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12-13 09:10:40作者:智慧百科
來源:環(huán)球時報
12月11日至12日,外交部副部長謝鋒在河北廊坊同來訪的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白宮國安會中國事務高級主任羅森伯格舉行了會談。會談主題是多層次和廣泛的,包括落實中美元首巴厘島會晤共識、推進中美關系指導原則磋商、妥善處理雙邊關系中的臺灣等重要敏感問題、加強各層級交往和開展相關領域合作等。雙方一致認為,會談是坦誠、深入、建設性的,同意繼續(xù)保持溝通。
資料圖 康達(左)和羅森伯格(右)
這是中美兩國領導人11月在巴厘島舉行首腦峰會,并承諾為修復雙邊關系作出努力后,美方首次向北京派出高級代表團。按照美國國務院的說法,美方代表團也將為國務卿布林肯2023年年初訪華做準備。可以說,康達和羅森伯格這次來華是雙方團隊跟進和落實元首共識的最新進展。
盡管美國代表團此次訪華被認為更多是“事務性”的,但仍然讓外界對中美關系有了更多相對積極的預期,認為此舉旨在修復關系,“避免在這兩個大國之間的緊張關系加劇之際發(fā)生意外”。近來中美在經(jīng)貿(mào)、氣候、軍事等領域分別舉行了不同層級的對話,雙方根據(jù)元首共識而進行的互動在增加,對于已經(jīng)處于“寒冬”的雙邊關系來說,這的確傳遞出一些暖意。無論如何,對話比對抗好,共贏比零和好,因此對于美方高級代表團的來訪,我們表示歡迎,也希望這種互動能夠持續(xù)下去。
與此同時,我們也注意到,美方官員在代表團訪華前進行吹風,“有意無意”地營造“中方更需要與美接觸”的輿論氛圍。白宮印太事務協(xié)調(diào)員坎貝爾此前宣稱,當前中國面臨“挑戰(zhàn)”,因此希望與美國保持穩(wěn)定關系。他還說,未來幾個月將看到大國外交中“恢復一些更實際、可預測的要素”“但仍然存在不確定性”。但誰都清楚,正是美方的對華焦慮和霸權邏輯,使得中美關系沒那么“實際”,沒那么“可預測”了。而在會談前通過輿論放風向中方施壓的戲碼,中國人早已見怪不怪。
資料圖
說句實在話,華盛頓的信譽實在不怎么樣,比起它說了什么,我們更關注的是它做了些什么。就在這幾天,華盛頓一邊放風要與中國“繼續(xù)負責任地管控競爭,并探索潛在的合作領域”,一邊又在臺灣問題、供應鏈重組、軍事、人權等領域繼續(xù)挑戰(zhàn)中國核心利益,試圖打壓、圍堵、遏制中國的動作一直就沒斷過。這讓華盛頓成了不折不扣的“兩面派”。在中美關系急劇下降的這幾年,華盛頓一邊說著“管控”分歧,一邊不停制造新的分歧,這就是中美關系最大的不確定性。
中方處理對美關系的原則是一貫的、也是穩(wěn)定的,那就是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中方一直以最大誠意尋求兩國之間的合作與穩(wěn)定,但在重大原則問題上決不讓步。與此同時,盡管中美關系是全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但它絕非中國外交的全部。中國的朋友圈在不斷擴大,這并非與美競爭的結(jié)果,而是中國通過自身發(fā)展實實在在地惠及了世界,中國與世界的聯(lián)系必然越來越密切,這是不可逆轉(zhuǎn)的時代大勢。華盛頓總是以對華競爭的視角管窺世界的變化,這只會讓它的路越走越窄。
我們希望,美方代表團能將中國的態(tài)度準確傳遞回華盛頓,那就是我們歡迎中美合作,但是絕不接受以削弱、遏制、打壓中國為目標的“合作”。對此中方有耐心也有底氣。我們也希望華盛頓的官員們,都能踐行拜登總統(tǒng)在巴厘島的對華承諾,畢竟在對話與合作之前,首先需要正心誠意、取信于人。
延伸閱讀:
世界大變局?中東選擇中國 澳大利亞不愿夾在中美之間
世界上最近出現(xiàn)了一個大趨勢,靠拉攏盟友形成壓迫圈的美國,與原本的盟友越來越疏離,甚至變得反感仇視。
中東選擇了中國
在歐盟因制裁俄羅斯,而遭受能源緊缺反噬時,拜登的求油中東行被稱為是“寒冷的訪問”,求油不成,反而被歐佩克+來了個減產(chǎn)。但這次中國領導人訪問沙特,4架戰(zhàn)機護航、6架禮賓護衛(wèi)機伴飛、21響禮炮歡迎、沙特王室重要成員和政府高級官員熱情接機、最高禮節(jié)儀式相迎,兩相對比之下,可見親疏。
資料圖
為什么作為中東龍頭老大地位的沙特對中國如此禮遇?
一是中國需要中東石油,沙特等中東國家需要市場,這是重要的合作基礎,這些靠資源的“食利國家”也需要為后代子孫尋找新的發(fā)展道路,為經(jīng)濟模式轉(zhuǎn)型。
二是中國對阿拉伯國家十分友好,如卡塔爾世界杯大量的中國元素、埃及新行政首都的中國參與、中方承建的輕軌為2000萬人次的麥加朝覲之旅提供了服務……但美國呢,施壓、霸權、操控,都讓沙特,甚至是整個中東國家感到反感厭惡,中國的互相尊重原則讓各國贊賞和欽佩。
所以沙特、阿聯(lián)酋、卡特爾、埃及等中東國家逐漸表現(xiàn)出了“向東看”的意愿,原本美國的“鐵桿盟友”沙特更是同時尋求加入兩個中國主導的國際組織,一是上合組織,一是金磚國家。
這一次,中國領導人訪問沙特以及參加的三場峰會,中東媒體全體表現(xiàn)出充滿期待的情緒,這對當下世界多極化來說是非常好的趨勢。
資料圖
跟隨美國的后果,大家都看見了,看看最近開始拿出強硬態(tài)度針對美國的歐盟,當美國跟班,只會自我消耗,難以提升自身影響力,反而是與中國合作的國家獲得了發(fā)展。這些排隊想加入上合組織的國家,敏銳地意識到在眼下的世界大變局中,美國的那套霸權策略過時了。
澳不愿繼續(xù)聽從
而不只是沙特、歐盟的離心,曾經(jīng)甘為美國“反華急先鋒”的澳大利亞也表示了“異心”。
澳大利亞外長黃英賢呼吁美國重視與亞洲的經(jīng)濟聯(lián)系而非只談安全合作,并表示澳大利亞對美國尖銳的對華攻擊“感到不安”。
澳大利亞外長黃英賢
澳大利亞為了美國,實實在在失去了中國市場,而澳大利亞從美國獲得了仿佛是鬧劇般的“澳哭死”(AUKUS),美國對于盟友總是許以空頭支票,大肆損害盟友的利益。
澳大利亞新政府不愿再像前任莫里森政府一樣,承受中美博弈帶來的經(jīng)濟損失,所以在近來的幾次公開表態(tài)中,與美國的發(fā)言唱起了反調(diào)。
一是黃英賢對地區(qū)穩(wěn)定、經(jīng)濟需求的呼吁,暗示美國過于看重澳大利亞“安全伙伴”的身份,這不符合澳大利亞利益。失去中國市場,不只是鐵礦石、紅酒、牛肉等商品損失,還有教育業(yè)衍生產(chǎn)業(yè)、旅游消費等一系列損失,因為這些損失,澳大利亞政府遭到抗議反對,這是惡性循環(huán)。
二是美國防長奧斯丁聲稱,中國是印太地區(qū)穩(wěn)定的“最大威脅”,但澳方不僅沒附和,澳防長馬爾斯還表示,我們看到在印度-太平洋地區(qū)基于規(guī)則的全球秩序“受到了壓力”。
“美國優(yōu)先”決定了美國不會向盟友提供正當有利的貿(mào)易合作,那么美國和澳大利亞新政府的利益訴求就會出現(xiàn)更大的分歧。澳大利亞新政府在試圖逐漸緩和跟中國的關系,這注定了美國政府派出的國務卿、防長和澳大利亞新政府雞同鴨講。
資料圖
美國眾叛親離還需要多久,就看美國對“美國優(yōu)先”到底能貫徹到什么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