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11-27 11:50:36作者:智慧百科
香港《亞洲周刊》最新一期,原題:中美外交在亞洲舞臺較量
中美在東南亞三大外交峰會的較量中,都顯示了雙方的實力消長。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多國領導人進行會晤,不僅數(shù)量上勝過美國總統(tǒng)拜登,而且關鍵從質量來看,中美外交上的不同取向導致迥異反應。美國提供1.5億美元援助給東盟,宣布將與東盟的關系升級為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但中國與東盟早就是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2021年中國-東盟貿(mào)易額突破8000億美元。再加上強大基建援助,對比強烈。
資料圖
中國強調不干預別國內政,尊重對方主權。而美國剛好相反,有強烈的“自鳴正義”,以所謂“人權外交”做先鋒,動輒制裁。但問題是(美國對)人權的定義常常“雙標”。這都被亞洲國家看在眼里,點滴在心頭,從而發(fā)現(xiàn)中美外交的巨大差別。
追究人權問題,美國也是“內外有別”,對于自己國內違反人權的事視而不見,如越來越嚴重的種族歧視、槍擊事件泛濫,成為美國社會的死結。美國民眾對政府的無能非常不滿。在對外政策上,美國強調的“美國第一”“讓美國再度偉大”等都成為美國主流政治論述。
越來越多國家都接受不了美國的偏見、狹隘與傲慢,不滿意美國的單邊主義,不同意美國動輒要干涉他國內政,不同意美國高高在上、指手畫腳的態(tài)度。東南亞國家這次在柬埔寨、印度尼西亞、泰國的三場峰會中,不但拒絕美國要(他們)在中美之間“二選一”,還展示出“遠美友華”的態(tài)度。這都因為中國不干預(別國)內政的立場,而中國與東盟的貿(mào)易關系遠大于東盟與美國的關系。更重要的是,中國全力支持東南亞的基建發(fā)展,要解決這個地區(qū)交通不發(fā)達的痛點。
印度尼西亞的雅萬高鐵今年試運行,明年通車,將雅加達到萬隆之間3個多小時的旅程縮短為40分鐘。這是東南亞第一條高鐵,帶來強大的示范效應,讓區(qū)內其他國家都知道被稱作“基建狂魔”的中國,可以為東南亞基建長期滯后的局面帶來突破。如今中國與泰國的高鐵建設正在全力進行,預料一條泛亞鐵路將可成為東南亞新的大動脈,激活內部交通能量,帶來經(jīng)濟新動力。
11月16日,在印度尼西亞萬隆,高速鐵路綜合檢測車行駛在雅萬高鐵試驗段。新華社發(fā)(焦宏濤攝)
這次峰會,中國與越南也有深度接觸,化解了美國希望深耕越南來制衡中國的陽謀。因為越南理解美國的滲透最后會導致越南亡黨亡國,而中國是值得信賴的鄰國,加上越中貿(mào)易額巨大,兩者權衡,越南豈能變成親美反中的橋頭堡。中國領導人與韓日領導人會面,也都有所收獲,盡管韓日的對華政策受制于美國。
在國際權力博弈中,北京的橋梁角色特別突出。事實上,無論日韓都與中國有非常密切的經(jīng)貿(mào)關系,整個產(chǎn)業(yè)鏈與中國緊密結合。這都是彼此外交關系的經(jīng)濟基礎,也顯示中國在東北亞具有舉足輕重的力量。這次東南亞峰會,中國碾壓美國,展示大外交實力,連澳大利亞與新西蘭也都轉變態(tài)度,不再被“五眼聯(lián)盟”所限。新西蘭更是要與中國加強關系,沖破美國霸權外交框架。這是歷史突破,展現(xiàn)中國得道多助、美國失道寡助的最新發(fā)展。
延伸閱讀
媒體:眼看無法"演變"中國 美國開始"塑造中國外部環(huán)境"
剛剛閉幕的東盟防長擴大會,通過了主題為“增強團結合作,共建和諧安全”的聯(lián)合宣言,這個會除了東盟國家防長之外,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國防長或代表也都參加了,聯(lián)合宣言最大程度地體現(xiàn)了與會各國的共識,尤其是東盟對地區(qū)及國際問題的集體態(tài)度。鑒于中美俄三方之間目前的特殊氛圍,以及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東盟防長擴大會能夠達成聯(lián)合宣言,并且將基調聚焦在團結合作上,實屬難能可貴。它是一份重要的文件,值得好好說一說。
這份宣言,強調了區(qū)域和世界面臨的共同安全威脅,包括傳統(tǒng)和非傳統(tǒng)的,同時避免提及具體國家之間的分歧與爭議,重申致力于促進本地區(qū)的可持續(xù)和平與安全,推動東盟成員國之間以及與區(qū)域相關國家開展務實合作。聯(lián)合宣言還特別表示,每個國家都有權在不受外來干涉、顛覆或脅迫的情況下主導本國的生存,互不干涉內政,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
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
不難看出,該宣言與中國一貫堅持的原則立場及外交實踐都是相符合的。這不是刻意爭取的結果,而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區(qū)域國家在面對挑戰(zhàn)時自然呈現(xiàn)出來的“志同道合”,它的民意基礎更廣泛更扎實,力量也更強大。
需要指出的是,按照協(xié)商一致的原則,聯(lián)合宣言也經(jīng)過了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的同意,但就在聯(lián)合宣言通過之后不久,五角大樓又發(fā)表了一份新的“解讀”。這份“解讀”雖然重申了美國“致力于與東盟合作”,但幾乎通篇都在強調如何通過“合作”來應對“挑釁”和“不安全行動”,“尤其是在南中國海”。這很顯然是將“合作”放到“對抗”的大框架下,試圖將“合作”偷梁換柱成陣營對抗的工具,不僅冷戰(zhàn)意味很強,而且寫滿了華盛頓主導地區(qū)事務的沖動,并試圖將東盟的作用邊緣化。
為什么華盛頓要上演這種“陰陽合同”的把戲?這是因為華盛頓清楚挑事、拱火在集體討論中不僅不受歡迎,反而只會激起更多警惕甚至反感,這對其拉攏東南亞國家的策略不利。因此它只能退而求其次,不得不選擇人前“柔軟”、人后“變臉”的兩面做法。這也表明,美國對聯(lián)合宣言的認同是很勉強的,而奧斯汀未能把華盛頓的私貨塞進東盟防長擴大會的聯(lián)合宣言中。
這一段時間,華盛頓高官是在東南亞做了大量“工作”的。就在東盟防長擴大會舉行之前,美國副總統(tǒng)哈里斯剛剛在菲律賓大談“南海的恐嚇和脅迫”,但菲總統(tǒng)馬科斯卻沒接這個話茬;奧斯汀在與印尼防長普拉博沃會晤時聲稱“美國自豪地與你們結成伙伴”,但普拉博沃卻禮貌地表示“印度尼西亞永遠采取與所有國家都維持最佳關系的立場,尤其是與所有的大國”。而本次東盟防長擴大會的主辦國柬埔寨則強調了多邊主義的重要性。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
美國做了這么多“工作”,耍了很多手段,但實際效果卻事與愿違。這并不是華盛頓高官的“工作不到位”,而是因為美國推行的地緣政治戰(zhàn)略,與東南亞國家的根本利益背道而馳。美國既拿不出或者說從來就沒想過拿出足夠的補償,其力量又不足以強行壓制區(qū)域國家無條件配合它的戰(zhàn)略,才導致現(xiàn)在這樣的尷尬境況。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美國在中國周邊挑撥離間、無事生非及火上澆油等操弄,遭到了階段性的挫敗。
最近兩年,由于眼看無法按照自己的意愿“演變”中國,華盛頓便將主要外交資源投入到所謂“塑造中國外部環(huán)境”上,在與中國相關的每一個分歧和爭議的縫隙處下勁發(fā)力。但事實證明,美國的這些行為在合作高地的亞太地區(qū)是不受歡迎的,也不能得逞。要團結不要分裂、要公道不要霸道、要開放不要封閉、要互利不要自利,這不僅是中國的正義主張,也是國際社會的共同心聲;而共同把南海建設成為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合作之海的美好愿景,遠比華盛頓對分歧與爭議的放大和強化更有吸引力,更值得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