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12-07 15:00:40作者:智慧百科
當地時間12月6日,在一封寫給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信中,美參議員喬什·霍利援引報道分析稱,向烏克蘭運送武器阻礙了美國向臺灣供武,從而削弱了美國防止亞洲爆發(fā)戰(zhàn)爭的能力。他認為,這將導致臺灣受到“中國入侵”。
喬什·霍利強調,美國人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對于美國的國家利益來說,臺灣比烏克蘭更加重要”,如果中國大陸成功“奪取”臺灣,那么大陸將繼續(xù)邁進主宰印太地區(qū)的道路,而這將嚴重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經濟安全以及行為上的自由。
喬什·霍利寫給布林肯的信
因此,他要求美國加速向臺灣供武,快速釋放積壓至今共187億美元的武器,包括“標槍”反坦克導彈、“毒刺”防空導彈、“海馬斯”火箭炮等“不對稱防御”武器。喬什·霍利表示,“如果臺灣和烏克蘭都需要這些武器,它們應該優(yōu)先去向臺灣”,烏克蘭不應該成為推遲對臺供武的理由。
他警告稱,美國已沒有閑情逸致等到“中國入侵”發(fā)生后再向臺灣供武,日前的解放軍“鎖臺”演訓加劇了美方的此類擔憂,“由于臺灣容易受大陸封鎖,當發(fā)生緊急情況時,再向臺灣供武將變得極其困難”,喬什·霍利說道。
作為臺灣問題的“忠實愛好者”,喬什·霍利在此前佩洛西竄臺之際,就針對中國大陸出言不遜,“中國是我們的頭號威脅”“中國遠大于俄羅斯帶給我們的威脅”,總結下來,他的核心觀點就是“歐洲各國對付俄羅斯,美國對付中國”。
喬什·霍利
因此,他頻頻提出美國應減少在歐洲的投入,不僅僅是在軍援烏克蘭上,在歐洲盟國的軍事投入也應當削減,轉而將精力完全集中在與中國對抗之上。
為了博得美國政府的關注,他還向布林肯提出了6點質疑,并要求布林肯在12月16日前作出答復。在這些問題中,他要求美國政府必須解釋為什么優(yōu)先向烏克蘭供武而不是向臺灣供武。
而另一邊,美澳正舉行2+2部長級對話(AUSMIN),雙方的外長和防長均出席。美防長奧斯汀表示,中國在印太地區(qū)、太平洋島國、東海、南海的危險及脅迫行為正破壞這些地區(qū)的和平與穩(wěn)定。
他稱“美國將同澳大利亞團結一致”,堅決成為維穩(wěn)的力量,并和盟友們?yōu)榱俗杂?、開放的印太地區(qū)而行動。奧斯汀確定,美國將增加在澳大利亞的軍事存在,包括轟炸機和戰(zhàn)斗機的輪換安排。澳方則表示,澳方最想要的仍是核動力潛艇。
當地時間6日,美澳舉行部長級對話
而對于喬什·霍利參議員關于臺灣問題的來信,美國務卿布林肯也作出了一部分回應。布林肯認為,美西方在援烏上的高度一致,以及向俄羅斯施加的巨大壓力,將對中國大陸如何看待自己的未來以及臺灣問題產生影響,“美國的利益顯然是支持并幫助烏克蘭抵御俄羅斯的侵略”。
澳方則應聲表示,澳大利亞將繼續(xù)與烏克蘭站在一起,并贊同布林肯關于臺灣的言論,“澳方已經明確表示過,不要單方面改變現狀是非常重要的”。
延伸閱讀:
美軍官宣稱:B-21可在解放軍眼皮底下向臺灣海峽投水雷
來源:環(huán)球時報
【環(huán)球時報綜合報道】“美國公開B-21隱形轟炸機,旨在威懾中國?!鄙现苣珺-21作為冷戰(zhàn)后美軍第一架新型轟炸機的亮相頗為高調。美國防長奧斯汀親臨捧場,宣傳這架新戰(zhàn)機“前所未有的技術”,而很多美國媒體都在強調,它是美國1.2萬億美元核軍備擴充計劃的第一個成果,目標是“對抗中國不斷擴大的核力量”,甚至有美軍軍官聲稱,B-21可以“在臺灣海峽投放水雷阻擋解放軍渡海”。而這只是過去一周五角大樓針對中國的一連串挑釁表演中的一個:繼上周二美國發(fā)布年度“中國軍力報告”,臆測中國在2035年“將擁有1500枚核彈”之后,上周六美防長又宣稱,美國需要用軍力來確保21世紀的全球準則“由美國而不是北京的價值觀制定”。同樣在上周,美國海軍還罕見地披露“西弗吉尼亞”號戰(zhàn)略核潛艇??坑《妊蟮细昙游鱽啀u的情況,被認為向中國等國發(fā)出了美軍核力量在印太地區(qū)強勢部署的信號。
B-21高調亮相
當地時間12月3日,美國防長奧斯汀在羅納德·里根總統(tǒng)圖書館舉行的論壇上聲稱,中國“是唯一一個既有意愿,也越來越有能力重塑地區(qū)和國際秩序的國家”,而美國“不會讓這種情況發(fā)生”。“我們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調整預算,以應對中國的挑戰(zhàn),”奧斯汀稱,“在我們這個不完美的世界里,威懾需要來自實力?!彼f,未來幾年將決定美國可以拿什么與中國競爭。
當天奧斯汀還評論了俄烏軍事沖突,一邊強調五角大樓仍將致力于為烏克蘭提供武器,一邊又稱會避免這場沖突“升級為美俄戰(zhàn)爭”。他還說,盡管如此,在中俄這兩個核大國中間,中國“仍然是更大的威脅”,他沒有解釋理由。
資料圖
此前一天晚上,在加利福尼亞州帕姆代爾一處空軍設施,新一代戰(zhàn)略轟炸機B-21的亮相儀式非常隆重:不但奧斯汀和多名五角大樓高級官員到場,還有美國空軍核威懾力量的“三駕馬車”B-52、B-1B和B-2從空中飛過,另外現場還展出了一架二戰(zhàn)中日本空襲珍珠港后,曾參與“杜立特突襲”轟炸東京的B-24中型轟炸機。
B-21推出機庫的那一刻,奧斯汀宣布:“女士們先生們,這是美國式的威懾?!彼€說,B-21轟炸機的名字“突襲者”,就是為了向“杜立特突襲”行動致意。
《華爾街日報》3日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若干年內,美國制造了大量的轟炸機,目的是在與蘇聯的沖突中打擊對方的縱深。蘇聯解體后,美國空軍開始縮減轟炸機機隊。B-21的使命是“逐步取代冷戰(zhàn)時期的那些轟炸機”,報道稱,這種新戰(zhàn)機是華盛頓遏制中國的“核心元素”,它的設計目的就是為了“擊敗北京迅速增長的網絡、空間和核能力”。
資料圖
“瞄準中國研發(fā)部署”
B-21的亮相引發(fā)外界圍觀。奧斯汀宣稱,就B-21的性能而言,“沒有比這更有效的轟炸機了”,“它會使目標處于危險之中。即使是最先進的防空系統(tǒng)也很難從空中探測到 B-21”。當晚,神秘的B-21只是短暫地亮相了一下即退回到幕后,現場既沒有說明B-21的具體性能和參數,也不許觀摩的記者攜帶手機拍照。
“時隔30多年美國瞄準中國研發(fā)部署新型隱形轟炸機”,韓國《每日經濟》4日報道稱,這是一種能夠攜帶核武器的遠程隱形戰(zhàn)略轟炸機,是繼1989年B-2“幽靈”轟炸機首飛30多年后美軍第一架新型轟炸機。B-21的形狀類似于黃貂魚,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隱身能力。如果說現有的B-2在雷達網絡中看起來像一只小鳥,那么新的 B-21只有高爾夫球那么大,很難被發(fā)現。
“這是世界上首次公開第六代轟炸機”,日本共同社稱,這種戰(zhàn)略轟炸機遠距離精確打擊能力出色,還可以實現無人駕駛,這可以有效應對中國采取的不讓美軍靠近近海的“反介入區(qū)域拒止(A2/AD)”戰(zhàn)略。除了隱身性之外,B-21還具有高度的聯網功能,可與其他軍用飛機等聯合作戰(zhàn)。
臺灣中時新聞網稱,在B-21戰(zhàn)略轟炸機正式亮相前,美國空軍部長肯德爾就多次在各種場合提到要用它來“威懾中國”,他甚至說,B-21“可以在解放軍的眼皮底下,向臺灣海峽投放水雷阻擋解放軍渡?!薄?/p>
軍事專家張學峰4日對《環(huán)球時報》表示,此次美國軍方聲勢浩大地舉行B-21的公開亮相儀式,然后軍方及媒體又高調宣揚此型飛機是為了遏制中國、威懾中國,這體現了美軍一些人的反華思維定式?!暗沁@種喧嘩反而讓人覺得美國軍方對于耗費巨資研制一款外形看上去和B-2轟炸機沒有本質區(qū)別的飛機并不那么自信?!?/p>
資料圖
7.5億美元一架
日本《讀賣新聞》稱,研制可攜帶核武器的B-21是美軍核武器現代化戰(zhàn)略的一部分,此舉旨在加強對俄羅斯和中國的核遏制力。另據彭博社報道,美國空軍計劃在未來30年建造一支擁有100架B-21的轟炸機部隊,目前正在生產中的有6架,實際部署期預計在2026年至2027年之間。
按照2010年的美元匯率計算,每架飛機的造價約為5.5億美元,按今天的通脹調整計算,約為7.5億美元。韓國《朝鮮日報》4日報道稱,B-2作為史上最昂貴的飛機,單價高達22億美元。美軍計劃2026年左右制造100架B-21,但由于預算壓力,是否真的會采購100架尚不清楚。與此同時,中國也在研發(fā)的下一代隱身戰(zhàn)略轟炸機——轟-20有望亮相。
中時新聞網稱,B-21服役后,預計將部署到西太平洋地區(qū)的關島,以及目前已部署B(yǎng)-2轟炸機的澳大利亞?!爸劣谧孊-21計劃倍感威脅的中共轟-20,從去年以來各種媒體與影像曝光的次數大幅增加”,報道稱,如果哪天睡醒發(fā)現轟-20已經出現,也不會感到意外,或許這些消息對美軍急于讓B-21亮相造成不小的壓力。
美國“政府項目監(jiān)督組織”資深研究員格雷齊爾說,(上接第一版)只有試飛開始后“真正的問題才會暴露出來”,隨之而來的就是研制進度滯后和成本上漲。這架轟炸機是正在進行的“三位一體”核力量更新的一部分,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2046年整個核打擊系統(tǒng)更新費用將耗資1.2萬億美元,除了戰(zhàn)略轟炸機以外,還包括現代化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和戰(zhàn)略核潛艇。
張學峰表示,B-21的強大威力并非單槍匹馬所能體現,而是要通過體系化作戰(zhàn),但當前美軍的配套體系尚在建設中,還需要一段時日。
核潛艇也高調一回
據CNN 12月2日報道,美國海軍本周做出一次罕見披露——首次公布“西弗吉尼亞”號戰(zhàn)略核潛艇??康细昙游鱽啀u的情況。這種“俄亥俄”級戰(zhàn)略核潛艇理論上最多能攜帶280枚核彈頭,是美國武器庫中威力最大的撒手锏,因此其行蹤向來高度保密。
一名了解情況的軍事官員稱,公開此次停靠的意義在于,美國軍方希望向潛在的對手以及盟友“發(fā)出信號”。
誰是潛在的對手呢?美國“動力”網站分析稱,可能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持續(xù)作戰(zhàn)、中國大陸對臺灣的‘威脅’以及朝鮮越來越具有挑釁性的彈道導彈試驗”。
這令人想起2010年7月,“密歇根”號核潛艇等3艘美國核潛艇幾乎同時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浮出水面,“以表達美國對中國在東海試射導彈的不滿”。十多年前的三艘核潛艇都沒能“嚇倒中國”,在中美海上力量差距大幅縮小的今天,這一艘在印度洋遮遮掩掩的核潛艇又能起什么威懾作用呢?
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4日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在經濟融合度和政治互信度日益增高的亞太地區(qū),美國仍然迷信軍事力量的優(yōu)越性,試圖通過制造事端和危機來保持其在亞太地區(qū)軍事安全事務上的主導地位,這種做法不僅背離亞太各國的共同利益,也不利于美國自身國內問題的根本解決,無疑是一種病態(tài)的選擇。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美國整體的國防政策已經不是根據自身需要制定了,而是受到軍工復合體的影響和綁架,并令美國的對華政策越來越無法做到理性和平衡。
【環(huán)球時報記者 馬俊 郭媛丹 李雪 環(huán)球時報駐日本、韓國特派特約記者 岳林煒 劉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