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6-13 21:00:26作者:佚名
記者/李想俁 實習記者/盧美婷 張蔚婷
編輯/楊寶璐
吉林大學劃分社區(qū)后,分隔在兩個社區(qū)的學生戀人隔著柵欄見面
“上大學前,我想象中的大學是散發(fā)著金燦燦光芒的?!备咧袝r期,孫寧曾這樣暢想過自己的大學生活。
但自2020年開始,大學生活的定義被疫情改寫。上課、實驗、實習、就業(yè)……這些往日正常的活動,或被迫在線上進行,或為疫情阻斷。對于在校的大學生而言,疫情防控下的校園大門和寢室窄門,讓他們走上社會的路,不得不“改道”而行。
在學校封閉三個月后,孫寧終于可以回家了
“非必要”和“必要”構成的生活
“實習、掛號、雅思課,算是必要的吧
那蹲守一朵飛檐上的云呢
捂回一袋板栗呢
被落葉淋在頭發(fā)上呢
坐兩個小時昏昏欲睡的校車,去牽另一半的手呢”
回到家的這幾天,偶爾,孫寧會想起這首在網上讀到的詩,想起自己的“非必要不出校門”的生活。
6月4日,孫寧一回家,丟下行李箱就去了附近的公園。“實在是憋壞了,回家后感覺心里很放松,終于沒人限制你出門了?!睂O寧長舒一口氣,這是三個月以來她第一次走出校門,離校當天,她有一種終于被釋放的喜悅。
2018年入學的孫寧,曾享受過一年半沒有疫情的大學時光。那段寶貴的日子里,她和朋友去過濟南,爬了泰山,到了北京,最遠的一次旅行在2019年冬,她和家人一起去了桂林,這也是近三年來全家唯一一次遠途旅行。
疫情,在孫寧的大學生活中間劃出了一道難以彌合的溝。
作為在河北讀書的學生,孫寧所經歷的封校措施是所有受訪者中最嚴格的。她告訴記者,自2020年疫情爆發(fā)后,她便開始了斷斷續(xù)續(xù)的網課生活,再回到學校已是2020年9月,也是從那個學期起,她第一次從學校聽到了“封閉管理”這個詞。
一開始,孫寧和其他同學一樣,以為封一兩個月過去了就會解封,但疫情防控一直延續(xù)至今。孫寧稱,即便在疫情相對緩和的平穩(wěn)期,不少其他省份高校將學生出校的“審批制”改為“備案制”,她和在河北高校就讀的同學們都從未享受過。
“從2020年秋天起,我們就一直在封校,出校門需要請假,2021年疫情不嚴重那段時間,其他省讀書的同學基本都可以自由出入校園,我們依舊得在App上填寫電子假條,等著輔導員審批?!睂O寧說。
今年3月起,各地再度頻發(fā)規(guī)模性疫情,學校的管控進一步收緊。
孫寧介紹,3月初返校前,學校要求學生須在所在地連續(xù)居住14天,每天線上定位打卡。返校后,校方要求學生每隔三天進行一次核酸檢測,以排除途中被感染的風險。
即便如此,線下授課也僅僅維持了兩三周。此后,學校開始實施“閉環(huán)管理”:老師在家上網課,學生則在宿舍聽網課,很多之前可以正常進出校的后勤人員也開始住在校內。
網課會受到核酸檢測的影響。孫寧介紹,校內的核酸檢測分三種,一種是每隔一兩周定期進行的全校大篩查,每次“大篩”排隊要30分鐘;另一種是抽檢,在疫情相對平緩時,學校會每周抽一部分學生輪流去做核酸,抽檢比較快,不用排長隊;最后一種是特殊情況,如前段時間韻達快遞太原分部有人感染,當時山西方向的韻達包裹流入學校,同學們就接到了全員檢測的緊急通知。
做核酸與上課時間時常沖突,學生只能先去操場做核酸,再回宿舍上網課。孫寧本人就遇到過不止一次“撞車”的情況,有一次她10點上課,輪到她做核酸是9點40分,光排隊就要二三十分鐘,她也因此上課遲到。
非必要不出校、在宿舍上網課、核酸……這幾乎貫穿了這屆大學生的大部分校園生活。在西安讀書的秦曼經歷了2021年底的疫情暴發(fā)。12月中下旬,西安出現(xiàn)新冠感染者,所有小區(qū)封閉管理,秦曼所在的學校也開始封校。
秦曼稱,封校后開始還可以在校內自由活動,兩天后,宿舍樓也宣布封閉,食堂停止堂食。每天每個宿舍只能指定一人憑證出門,分早午晚三次到食堂打飯帶回宿舍吃。
那段時間,秦曼和同學洗澡需要審批。浴室是單獨一棟的大澡堂,想洗澡就必須出樓。學校會發(fā)澡票,憑票才能去,當時三四天才能輪到一次洗澡。
“平日里,大家對洗澡可能沒有那么強烈的感受,可當正常需求一旦被限制,你會發(fā)現(xiàn)特別難受?!鼻芈f。
從去年12月23日到今年1月中旬,秦曼和室友都處在無所事事的狀態(tài)中,期末考試也推遲了?!八奚岜揪酮M小,四個室友坐在一起,面面相覷。宿舍樓內也沒有活動空間,走廊很狹窄?!?/p>
缺乏安靜、獨立的空間,讓秦曼陷入抑郁的情緒中。雖然她和室友關系不錯,但也難以忍受一直處在有人的環(huán)境中,因此每當輪到她出門給室友帶飯時,她都會抓緊時間在校園里瘋狂走上幾圈。
秦曼告訴記者,五月中下旬西安進行全民核酸,輪到她們學校開始做,基本都在零點后,其中最晚一次是凌晨兩點。 每次做核酸,排隊至少半個 小時, 學校要求同院系學生一起去,集合過程中又會 花 費很長時間。
秦曼晚上和同學們一起去做核酸
因疫情改道的實習、考試、就業(yè)
“非必要不離?!边€會影響到實習,讀會計專業(yè)的秦曼因此改變了原有的就業(yè)計劃,轉向考研。
2020年疫情爆發(fā)時秦曼讀大三,對于大多數(shù)本科生而言,正是決定升學、工作去向的時期。當時她并沒有考研打算,但疫情封校使她的實習計劃泡湯,在注重實習經歷的會計行業(yè),少有實習經歷的秦曼幾乎喪失了求職競爭力。
會計專業(yè)的實習大多在會計師事務所,而事務所承接的企業(yè)審計項目遍及全國各地。幾乎所有企業(yè)都會在年終迎來審計,這是一年中最忙碌、也最需要實習生的階段。本來,秦曼在2019年歲末拿到了一家事務所在杭州的項目實習,但就在臨行前不到一周,武漢疫情暴發(fā)了。
“2020年1月20號,新聞公布武漢疫情,也就是在那幾天后,事務所通知所有項目暫停?!鼻芈貞浀?。
會計事務所很少招線上實習生,因為需要實地去委托公司看大量的報表、憑證,了解業(yè)務,線上溝通效率很低。沒有了實習,拖到2020年4月,秦曼決定考研??膳R時決定讓她比其他考研的同學慢了一拍,為了保險,她選擇了本校本專業(yè)。
所幸,她在2021年順利“上岸”本校專碩。秦曼介紹,此時學校的出入政策寬松了許多,但學生想要離開西安市,仍需層層報批。
直到現(xiàn)在,秦曼的學校仍不允許學生長期離校。而會計實習短則十幾天,長則一個多月,項目越大、周期越長,含金量也越高。受制于離校政策,秦曼至今未能實習。
除實習外,她還報名了銀行從業(yè)人員資格考試?!斑@個考試一年兩次,我去年十月份報名的那場,由于疫情延遲到現(xiàn)在都沒考成。今年5月的也推遲了。去年只有陜、甘兩地取消,今年是全國范圍取消?!彼裏o奈道。
據(jù)了解,今年與會計、金融行業(yè)相關的證券從業(yè)、注冊會計師考試均不同程度受疫情影響或推遲或取消。秦曼還告訴記者,原定3月26日的陜西省級公務員招考也推遲了,許多大四、研二、研三學生都在憂心就業(yè)問題。
英語專業(yè)的孫寧也受到了影響。孫寧告訴記者,今年的專四考試原定在6月18日,但學校五月底通知,一年一次的專四和專八考試都推遲了。雖然專四、專八不會與畢業(yè)證掛鉤,但英語專業(yè)的人如果沒有這兩個證,在人才招聘會上就像上戰(zhàn)場沒帶槍一樣,非常尷尬?!坝萌藛挝欢紩@兩個證?!睂O寧說。
當實驗與疫情劈面相逢
上海市農業(yè)科學院研二學生李婕正在準備申請博士。在原計劃中,如果一切順利,她會在今年10月完成論文、投稿SCI期刊,并以此申請國內的博士研究生。但劈面而來的疫情打亂了她的計劃——在今年上海的疫情中,她精心制備的實驗細胞因未能及時送檢而死亡,打算用實驗數(shù)據(jù)發(fā)SCI論文的計劃也隨之泡湯。
李婕制備的是豬小腸上皮細胞,為此她前后忙了兩個月,而就在樣本完成前的三月底,上海疫情開始蔓延。
當時,閔行區(qū)已與嘉定等區(qū)的道路邊界設置了路障,但連接閔行和其他市區(qū)的地鐵并未停運。雖已察覺到疫情暴發(fā)的征兆,但樣品細胞無法催熟,李婕只能按正常進度制備。
四月中上旬,樣品宣告完成,原本正常流程是由檢測公司上海分部的業(yè)務員上門收樣,再把樣本送到天津總部進行質檢,合格后生物公司會對送檢細胞樣本進行蛋白質組檢測,生成數(shù)據(jù)。但那時上海全市的快遞、閃送、跑腿等業(yè)務均已被叫停,開展樣本接收、檢測服務的生物公司也停了工。
“只有獲得數(shù)據(jù)并進行分析,才有可能發(fā)現(xiàn)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如果沒有檢測得出的數(shù)據(jù),我的實驗論文幾乎一個字都寫不出來。”李婕無奈道。
蛋白質組檢測所用到的儀器價格昂貴,外送檢測一個樣品需要4000塊錢,通常一次實驗下來,要花費兩三萬元,校內實驗室不具備硬件條件,李婕只能等。
靜態(tài)管理持續(xù)了兩個多月,李婕只能把細胞凍在-80℃的液氮中盡量保持狀態(tài),但長期冷凍后的樣品能否滿足質檢要求,李婕心里沒底。
李婕算了一筆時間賬,即便在影響較低的刊物上發(fā)表論文,制備樣本、出數(shù)據(jù)要兩個多月,再進行一個月的實驗,最后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成文、修改,至少也得四個月。要是投稿影響高的期刊,時間成本要翻倍,也就是八個月,但國內博士申請需要在十月前完成。
“如果沒有SCI論文的話,在國內很難申請211、985高校?!崩铈颊f,現(xiàn)在她對在國內申博已不抱希望,在經歷了近兩個月的停滯后,她把申博的目標轉向了海外。
韓悅記錄下自己做過的抗原檢測
她發(fā)現(xiàn)還沒把班上同學認全
這個六月,是吉林大學法學院研三同學韓悅的畢業(yè)季,疫情影響幾乎貫穿了她碩士階段的三年,更讓她體會到了同窗“相見不相識”的滋味。
韓悅告訴記者,在南京讀本科時,她和同學都很親近,2019年考到吉大讀研后,剛上了一學期課就趕上了疫情暴發(fā),等重新回到教室,她發(fā)現(xiàn)還沒把班上的同學認全。
今年3月1日,吉林省發(fā)生疫情。十天后,長春市封閉管理。3月13日,韓悅收到了封寢通知。
封寢后,除了必須的洗漱、去衛(wèi)生間、倒垃圾,學生不可以出寢室。學校關閉了浴室,從那天起,韓悅和室友連續(xù)30多天沒能洗澡。
封寢的生活日復一日。每天早上8點前,志愿者會送來面包;9點前,她要把自測抗原結果報到群里;中午12點,午飯就來了,到五六點鐘晚飯又來了。每天的兩葷兩素像開盲盒,沒有固定循環(huán)的菜譜。
那段時間,韓悅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拉開窗簾,看看外面的世界。從冬天到夏天,校園里一直空蕩蕩的?!皼]有什么能讓人開心的事?!表n悅說。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心理學教授彭凱平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年輕一代受到的影響比我們想象的要大,青春三年時光在疫情中度過,這是從來沒有過的,焦慮、抑郁、情緒失控等現(xiàn)象都在上升?!?/p>
彭凱平介紹,他所帶領的課題組做了兩個大規(guī)模調查,分別針對30多萬中小學生和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大城市的成人,了解公眾社會心理的適應情況。調查結果顯示,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傷害明顯上升。
熬到4月12號,在封寢31天后韓悅洗了第一次澡。又過了6天,她和同學第一次被允許出樓放風。韓悅回憶,往常要核酸人員敲門大家才開門,那天大家都開門等著,做完核酸,韓悅和室友脫下相伴一個多月的睡衣,換上久違的外套沖出了寢室。
在韓悅拍的視頻里,同學們到操場后,每人四周間隔兩米,由體育學院的同學帶著做了兩套廣播體操,還有一些瑜伽動作。做完操,同學們就地坐在草地上聊天、曬太陽,幾個體育學院男生表演著翻跟頭、耍雙刀,為大家助興。
每批學生放風時間一個小時?;貙嬊皶r,帶隊老師給大家兩分鐘時間聚在一起拍照。那天回去后,很久沒運動的韓悅和室友都覺得累。
原本該由歡笑、擁抱、拍照、聚會組成的畢業(yè)季就這樣度過了。五月初,離校期漸近,校內也不再限制流動,5月23日,韓悅在微博寫道:“研究生三年都在疫情中度過,特別是這一輪吉林疫情,讓許多計劃變成等待疫情結束,讓許多去年夏天的見面變成了最后一面……連一句再見和祝你前程似錦的話都來不及說?!?/p>
畢業(yè)的最后時刻顯得格外匆忙: 學院給同學們發(fā)了紙箱、編織袋,宿舍走廊擠著打包行李的同學。 每天,都 有很多輛大巴從學校出發(fā),載著同學們開往車站和機場。 韓悅說, 住在同樓層的300多名同學,到五月底只剩下了100多人。
剩下40人的畢業(yè)典禮
韓悅、孫寧和秦曼都經歷過疫情前的大學生活,正因如此,她們愈發(fā)懷念疫情前的校園時光。
孫寧還記得2018年剛邁入大學校門時,有天下晚課,她約了社團里幾個交好的朋友,去學校附近的影院看了《復仇者聯(lián)盟4》。
“那天散場已經十點了,宿舍關門時間是十點半。打不到車,我們干脆就跑回學校。大家一邊跑一邊笑,興奮地在街頭狂奔。等到了學校,宿管阿姨正準備關門,她們踩著最后一分鐘進了宿舍樓。
回想起那段時光,孫寧有種不真實感,那種單純的、輕松的、什么都不需要顧忌的快樂,疫情之后在她身上消失了。
秦曼記憶中疫情前最瘋狂的時刻,是她和幾個朋友拼車去西安大華Livehouse看現(xiàn)場演出,當晚的演出有“草東沒有派對”樂隊和她喜歡的樂隊鼓手蔡憶凡。演出結束后,她們吃了火鍋,在西安街頭閑逛到盡興,凌晨才回校。
秦曼用三個詞來形容疫情前的大學時光:自由、清晰、確定。 “但自從疫情發(fā)生,我已經分不清疫情前的一些事到底發(fā)生在什么時間,只能用一些很重要的事情來標記——比如2021年是畢業(yè)的那一年。 ”秦曼說。
疫情也讓孫寧在停下腳步之余思考許多問題?!?020年春天,我在家里待了半年。某個時刻我突然開始想,從出生一直到18歲,我做過的很多事情,都是理所當然地按照社會時鐘去做,而沒有思考過為什么要去做。但在疫情爆發(fā)的那個春天,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大家突然都停下來了。我會不可避免地思考:停下來我該干什么?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之前的經歷和觀念?!?/p>
韓悅的畢業(yè)典禮定在6月18日,在群里報備參加的剩下了40人。她的三位舍友因各種原因不能參加,她將獨自一人參加畢業(yè)典禮,給自己的研究生三年畫上一個句號。
離校時間也已經確定——6月23日。離校手續(xù)已經辦妥,韓悅數(shù)著日子,準備告別長春,結束自己的大學時代。
【版權聲明】本作品的著作權等知識產權歸北京青年報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拒絕“刷臉”進小區(qū),我為什么一定要磕贏這場官司?
失地“出嫁女”決定維權后,成了整個村莊的“敵人”
D2809次動車司機楊勇的“最后一把閘”