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6-28 12:00:32作者:未知
假如,我們說假如這個事情是真的話,那么這個20歲左右的小伙子3年平均年入就已經能達到60~70萬,哪怕是在大城市也是絕對的高端收入了……大學還沒讀就能輕松拿下當地的一套房子了……所以這個事情引發(fā)了大量的爭議,我們也想和大家一起討論下這個事情。
詳細說之前,還是要說一下關于目前的“高考狀元”的明爭暗斗。
這個事情也是每年都在被很多人議論,因此整個中華民族對于“狀元”的崇拜并非一時興起而是由來已久。
要知道,古代考取各類考試的前幾名是不得了的事情,都是要吹吹打打甚至驚動當地的官員來迎接的。
網絡圖
這個歷史我們不細說,但是在現在,早在2018年開始,其實國家就開始禁止炒作高考狀元,國家有關部門曾經三令五申,但是在培訓機構和媒體等推波助瀾之下,每年一到中高考放榜季,狀元和升學率炒作蔚然成為教育領域一大景觀。
關于這個話題也是爭議不斷,官方用意肯定是好的,因為高考狀元炒作屢禁不止,一方面會加劇人們對應試教育的過分追求,催生更多的“虎爸虎媽”,綁架正常的學校教育;另一方面會讓一些名校更加高高在上,破壞教育的均衡和可持續(xù)發(fā)展。不制止這種現象,片面追求升學率會越來越嚴重,“劇場效應”會越來越普遍,“教育內卷”會越來越突出。因此歷年來都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隱藏前十幾名的高分。
北京晚報微博
這樣的釜底抽薪之策,全國很多地方都在推廣。
2021年,云南明確全省文、理科前50名的考生分數屏蔽,不提供查詢。如此一來,某些商家、學校乃至個人再也無法拿“高考狀元”、“高考升學率”、“高分考生”、“上線率”等信息作為賣點,搞“高考搭臺、經濟唱戲”了。事實上,今年在社交平臺上,更多出現的是考出好成績的學生,他們大多不在高分屏蔽生之列,但通過自己的努力打拼出了亮眼成績,或喜極而泣、或歡呼雀躍,考生查到成績時的真實反應,感染了看到視頻的網友。這樣平凡、真實的情緒,比往年商家組織的高考狀元披紅掛花走紅毯更有感染力,也能鼓舞更多的人。
拋卻商業(yè)因素,普通人對高考狀元更多的是好奇和祝福。但曾經對高考狀元的過分炒作,折射出的還是教育功利和對分數的焦慮。早在今年年初,教育部發(fā)布《關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時就再次重申,要加強對中學、教師等相關主體的管理,嚴禁以各種方式公布宣傳炒作“高考狀元”“高考喜報”“高考升學率”“高分考生”等。杜絕炒作所謂的高考狀元,高分屏蔽生這種設計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但是在現實中,“高考狀元”和“名校”都是客觀存在的優(yōu)勢,讓人不去追捧也是非常困難,特別是很多學校辛苦培養(yǎng)了頂級學生高分考取名校,你讓學校默默無聞什么都不宣傳也很難……這是很多網友的內心想法:
網友評論
而且很多一線的教師對此也是有意見,比如中國頂級語文名師趙老師曾經專門寫文討論這個話題:
中國頂級語文名師趙老師發(fā)文《為什么不可以炒作狀元》
趙老師認為,幾十萬上百萬個孩子,人家考了個第一名,學校不能宣傳,個人不能張揚,只好貓著腰,就像《馬說》里的千里馬一樣,似乎只能是匍匐在槽櫪之間,拿出一副要像最后一名那樣的表情。
既然有高考,既然有應試,就是比分數,比名次??嫉谝幻哪莻€,肯定有運氣的成分,但更是寒窗苦讀的真實憑證。有些激動符合正常的情緒標準,有些表達屬于常態(tài)的頻次波段。人家考了個狀元,卻不能開懷大笑,只能偷偷地掩口葫蘆而笑,含蓄得連個朋友圈都不能流露。還不如拍個天下第一美景、人間第一美食照片那樣晾曬。
一個地方,幾百所高中,其中有一個高中從古至今,一下子有了一個第一,就是所謂的狀元,結果不允許放炮仗,不允許貼標語,不允許發(fā)廣告,不允許公開說。可想而知,他們多么悶心,多么牙癢,憋得幾乎要爆炸,癢得幾乎要哆嗦。
于是,就像古代那個首富只好背地里數錢,偷偷地吃白面饅頭。于是,狀元們只好被口口相傳,道路以目。恢復了擠眉弄眼的傳遞方式,開通了道聽途說的傳播模式。最后,還是該知道的都知道了,不該知道了依然不愿知道。
趙老師用了很多明星的例子,比如谷愛凌獲得冠軍到處被廣告,也賺了很多錢。大報小報宣傳,家喻戶曉羨慕。許X印成為首富,更是國內外排行榜公開排出來的。盡管欠錢比天上的星星還多,奢侈得比神仙仙女還高。為什么允許宣傳他們的第一,特別是體育,獲得頭名,簡直就是意志的化身,成功的標志,賺錢的理得。
更多的明星們,每天都在排名,昭告第一。歌曲排行榜,歌手排行榜,棘排行榜,美女排行榜。尤其是美女排行榜,他們這些排行,社會效果也不好,對孩子們影響也偏頗。況且排名前面的明星,很多都是偷稅、吸毒、嫖娼等,既然這些都可以排名,為什么正兒八經的辛辛苦苦高考優(yōu)秀學生反而不允許宣傳?
因此,很多地方都出現了一些“植物、水果”大豐收的場面,令人忍俊不禁。
微信消息用“暗語”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看懂?哈哈哈哈哈。
據說這不是學校寫的而是家長們口口相傳的,大概意思就是1320名學生上本科線,其中600分以上的有100多個,當地的“狀元”是顧同學,分數達到了696分~
類似還有玉米,我們都要笑死了。
微信消息用“暗語”
顯然,當地“狀元”就是那個678分的,其他還有排名前列的11位同學分數還沒公布,但是基本上都是可以進名校的。
廣西好像特產超大芒果?
微信消息用“暗語”
各地的“果園”收獲頗豐,這個“果商”就是名校了:
除了水果還有向日葵:
各種水果:
桃子熟了:
還有荷花:
甚至還有螃蟹……最高分是715分:
甚至還有“米粉銷量分析”:
還有“小吃街分析”:
顯然,不管國家層面再三令五申不允許炒作,但是現實中,“高分、狀元、名?!钡挠绊懥嵲谑翘筇罅?,畢竟大家都知道,高考絕對可以改變甚至扭轉一個人的人生。
可能大家都不知道,很多地方對于當地的高考高分和“狀元”之類的都有非常高額的獎勵!甚至在有些地方,你高考高分之后一把就能賺回過去所有的學費等。
給大家看一個官媒的發(fā)布:
新聞截圖
看到沒有?官媒哦,不是什么私人號,還不需要你考得多么靠前,只要考上985、211直接幾萬塊的大紅包奉上!
具體就是這個地方:
駱家莊社區(qū)
6月24日,駱家莊社區(qū)和美學堂助學金獎勵細則經股民代表大會表決同意后生效,即將為參加2022年高考的駱家莊戶籍學子發(fā)放獎金。
獎勵細則:
1、當年考入(含分配)市重點高中前三所的獎勵8000元;
2、當年考入(含分配)市重點高中前八所獎勵3000元(不含前三所);
3、當年考?。êK停┑谝慌ú缓?85、211院校、軍事類重點院校)的高考生獎勵6000元;
4、當年考?。êK停?85、211院校、軍事類重點院校的高考生獎勵6.8萬元;
5、當年考?。êK停┍本┐髮W、清華大學的高考生獎勵16.8萬元;
6、博士及以上高學歷人才創(chuàng)業(yè)的,給與扶持獎勵金18.8萬元;
看到沒有?只要你考上本科就能拿6000元,考上985/211直接翻10倍,達到六萬八,清北更是不得了,直接16萬8,這可是拿到手的錢,直接秒殺很多社會人的年薪了。
其實各地給當地的優(yōu)秀考生獎勵絕對不是什么新鮮事,早在數年前,各地為了獎勵高考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學生,大都設立高考獎學金,比如考上“211”高校獎勵1萬,考上“985”高校1萬五,因為這樣不僅能夠激勵學生,學生們取得的優(yōu)異成績還能為母校打響知名度。
如果你覺得上面的十幾萬獎勵算是多的話那就真的太小看人了,事實上,歷史上拿到大幾十萬的學生比比皆是。一次性拿60萬你敢信?事實上有,2017年的事情:
學生被清華錄取一人獲獎60萬元
韋凌云、梁靖東在2017年高考中發(fā)揮出色,憑借優(yōu)異的成績被清華大學雙雙錄取。根據以往慣例,學校給予了每人10萬元獎勵,再加上當年董事長基金會為了支持優(yōu)秀學子奮發(fā)上進,所以來了一個“質”的飛躍,每人獎勵了50萬元,綜合起來就是60萬獎金。
再早的也有,2016年,廖明洋、李湛,來自廣東廉江市實驗學校,兩人分別是湛江市2016年的文理科狀元,廖明洋是湛江市文科第一名(高考成績676分),李湛是湛江市理科第一名(高考成績698分)
新聞報道
兩人最后雙雙被北京大學錄取。為了表示兩人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鼓勵,這在當地是了不得的大事,非常重視,獎勵他們每人70萬。(教育發(fā)展促進會20萬+學校50萬=70萬)
相關報道
要說高考單次“賺錢”最強者,不用說,大家都應該聽過這個女孩子,叫黃亦陳。
黃亦陳獲獎
黃亦陳是2018年的福建考生,她之所以后來成為家喻戶曉的名人,就是因為她成為了當年的文科狀元。最難得的是她的數學考了148分,她的英語得了滿分,最終她的高考總成績是687分。此外,2016年中央電視臺《中國謎語大會》上,黃亦陳與另外兩位隊友唐沁蘭、蔡彧聯手奪得了全國冠軍!
黃亦陳
先是她的母校獎勵了她30萬獎金,緊接著她所在的區(qū)縣又獎勵了她30萬獎金。后來還有福建省的恒安集團和安海商會,都分別給予了她30萬元和10萬元的獎金。這些獎金加在一塊整整100萬元,對她來說這可是一筆巨款,父母辛苦幾輩子都未必能夠賺到。
黃亦陳
可以看到,雖然國家層面并不支持“炒作狀元”,但是一個地方如果產生了“狀元”或者大批的優(yōu)秀學生,都是大事情。
而接下來要說的也是讓我們非常的驚訝……這個事情還沒定論,正如我們文章開頭敘述的那樣,如果是真的話,這孩子怕是目前中國歷史上的極少數“職業(yè)頂級高考選手”了。
大家感受下這個標題和熱度……
熱搜話題
這個人早在2020年就考上北大…不去,復讀……然后換家學校依然考上北大……不去,再次復讀,在今年又換個學校繼續(xù)考上北大……
相關新聞
結合前面的各地、各學校、各個商業(yè)集團的獎勵等等,下圖說他3年3個地方可以拿到200萬左右的獎金。
網傳消息
如果按照回報率來算,真心是秒殺絕大部分的打工人了,很多打工人十幾年累死累活都未必賺得到200萬……對此引發(fā)了大量的質疑:
主要消息來源是這張圖:
要知道 ,這么一個高考狀元對于很多學校來說意義非凡,特別是那些民辦學校,出一個高考狀元或者清北考生都是了不得的大事,不知道能吸引多少生源,媒體也去做了調查。
媒體調查
此人確實曾經出現在衡水的校報中:
這是另外一家學校的喜報:
這個事情其實蠻嚴重,引發(fā)了當地的關注:
這個事情引發(fā)了大量的爭議,很多網友不理解這個事情,覺得似乎沒有違規(guī)?那么為何去調查?
網友評論
有網友指出,這個事情如果是真的話,極有可能違規(guī),因為這個人不是從頭到尾在廣東讀書,而是去了衡水“培訓”后回來參加高考的,這樣的做法是違規(guī)的:
網友評論
目前這個事情還在調查中,媒體的研究下,除了200萬獎金還沒明確之外,其他的內容基本屬實,確實3次高考3個學校。
網友評論
我們在網上也看到了澄清,但是這個說法似乎比較蒼白無力,有點“硬洗”的感覺。
網友評論
這個學籍問題怕是繞不過去的……最終如何處理我們也只能等待當地的調查報告,無論如何,人籍分離、空掛學籍肯定是不對的,對于當地的考生而言是極大的不公平。但是無論事情真相如何,從根本上反應的依然是我們文章開頭討論的“狀元”示范效應,如果徹底不宣傳,那么恐怕也沒這個事情,如果事實屬實,學校真把他“買回來考試”,目的性也是非常明確的,就是打響自己學校的知名度。
這個事情也暴露出一個很大的矛盾,一方面民間要求宣傳高考狀元,體現出很好的示范效應,讓學子們更加努力學習,一方面官方要減少“內卷”消除越來越激烈的高考惡性競爭避免宣傳高考狀元,那到底怎么去看待這個問題?
不知道的大家看完之后有何感受?聊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