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9-16 11:05:31作者:智慧百科
(原標題:【IPO觀察】本松新材募投項目或未批先建,招股書信披質量堪憂)
作者:鄭佩玉 趙曼曼
隨著全球家電、汽車、電子電器、電動工具、玩具等產能向國內的轉移,我國已成為這些領域的制造大國,籍此推動了國內改性塑料行業(yè)的發(fā)展;而消費升級使人們對材料性能要求不斷提高。這兩方面因素使我國正成為全球改性塑料主要的需求增長引擎。6月24日,改性工程塑料企業(yè)杭州本松新材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本松新材)更新了創(chuàng)業(yè)板招股書,上市進程往前推進。
研究招股書發(fā)現,本松新材一創(chuàng)始人在IPO前退出后另立門戶,經營范圍上有與塑料相關的業(yè)務;另外招股書信披方面更是疑點重重,一募投項目或未批先建。
一創(chuàng)始人退出另立門戶
據招股書,本松新材成立于2009年4月,成立時四名股東陳國平、曾煥榮、王秀麗和楊輝各持股25%,前述四名股東系實際股東周永松、宋繼勝、王金廣和鄭景煦委托代持的親屬。當年11月,周永松增持股份至30%,同時王金廣的持股比例減至20%。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本松新材解除了股權代持。除了2020年12月解除股權代持時周永松向王金廣回購252.50萬股外,王金廣其余的股份均通過轉讓還原給王金廣或其指定的親屬。同期,股東宋繼勝也將為代持王金廣的221萬股本松新材股份轉讓給王金廣及其配偶南燕共同投資成立的杭州樂田咨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2021年5月,王金廣因個人發(fā)展考慮,決定退出本松新材,將其控制的本松新材的股份全部對外轉讓(包括其親屬及控制公司持股),轉讓價格為9.20元/股。本次IPO前,王金廣及其親屬股份退出時合計套現金額為6,596.05萬元。
招股書披露,王金廣退出本松新材的同時創(chuàng)立了蕪湖創(chuàng)塑美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蕪湖創(chuàng)塑美)。據企信網,蕪湖創(chuàng)塑美成立時間為2021年4月24日,注冊資本為3,000.00萬元,經營范圍中除了新材料技術研發(fā)、新材料技術推廣服務外,還有塑料制品制造;塑料制品銷售;工程塑料等相關業(yè)務。根據其經營范圍,蕪湖創(chuàng)塑美或與本松新材在業(yè)務方面可能出現同業(yè)的情況。
(截圖來自企查查)
另外,企查查顯示,蕪湖創(chuàng)塑美位于新蕪經濟開發(fā)區(qū)鳳棲路,目前有一塊土地使用權,該土地位于新蕪經濟開發(fā)區(qū)陽光大道附近。而本松新材子公司本松新材料技術(蕪湖)有限公司(下稱:蕪湖本松)的地址也在蕪湖縣安徽新蕪經濟開發(fā)區(qū)陽光大道。
信披工作漏洞百出
根據招股書和公開資料發(fā)現,本松新材的信息披露工作漏洞百出。
首先,購銷數據無法匹配。
廣東新會美達錦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美達股份)為A股上市公司,2018年至2021年系本松新材前五大供應商之一,本松新材向其采購樹脂的金額分別為12,783.30萬元、8,974.64萬元、7,539.72萬元、10,609.72萬元。
2018年至2020年,美達股份的年報中,披露向客戶松本新材的銷售的金額分別為13,191.13萬元、8,664.81萬元(更新后)、7,388.01萬元,對比兩組數據,美達股份披露數據比招股書所披露金額分別相差407.83萬元、309.83萬元、151.71萬元。
(數據來自美達股份年度報告)
其次,招股書與自家的新三板年報自相矛盾。
本松新材2018年新三板年報顯示,其他應收款前五名中存在金慧星、鞏玉釗兩名研發(fā)人員,款項性質為拆借款,款項賬面余額分別為12.69萬元、20.87萬元,前五其他應收款合計金額為248.93萬元,同時松本新材也對前述兩名員工的借款進行了計提壞賬準備,金額為3.64萬元、1.04萬元。
但是,招股書中披露2018年的其他應收款金額為231.21萬元,這也是在調整了王金廣的代墊社保之后的金額,在未調整之前的金額為225.46萬元,前述兩個其他應收款的金額都比其新三板年報披露的前五名其他應收款的合計金額小。
同時招股書中并未披露金慧星、鞏玉釗的拆借款,僅在關聯方應收應付中披露兩名應收款關聯方王金廣、龐林芳,二人2018年末的應收款賬面余額分別6.05萬元、2.76萬元,這與新三板年報的信息無法匹配。
此外,招股書中對于關聯方的信披也前后矛盾。
招股書披露,關聯公司杭州松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松匯新材)系員工倪振良2019年12月入職公司前設立的公司,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倪振良持股50%,其配偶黃愛榮持股50%,黃愛榮同時擔任執(zhí)行董事兼總經理。該員工倪振良已于2021年5月離職。
報告期內,本松新材也與松匯新材產生銷售額較小的關聯交易,各期關聯銷售額分別為158.25萬元、148.70萬元、203.14萬元和35.71萬元,占公司當期營業(yè)收入的比重分別為0.31%、0.27%、0.30%和0.08%。
讓人疑惑的是,招股書對于該員工的離職時間披露出現了出入。招股書在關聯交易處披露倪振良于2021年4月離職。本松新材招股書中連員工的離職時間竟然搞不清楚。
另據企信網顯示,松匯新材成立時的所有股權為自然人吳彩你,直至2020年9月倪振良才開始持股并接手該公司。這與招股書披露的“松匯新材系倪振良2019年12月進入發(fā)行人前設立”說法自相矛盾。
更值得關注的是,招股書中關于募投項目的信披與企業(yè)官網、政府公開信息存在矛盾,或存在未批先建的情形。
募投項目高性能改性高分子材料產業(yè)化建設項目由兩個子項目構成,分別為年產5萬噸高性能改性高分子材料(臨平)產業(yè)化建設項目和高性能改性工程塑料及制品一期生產項目(蕪湖)(下稱:一期項目),兩個子項目的總投資金額分別為28,552.66萬元、30,686.20萬元。
據招股書顯示,一期項目由蕪湖本松實施,擬新建年產5.9萬噸高性能改性高分子材料和0.1萬噸制品產能。但本松新材官網顯示,一期項目總投資2億元,設計產能為5萬噸高性能改性工程塑料,年銷售額逾10億元。
2017年5月,本松新材在官網發(fā)布其新三板掛牌時也稱本松新材在2020年銷售額將突破十個億。據本次IPO遞交的招股書,2020年本松新材僅實現營收6.67億元,顯然本松新材的“牛皮”吹破了。
(截圖來自本松新材官網)
而蕪湖市人民政府官網2020年4月22日披露環(huán)評批前公示,項目總投資2,000.00萬元,建成后年產5.5萬噸改性工程塑料和0.5萬噸注塑制件。同一項目不僅產能設計存在出入,總投資更是存在巨大出入。
(數據來自蕪湖市人民政府官網)
另據本松新材官網,蕪湖本松一期項目于2019年10月24日舉行奠基儀式,另一篇2020年12月發(fā)布的廠房封頂儀式新聞顯示,該廠房于當年3月開始施工,11月26日進行封頂。招股書中稱該項目開工時間為2020年5月。如按照官網所披露的信息,項目還未獲得環(huán)評批號之時已經開始施工,或存在未批先建的情形。
(截圖來自本松新材官網)
對于上述信披方面暴露出來的各種問題,不知道本松新材及其保薦機構財通證券該如何解釋。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研究陳述,不代表本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