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8-27 10:30:55作者:佚名
本周末是開學前的最后一個周末,在新學期到來之際,市教委為廣大學生家長準備了一份“新學期開胃菜”,在學生開學之前,家長先“開學”。
絕大多數同學剛剛經歷了近半年的居家學習生活,從網課學習到回歸校園生活,家長該如何做好家校溝通,幫助孩子們快速進入狀態(tài)?這一份“寶典”請收好↓
據了解,上海市教委指導上海家長學校、上海教育電視臺打造三期《迎接新學期,一起來成長——上海家長學校開學第一課》系列節(jié)目,結合最新教育政策背景、孩子們居家生活學習經歷、構建和諧親子關系和家庭氛圍等方面,幫助家長和孩子們調整好心態(tài),以積極飽滿的狀態(tài)迎接新學期的到來。
三期節(jié)目各30分鐘時長,昨晚(8月26日)已播出第一期,之后兩期將在27日、28日18:20于上海教育電視臺及上海家長學校公眾號等平臺播出。
小學篇
小學階段是孩子整個學習生涯的起點,也是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階段,更是孩子心理成長的關鍵時期。
對于小學生而言,家長們應當把握好這個機會,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自理、自我保護、規(guī)則意識、人際交往等能力,激發(fā)孩子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孩子學習習慣,邁好人生的第一步。
● 幼小銜接是兒童成長過程的一個重大轉折,家長們該如何提前規(guī)劃和準備,幫助孩子適應小學階段的校園生活?
● 二至五年級的同學們,剛剛經歷了近半年的居家學習生活,如今重新回到校園,從網課學習到回歸校園生活,家長該如何做好家校溝通,幫助孩子們快速進入狀態(tài)?
● “雙新”、“雙減”政策的實施又會給小學階段孩子們的成長帶來哪些改變?
《迎接新學期,一起來成長——2022上海家長學校開學第一課(小學篇)》邀請閔行區(qū)七寶鎮(zhèn)明強小學校長姚鳳、閔行區(qū)莘莊鎮(zhèn)小學老師馮志蘭和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新華醫(yī)院臨床心理科、兒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中心主任張勁松擔任嘉賓,從小學生們的“童真稚惱”出發(fā),帶領家長們學習新課標,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幫孩子扣好人生第一??圩?,邁好人生第一步。
播出時間
2022年8月26日
已播出
(點擊下面的視頻,可以回看)
初中篇
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初中的孩子慢慢地從童真懵懂走向自我覺醒,獨立意識開始增強,個性差異也開始漸漸展露。
因此,小升初是孩子和家長共同成長的一個重要階段,幫助孩子做好面對學習生活和身心發(fā)展的各方面改變,家長需要和孩子一起調整好心態(tài),迎接青春期的挑戰(zhàn)。
●小升初階段,面對學科銜接,孩子該如何進行心理準備?適應期的學生家長需要注意什么?如何調整心態(tài)給自己和孩子減壓?
●隨著課業(yè)難度升級,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激發(fā)學習內驅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家長該如何做好青春期孩子的親子溝通,讀懂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
《迎接新學期,一起來成長——2022上海家長學校開學第一課(初中篇)》邀請上海師范大學附屬經緯實驗學校校長孟飛、上海市寶山區(qū)德育“雙中心”融合建設研究基地執(zhí)行副主任蔡素文和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新華醫(yī)院臨床心理科、兒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中心主任張勁松擔任嘉賓,深入解讀初中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引導家長們用愛與智慧,做好青春期孩子的知心人和護航者。
播出時間
2022年8月27日
18:20播出
上海教育電視臺
上海家長學校微信公眾號
高中篇
高中階段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階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發(fā)育趨于成熟,面對繁重的課業(yè)和升學壓力,很多高中生情緒不穩(wěn)定, 容易感到孤獨,渴望自我肯定和被人尊重。
對高中階段來說,幫助孩子拓寬視野,建立自信心,做好生涯規(guī)劃,構建思考、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尤為重要。
●當哪些信號出現,表明孩子出現了適應問題?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調整?
●居家學習讓部分孩子對手機等電子產品產生依賴,家長們該如何正確引導?
●高中階段,孩子面臨選科、選專業(yè)、升學等重要課題,該如何幫助孩子做好生涯規(guī)劃?
●家長和孩子應該樹立什么樣的成才觀?如何看待職業(yè)教育?
《迎接新學期,一起來成長——2022上海家長學校開學第一課(高中篇)》邀請上海市建平世紀中學校長孫政庭、上海市建平中學正高級心理教師張曉冬和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新華醫(yī)院臨床心理科、兒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中心主任張勁松擔任嘉賓,跟家長們聊聊高中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成長需求,如何成為孩子的好朋友和好榜樣,助力他們健康幸福地成長。
播出時間
2022年8月28日
18:20播出
上海教育電視臺
上海家長學校微信公眾號
資料:上海大調研
編輯:畢揚靜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