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權行情交易界面如何看指標?
2023-02-13
更新時間:2023-02-12 16:35:52作者:智慧百科
一個小小的U盤,造就了優(yōu)盤之父鄧國順能夠躺贏掙錢,年入上億。
一個沒有手指大的移動優(yōu)盤,讓朗科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移動存儲制造大佬。
鄧國順靠的是什么,他又如何成為互聯(lián)網巨頭的“房東”?
移動存儲 改變格局
當U盤問世的時候,鄧國順改寫了一場存儲界的革命。
移動U盤不僅是一個便攜工具,它更像是時代的進步,而鄧國順就是推動這場進步的關鍵人物。
鄧國順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皂市鎮(zhèn)雞爪山村,從小家里條件就比較貧苦。
不過并沒有因為出生就看輕學習,相反從村小到石門鎮(zhèn)中,鄧國順的學習成績在石門縣,都是數一數二的。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為了節(jié)省家里的開銷,從家到石門中學的22公里路程,從不乘坐汽車,而是用跑的。
盡管一趟車錢才6毛。那個時代在校住宿,是需要自己從家里拿一部分糧食到學校的,每周一次,三年高中他已經跑了5000多公里了。
鄧國順從來不覺得苦,相反這些事情對于他來說是再平常不過了,農村的孩子,有哪一個吃不了這樣的苦呢?
以苦作樂用學習當作自己的精神支柱,在鄧國順刻苦努力下,1985年順利考上了廣州的中山大學,攻讀了計算機學院的計算數學和應用程序。
比較有意思的是,直到鄧國順選報了專業(yè)后,他還是對計算機一臉模糊。
因為在80年代的中國,計算機還不是很普及,沒有怎么走出過石門的鄧國順,對計算機更是一知半解。
因為他的數學好,在選擇專業(yè)的時候,他的老師就讓他選計算機專業(yè),說未來一定會有所作為。
鄧國順就是這樣和計算機結下了不解之緣,以至于后來的U盤問世,也是源于計算機。
大學四年的學費和生活費,鄧國順都是自己打工掙來的,這也讓他練就了在社會上立足的本領。
鄧國順于1992年7月獲得了計算機系的博士學位,并且他在這期間曾在聯(lián)想、飛利浦工作過。
后來新加坡的大型多媒體企業(yè) aztecs,于1993年春天來到北京招募一批科研工作者。
同年4月,鄧國順獲得了前往新加坡工作的機會。
鄧國順在新加坡主要富足產品的銷售和管理,在經歷4年的工作后,鄧國順開始了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
1998年他在新加坡創(chuàng)辦了首家私營企業(yè),其經營范圍是為本地高技術企業(yè)提供計算機外包。
這家公司的名字叫做“proleods”,當時鄧國順在各方搜集資料后,會把那些寶貴的資料存儲到軟盤里。
可是新加坡的天氣悶熱潮濕,軟盤如果保存不當很容易受潮短路,導致無法使用。
一時間鄧國順很是苦惱,他想一定要改善這種情況,并且軟盤體積較大,重量也不是很輕,拿著它不是很方便。
所以制造一款小巧便攜、結實耐用、存儲量大的移動U盤的想法就誕生了。
在 aztecs的時候鄧國順有一位同鄉(xiāng)室友——成曉華,成曉華也是湖南人,此前二人根本不認識。
就在鄧國順剛考上大學的時候,成曉華已經是中科院的在讀研究生了。
后來巧合之下,二人一同參加了 aztecs的招聘,又同住一個寢室,自然地熟絡了起來。
單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或許不夠,于是鄧國順把要制造U盤的想法和成曉華說了后,拉著他一起研究。
鄧國順和成曉華在國外工作了六年,1999年初返回深圳,在深圳注冊了朗科計算機技術有限公司。
同時他們開始了計算機存儲領域里的“破冰之旅”。
在歷經了大半年的不斷研發(fā)之后,“優(yōu)盤”最終誕生了,它的誕生改變了移動存儲領域的格局。
浪潮興起 抵御難關
鄧國順在回國前,他在新加坡買了一張內存卡。雖然存儲量不是很大,但是貴在于精細,便于隱藏。
在深圳市租下一間房屋后,鄧國順與成曉華就開始了沒日沒夜的研究。
他倆吃住都在這里,每天的工作就是敲寫程序,破解內存卡的核心技術,一步步重組,一點點進步。
電腦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因為網絡環(huán)境的原因,他倆人到U盤研制成功,就用壞了4臺電腦。
計算的數據制造的圖紙數不勝數,終于在最后一天即將要“退休”下,U盤閃存技術得到了突破,成功問世。
為什么取名叫U盤,其實原因很簡單。電腦的USB口是外接口,U盤則是直接插在USB口上的,故而取名叫U盤。
全名是USB盤,指USB接口無需物理驅動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動存儲產品。
U盤聽起來挺洋氣,卻是實打實的中國制造。當U盤制造出來后,鄧國順并沒有感到歡喜,反而一臉愁容。
他和成曉華破釜沉舟式的投入、研究,雖然U盤研制成功,不過如何實現(xiàn)量產,又如何打開知名度,這是放在眼前的問題。
鄧國順去過許多的知名企業(yè),不過礙于U盤技術的限制還有未知的風險等,沒有人愿意與鄧國順合作。
一籌莫展之下,鄧國順找到了他曾經效力過的地方——聯(lián)想集團
聯(lián)想在試驗過鄧國順的U盤之后大為震驚,他們迅速地抓到了一次風口,“買電腦免費送U盤”。
聯(lián)想在用自己的宣傳力將U盤的妙處進行散播后,鄧順國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每賣出一臺電腦,意味著就有一個U盤被客戶使用,接著就還會有第二個、第三個。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接受U盤,直至青睞,鄧國順還有朗科逐漸地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移動U盤像是一股浪潮般,迅速地席卷了電子市場,帶來的不僅是利益上的上漲,還有那些數之不盡的山寨貨。
朗科的盈利讓某些人紅了眼,于是紛紛進行了U盤的開發(fā)。一時間市場上充斥著各種品牌的U盤。
那些U盤造型奇特,存儲量也從小到大不等,更有一些夸大的宣傳,導致U盤市場一時間陷入了一種混亂的狀態(tài)。
一些U盤在使用期間出現(xiàn)了問題,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朗科,一時間鄧國順和朗科變得異常被動。
而且制造U盤并不像大家想象得那么容易,雖然朗科掌握了制造技術,但是精密零部件依然被上游企業(yè)控制,朗科的利潤可以說非常的小。
U盤可以說是鄧國順賭上全部身家研制成功的心血,他不甘心就這樣拱手被擠下商壇,于是開啟了一系列的舉報侵權的專利維權案。
也是這些維權,催生了朗科對于專利的青睞,也讓鄧國順開始了他躺贏賺錢的道路。
專利躺賺 有房收租
2002年的時候,鄧國順的朗科已經年入上百萬,算是一家實力中等的企業(yè)。
但是被山寨U盤擾亂市場后,朗科的業(yè)績開始下滑,為了挽救此時的局面,鄧國順將那些仿造者告上了法庭。
而真正讓朗科一躍成為國際性的移動U盤制造商,讓鄧國順能躺贏賺錢的,還得是朗科的維權與專利之路。
朗科開始調查市場上比較大型的U盤制造商,對他們逐一地進行了訴訟,而且竟然都成功了。
朗科科技有限公司于2002年9月起訴了五家公司,其中包括北京華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深圳富光輝電子有限公司,宏碁(北京),宏碁在半路上與朗科達成了協(xié)議。
朗科起訴華旗等公司在2004年6月的第一次庭審中,朗科公司獲得了勝利,被起訴的華旗被責令立即停止生產,停止銷售閃存。
朗科于2004年8月13日告索尼侵權,賠償一千萬元,并責令索尼立即停止生產和銷售閃存碟。
朗科公司于2006年2月10日在北京宣告對美國 PNY公司提起訴訟。
朗科公司與華旗公司于2006年7月8日聯(lián)合聲明,兩家公司均已解決此案。
這些訴訟的成功,離不開鄧國順最早的英明決策,對現(xiàn)在的朗科提供了最具實力的幫助。
1999年,朗科科技創(chuàng)始人鄧國順與成曉華,共同研制出世界第一款閃存盤,并申請了專利。
憑借這項專利,朗科科技被認為填補了國內計算機存儲領域20年來發(fā)明專利的空白,被稱作是中國在IT行業(yè)第一項原創(chuàng)性發(fā)明專利。
2002年7月,這項專利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授權。此后朗科又獲得美國國家專利局授權的閃存盤基礎發(fā)明專利。
值得一提的是,在世界范圍內,同一時間研制U盤的人不止鄧國順,還有以色列M-Systems公司和新加坡Trek公司。
可以說是同一時間研制成功,鄧國順之所以能申請下專利,就是靠的早人一步提出申請,可謂時也命也。
鄧順國靠著專利殺出來一條生路,不僅拯救了自己,也挽救了在危機邊緣的朗科。
對于朗科來說,能夠有底氣去狀告這些企業(yè),也是靠著發(fā)明專利在手,這是一種最有效的法律手段。
朗科公司是靠一種發(fā)明而開始的,而這正是朗科在此后從未停止過技術革新的重要因素。
據稱,朗科公司在其研究與開發(fā)和知識產權上的投入,占據了其全部營收的10%。
因此朗科在面對強勁的競爭者時,不但沒有被排擠,而且還通過維護自身的合法權利,實現(xiàn)了由弱者向強者的轉變。
到現(xiàn)在為止朗科已擁有200多個專利,大多數為發(fā)明專利,而美國的專利,也給了朗科更多的信心,讓他走上了國際之路。
業(yè)界人士表示,朗科公司獲得了一項基本的技術專利,將會掃清美國甚至世界范圍的壁壘,這也是其在國際上的競爭優(yōu)勢。
鄧國順將其公司的“智慧財產權策略”,視為朗科走向國際的一個關鍵舉措:“我們將以商品的方式運作,并保證其收益將十分豐厚。”
據了解,朗科公司已授予大約10家公司的授權,這些公司當中有三星和歐美知名公司。
在商業(yè)世界中,我們應該尊重知識財產,這是一個公正的準則。
如今我國大力倡導自主研發(fā),必然會推動科技進步,并保障其對專利的合法權益。
“如果朗科的版權受到了侵害,我們會竭盡全力地維護!”鄧國順的話讓朗科的態(tài)度變得強硬起來。
鄧國順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就拿美國 PNY公司來說,那可是世界上頭號的電子存儲制造商,面對PNY,朗科沒有選擇退縮。
朗科在美國東部地區(qū)的一家聯(lián)邦法庭提交了一份訴狀,起訴美國 PNY (必恩威)侵犯了朗科在美國的專利權。
這項專利是閃存MP3和其他閃存數字設備產品的基本專利。
PNY公司創(chuàng)建于1985年,是美國電腦儲存零售業(yè)的龍頭公司。在與朗科競爭的美國市場中,這家公司位居第二。
鄧國順說美國的閃存存儲市場已經達到了數百億美金,而朗科公司在美國的市場占有率則被大幅壓縮。原因就是專利侵權,制造出了不屬于他的產品。
“我們要進行一系列的籌備工作,從聘請律師,鎖定訴訟對象,收集大量侵權證據,提交專利訴訟?!?/strong>
“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也是最好的時機”。鄧國順顯然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據稱,盡管法庭現(xiàn)在已開始對其進行調查,但通常美國的此類案件要花上一兩年的工夫才能結束。
朗科在起訴中請求 PNY終止對朗科的侵犯,并對其所遭受的經濟損害進行補償。
在美國如果故意違反和故意侵權,將會受到與以往截然不同的財政懲罰。
蓄意違反法律行為將受到的罰款是未經授權而受到的三倍懲罰。
朗科公司若在美國贏得官司, PNY公司將會受到重罰,而朗科公司將會獲得有史以來對 USB閃存技術的最大的賠償。
鄧國順說朗科公司已經為此做出了大量努力,其中有專門的法律顧問進行了細致的辯論。
朗科對國際慣例非常熟悉,他相信自己一定會勝出。
如果官司打贏了,那么其在專利權到期后所能得到的補償和使用費將會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細數一下這些年朗科的發(fā)家致富經歷,好像一直走在維權的道路上,只要勝出,都會獲得一筆不小的賠償款。
再加上朗科這些年的專利發(fā)明,讓朗科幾乎是壟斷了U盤、閃存領域里的專利技術。
如果誰想要制造U盤,那么就得向朗科購買專賣專利,價格不菲。
其實從朗科的第一個發(fā)明專利申請下來后,鄧國順就擁有了近20年的專利使用期。
可以說鄧國順靠著專利,可以躺賺20年,年入上億不是夢。
專利賺錢是一種吸金能力,不過鄧國順如今還有一個新的身份,那就是房東,而且每年的收租費用也高得嚇人。
朗科在深圳有一幢朗科大廈,是朗科集團的總部。
大廈雖然高19層,但是真正讓朗科使用的只有4層,其余的都被騰訊以每年4000萬的價格租去了。
如今鄧國順卸任了朗科總裁,但是朗科一直流傳著鄧國順的神話,他依然能夠靠著專利每年分到不少的紅利。當初大力栽樹,現(xiàn)在正好乘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