油價低迷時減產以拉抬油價),轉而與俄羅斯聯手,試圖用“成本優(yōu)勢”逼迫油氣生產成本更高的美國當“機動生產者”。但美國政府并無調控石油產量的手段,因為美國數千家石油公司不接受“看得見的手”的指揮。于是全球石油產量猛增,價格大跌,投資腰斬,至今仍恢復不到2014年的水平。
與此同時,沙特實際領導人王儲薩勒曼,作為第一個隔代接班(之前都是弟接兄位)的王儲,以其萬丈雄心和不受約束的鮮明個性,放棄了該國一貫謹慎的外交政策,把沙特變成了讓美國惱火的盟友。
薩勒曼封鎖卡塔爾,干預也門內戰(zhàn),美國情報機構還認定他下令在沙特駐伊斯坦布爾領事館內謀殺批評沙特政府的著名記者賈馬爾·卡舒吉。王儲否認與謀殺有任何關聯。
2020年競選總統(tǒng)期間,拜登就殺害卡舒吉一事公開譴責王儲,并放狠話要讓沙特成為世界“賤民”。就任美國總統(tǒng)后,拜登一度冷卻了兩國關系。
2022年7月,拜登首訪中東,并頂著輿論壓力“低頭”訪問沙特,主要目的就是“求油”。在拜登的游說下,“歐佩克+”象征性地答應每日增產10萬桶。對拜登這次“平淡收場”的中東行,英國國家廣播電臺評價稱:這表明美國實力的局限性越來越明顯,對中東的影響力在不斷衰減。
10月初,在沙特阿拉伯主導下,OPEC+這一輪每日200萬桶的減產規(guī)模,是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以來最大的一次減產。國際油價應聲大漲,每桶從70多美元沖到90多美元。在民主黨人專注于中期選舉的關鍵時刻,這無疑是給了拜登政府一記耳光。
美國與中東產油國關系的根本性改變
沙特的決定激怒了拜登團隊。作為回應,美國計劃在11月從其戰(zhàn)略石油儲備中額外釋放1,000萬桶石油,以部分抵消歐佩克減產的影響。國會議員呼吁恢復《禁止石油生產和出口卡特爾法案 (NOPEC) 》,該法案授權美國司法部對歐佩克提起反壟斷訴訟。其他議員還建議減少對沙特出售武器。沙特外交部隨即表示“不接受美國發(fā)號施令”,OPEC也表態(tài)稱“減產是在恰當時間做出的正確決定”。
面對美國壓力,OPEC和沙特態(tài)度為何如此強硬?
當前,中東產油國與美國在國際原油市場上正在形成競爭關系。英國《金融時報》評論稱,OPEC+的減產決定,標志著中東產油國與拜登政府的“重大決裂”。OPEC不顧美國壓力大幅減產,是對美元定價大宗商品權力的一次挑戰(zhàn)。
但事實并非如此,中東產油國不是要放棄美元定價,而是擔心若用油價來配合美國打擊俄羅斯,自己幾十年努力建立起來的穩(wěn)定的石油定價體系就會受到威脅。半島電視臺評論稱,參與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將會把石油的定價權從賣方轉移到買方。
沙特能源大臣多次表示,OPEC+應扮演維護能源市場穩(wěn)定的“調節(jié)力量”。阿聯酋能源部長馬茲魯伊更是明確指出OPEC+不想在俄烏問題上選邊站隊,該組織只專注于防止油價暴跌。
進入21世紀以來,技術進步加速了能源轉型的步伐。人類文明在經歷過薪柴、煤炭、石油三個時代之后,正在進入能源的碳中和時代,能源體系的中心將從石油轉向低碳和零碳電力。與此同時,地緣政治大格局的重構,不僅會重塑能源格局,也會重塑整個世界。
50年前,美國把沙特和OPEC產油國納入“石油換安全”的石油美元體系,通過石油全球貿易打造了全新的“石油時代”,推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如今,美國從最大的石油進口國變成了石油出口國,成為OPEC的競爭者,同時以沙特為首的OPEC國家由原來的石油美元輸出者變成了需要巨大資金投入推動國家經濟轉型的資金需求方。國家角色的巨大轉換,必然導致美國與沙特阿拉伯等OPEC國家關系的根本性改變。
薩勒曼王儲為代表的OPEC國家新一代的領導人敏感地意識到了這種轉變,而美國以拜登總統(tǒng)為代表的老一輩政治家還停留在歷史的舒適區(qū),于是矛盾和危機隨之而來,俄烏戰(zhàn)爭作為一個突變因素,引爆了矛盾和危機。
作者為中海油研究院原首席研究員,編輯: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