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7-30 15:36:09作者:未知
每一個睿智的靈魂
作者:毒哥&玉成
來源:毒雞湯(ID:Du-JiTang)
1
前段時間,知名時尚品牌迪奧突然翻車了,“迪奧抄襲”詞條在一夜之間爬上了熱搜第一。
不關注時尚圈的網(wǎng)友們一下子就懵了,迪奧這種奢侈品牌,和老百姓生活的聯(lián)系并不緊密,如果只是一般的抄襲,怎么能引起如此大的爭議呢?
仔細一看才發(fā)現(xiàn),這回迪奧涉嫌抄襲的,是中國傳統(tǒng)服飾馬面裙,這就不是商業(yè)爭端的問題,而是文化歸屬和尊重的問題了,難怪反對聲浪那么大。
原來,迪奧在前段時間的秋季新品中,推出了一款黑色半身裙,并在產(chǎn)品介紹中將其稱為自家的“原創(chuàng)設計”、“Dior標志性廓形”。
然而漢服愛好者們仔細一看,這不就是標準的馬面裙設計嗎?
簡單科普一下,馬面裙是中國古代女子主要裙式之一,起源于宋代,流行于明清。不同于常見的一片式裙子,馬面裙最大的特征是由兩片裙幅合圍而成,一般有4個裙門,綴以褶裥。
設計的本意是在保持優(yōu)美的同時,又能讓行動更加方便,可以說是老祖宗的智慧結晶。然而到了迪奧那里,就成了它家的“標志性”設計,怎么看都過于無恥了。
網(wǎng)友們也不是信口雌黃,不少人特意花重金買下這條標價近3萬的裙子,從設計、廓形、剪裁等等方面進行比對,結果迪奧裙和馬面裙不說是十分相似吧,只能說是一模一樣。
也許會有人說,馬面裙這不都幾百年的東西了,也沒有版權,被人借鑒一下怎么了,在設計圈借鑒是常事,今天中國風明天阿拉伯風的,也沒見其他人嚷嚷維權。
重點其實就在這里,中國網(wǎng)友們反對的,并不是借鑒,而是借完之后招呼都不打一聲,還硬說這東西是自己的。
中國元素在世界范圍內都很受歡迎,很多時尚、影視作品都借鑒了中國元素,對于正常的借鑒,中國人不會反對,反而會覺得自豪,畢竟這也是文化輸出的一種。
正常的借鑒,且不論好不好看,但起碼會很明確告訴大眾,這就是中國元素,向中國文化致敬。
反觀迪奧的這條裙子,從展示到售賣,全程沒有一次提及中國,反而屢屢標榜“原創(chuàng)”。
有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這款裙子的設計師是韓國人,迪奧甚至在韓國首爾的一家品牌店的宣傳中,用了帶有這款裙子的圖片,并貼文“融合了法國和韓國文化”。
中國這個正主,又雙叒叕被無視了,所以這回還真不是網(wǎng)友們玻璃心,而是迪奧太不講武德了,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都已經(jīng)對中國人的感情造成了傷害。
2
網(wǎng)上很多評論提及到這件事時,都用了“抄襲”這個詞,但我覺得并不夠準確,確切來說,應該叫“挪用”。
在商業(yè)語境中,抄襲一般指的是對有版權的東西進行抄襲,是一種比較嚴重的指控,不論中外,一旦實錘抄襲,都是要賠償以及承擔法律責任的。
但馬面裙是一種文化遺產(chǎn),沒有版權,所以迪奧嚴格來說不算抄襲,也不會有什么法律責任,但依然是一種不問自取的挪用,傷害的是品牌形象和消費者的感情。
這事已經(jīng)鬧到什么程度了呢?
國內連上了兩天熱搜,而在迪奧的所在地法國,更是有一群中國留學生身穿馬面裙,到香舍麗榭大道的迪奧店門前舉牌抗議。
發(fā)起抗議活動的兩位小姐姐微博
中國人向來都是不怎么愛鬧的,走到這一步,說明事態(tài)已經(jīng)頗為嚴重了,于情于理,迪奧都應該有所表示。
相似的例子是在2019年,LV在一款家居椅上挪用了墨西哥的傳統(tǒng)刺繡圖案,并且沒有任何關于借鑒的標注說明。
墨西哥文化部因此介入,要求對方尊重原創(chuàng)和手工藝人。
最后結果是,涉事的椅子遭到下架處理,LV也迫于壓力作出了道歉。
然而詭異的是,馬面裙事件發(fā)酵接近兩周,留學生都抗議了好幾輪了,迪奧方面卻一直沒有回應,然后做出了一件更令人無語的事情:把涉事裙子從中國地區(qū)下架了。
是的,僅僅下架了中國地區(qū),其他地區(qū)還在照常售賣,這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不招呼你們了快閉嘴吧”唄。
從這個處理中,我沒看出迪奧有任何的反思沒有認錯,反而是對中國市場、文化都極度不尊重,連樣子都懶得做了。
所以這算怎么回事呢,以前瞇瞇眼辱華那套干得太多,所以現(xiàn)在看見中國人難得反抗了一回,反而不懂回應了嗎?還是因為一路作死沒有懲罰,現(xiàn)在肆無忌憚,傲慢上天了?
無論是哪個原因,一個國際大牌能做到如此厚顏無恥的份上,我也是大開眼界。
但更令我詫異的是,品牌裝死就算了,本該發(fā)聲的國內媒體,居然也罕見地沉默起來。
這個情形,我是徹底看不懂了。
3
我大致查了一下資料,自馬面裙事件以來,國外媒體沒少報道中國留學生抗議的事情,但是在國內,唯一一篇相關報道來自中國經(jīng)濟周刊,而且還沒有直接提到抗議。
地方媒體和大型自媒體也同樣慘淡,目前只看到揚子晚報的網(wǎng)頁版(大概率不是自己寫的報道)以及觀察者網(wǎng)(非正規(guī)媒體)有討論。
也就是說,雖然輿論不少,還上了熱搜,但大部分都是網(wǎng)友自發(fā)的聲音,正兒八經(jīng)的報道根本沒有,大家最期待的央視、人日等官媒,更是對此絕口不提,就好像從沒發(fā)生過這事情一樣。
明明都鬧得很大了,為什么會這樣呢?
我懷疑官媒可能并不希望人們了解和討論這件事。
這個結論,真的十分違反常規(guī)認知,但的確就是事實。我們也無從知道為何會是這個結果,只能從幾個方面分析、猜測一下。
在我看來有3個可能性:
1.利益相關。迪奧是國際知名品牌,每年的廣告費投入并不少,某種程度上來說,算是媒體們的金主爸爸。
所以有沒有這個可能性,媒體們是礙于迪奧的鈔能力,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和金主爸爸一起閉嘴粉飾太平呢?
這是一個可能性,但我覺得還是有點牽強的,畢竟之前陳漫的陰間設計事件,背后也是迪奧,當時鬧得更大,官媒?jīng)]少批評。
而且官媒本質上是受官方管轄,和商業(yè)品牌的利益聯(lián)系比較弱,沒必要為了一個迪奧而滅自己威風,所以經(jīng)濟利益這個理由存疑。
2.不是利益的問題,那可能就是觀念的問題,有可能是官媒覺得這事兒太小,不值得報道。
這個可能性也是有的,畢竟這回迪奧做得很雞賊,不算嚴格的抄襲,在法律上很難抓到把柄,一旦它真心裝死,就算留學生們再鬧,也是鬧不出什么風波的。
所以官媒們會不會是想著反正也很難維權,那就干脆不做聲,不讓事情越鬧越難看呢?
這個理由不是不行,也挺符合官媒一向“端莊大氣”的做派,但是客觀上就助長了迪奧的氣焰了,下次再挪用、抄襲甚至辱華,就會更毫不猶豫,這真的是國內官媒希望看到的嗎?
3.最后一個可能性,官媒不是想縱容迪奧,只是更不愿意去報道留學生的行為,確切來說,是不希望宣傳“中國人抗議XXX”這種事情。
以往官媒雖然也沒少報道國外的游行示威,但示威的主體都是外國人,比如黑命貴和美國人沖擊國會事件。
我們中國人本身,對于游行、抗議,向來都是挺保守的,這也并不是官方會公開鼓勵的行為。
如果官媒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報道中國人在國外的示威,說不定會引起一些官方不想看到的結果,雖然我覺得這個可能性也非常小,但按照官媒一向謹慎的風格,有這個顧慮也很合理。
如果真的因為這個原因而不去報道馬面裙事件,我覺得其實是挺可悲的。
當然了,我希望我的推測都是錯的。
媒體們外宣內宣做了這么多,每天都是中國人多么幸福,外國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今天看了看央視官網(wǎng),國際頭條依然是外國洪災又死了多少人。
然而當中國文化真的受到侵害時,當我們的同胞在外國苦苦維權發(fā)聲時,媒體們卻出于這樣那樣的顧慮,不去報道和發(fā)聲。
社媒上對于這件事的討論已經(jīng)破了好幾億,卻依然是網(wǎng)友們在自說自話,如果不是討論聲浪是在太大,甚至連個熱搜都不配擁有。
自己內部尚且如此,那些挪用我們文化的外國人,又怎么會正視、尊重我們呢?
無論如何,我還是希望官媒后續(xù)能夠正視民眾的聲音,以官方的姿態(tài)去報道、介入,最好能倒逼迪奧給個回應。
否則,以后這些國外牌子挪用起中國文化來,只會更加不客氣,等再過的幾年,所有中國傳統(tǒng)的東西(目前已經(jīng)搶走了一部分),就會變成“它們”的了。
連自己的文化都保護不了,還說什么要文化自信,不是很諷刺嗎?
作者:毒哥&玉成
來源:毒雞湯(ID:Du-JiTang)
別怪我毒舌,生活比我的話更刻薄。負能量也是雞湯,只不過它更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