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7-01 20:10:16作者:佚名
新華社西寧7月1日電(記者范培珅、陳杰)盛夏時節(jié),青海湖特有物種湟魚(學名“裸鯉”)迎來洄游產卵的高峰期。洄游之路充滿艱難險阻,從產卵到孵化,湟魚魚卵出苗率往往不足百分之一。
沿青海湖北岸來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的泉吉河畔,大批湟魚聚集在水勢平緩的河道兩側,一只小魚搖動著黃色的背鰭,奮力逆流而上,眨眼工夫便潛入水底,消失在視線中。
6月30日,在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的泉吉河中,一條湟魚躍起向上洄游。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在河畔淺灘處,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高級工程師張宏翻開碎石,一顆發(fā)白的魚卵映入眼簾?!斑@是由于河流水量下降而擱淺的魚卵,已經停止發(fā)育了?!?/p>
張宏介紹,洄游過程中,除了過魚通道上的層層考驗,湟魚還會面臨斷流擱淺、候鳥捕食、天氣變化等生存風險。
6月30日,泉吉河中的一群湟魚正在逆流洄游。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洄游期間,一條半斤大小的雌魚可以產下數(shù)千枚卵,但能夠發(fā)育為成魚的卻寥寥無幾。張宏說,湟魚生長緩慢,平均一年才長一兩,“借助人工手段繁育魚苗,培育到一定大小后再放歸青海湖,可有效保護湟魚種群數(shù)量?!?/p>
6月29日,在泉吉河河道中,工作人員捕撈親魚(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狹窄河口是湟魚通往上游淡水河的必經之路。一到6月,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的捕撈隊便會來到泉吉河等主要通道守候。拉網、撈魚、采卵……捕撈隊分工明確,平均每天要在現(xiàn)場完成數(shù)十萬顆魚卵的人工授精。
在青海湖裸鯉沙柳河泉吉河增殖實驗站的繁育車間,當天采集的受精卵將在工作人員的耐心呵護下度過關鍵的一周。臨近破膜時,魚卵會被轉移至圓形破膜缸,缸中的裝置不間斷地噴水推動孵化盒,以此模擬野外的水流條件。
經過兩周左右時間,魚苗開始主動攝食,工作人員要準時給魚苗喂食蛋黃、黃豆粉等搭配的營養(yǎng)液。張宏說:“這些‘魚寶寶’育齡滿一個月之后,將被運輸?shù)綏l件更好的西寧市進行培育,滿周歲后放流到青海湖。”
據(jù)介紹,在湟魚洄游季,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要采集約3000萬顆受精卵,才能實現(xiàn)每年增殖放流2000萬尾魚苗的目標。
6月29日,在青海湖裸鯉沙柳河泉吉河增殖實驗站的繁育車間,工作人員將采集的魚卵放入孵化盒中。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6月以來,剛察縣農牧綜合行政執(zhí)法大隊的13名隊員分赴主要洄游通道扎營,日夜蹲守,對重點湖區(qū)、路段、河道開展執(zhí)法檢查。
“發(fā)生河水斷流、湟魚擱淺等情況后,我們會立刻聯(lián)合當?shù)厝罕婇_展救護,采取提桶端盆等方式將擱淺親魚運送到主河道中?!眲偛炜h農牧綜合行政執(zhí)法大隊副隊長格日尖措說。
通過洄游路上的一場場“生命接力”,更多的湟魚得以順利產卵。截至2021年底,一度瀕臨滅絕的湟魚,資源蘊藏量已達10.85萬噸,是保護初期的近42倍?!颁音~數(shù)量增加是青海湖生態(tài)改善的一大縮影,保護湟魚就是保護青海湖的生態(tài)平衡。”張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